“讨厌没有边界感的同事,可我说不出口”:为什么我们无法决然的表态?

文摘   2025-01-27 17:06   浙江  


最近看到一个热搜:

真的很讨厌没有边界感的同事,给他带早饭,不给我钱,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我也讨厌一个自来熟的同事,感受不到她的尊重,我像她的打工人似的;

我讨厌一个男同事,老给人发自拍,甚至还给我发上半身赤裸照,真的让人下头。

……

评论区满满都是共鸣,似乎大家都在为没边界感的同事感到苦恼。

然而,也有人一阵见血地指出:

为什么不直接表态?

决然地告诉对方:你要给我钱;你要尊重我;你别来骚扰我……

明明知道:只要决然表态,就可以停止内耗,消除大部分烦恼。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不出口?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一名来访者身上。

两年前,她和好友绝交了。原以为两人不会再有交集,没想到好友分手后,给她打来电话。

好友说:虽然两人很长时间没联系,但自己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仍然是她。

因为,来访者绝交时说的那句拉爆关系的话,深深触动了她。

你老喜欢给别人做决定,我感觉不到你尊重我

好友说,两年前她听了这些话,心里很难受;

但两年后的今天,她与初恋分手后,回想起这些话,觉得:

要是我当时听进去了,改一改,可能现在也不会分手了,因为初恋也说我不尊重他。

这次失恋,让她意识到当时来访者决然的表态,传递给了她很多真实的信息,让她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

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来访者的坦诚,让朋友端正了审视自己的态度。

因此,她打来电话,寻求重归于好。

这件事让来访者发现:

有的时候,关系里需要一些决绝的表态,才能让对方和自己成长起来。

听完来访者的讲述,我查找文献、总结发现:

某些时候,决绝地划清界限不止会推动人成长,还会产生更好的关系

之所以这样总结,是因为两个原因——

原因一:态度决绝的人,具有高同一性

研究发现: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能够掌控自己内心的领地,控制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和应对方式,进而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心理咨询师Julia.Kristina,用自己的故事来说明这种感受:

她有一名亲戚,总是不打招呼就突然来到她家门口。

她跟对方强调了很多次:来之前要打招呼,但对方充耳不闻。

下一次对方突然出现,她就拿出决绝的态度:不开门。

对方问她为什么不开?她回答:

我之前跟你说过的,你不提前打招呼,我就不开门。你可以继续敲门,但我不会开。

这带来一种什么成效呢?

她维护了自己的边界,不被他人冒犯;也掌控了自己的生活,不被他人支配。

也就是说:当我们决然地应对时,我们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我的生活是属于我的

这会让我们更清楚我是谁,了解自己在生活中充当什么角色,明确自己拥有生活的主权,进而体验到比较强的同一性。

原因二:决绝的社交态度,更少内耗

上文提到的来访者,自从尝到决绝的甜头,上班对奇葩同事、强势上司,越来越轻松自洽。

比如,被同事甩锅,她会决绝地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别人的责任。

不归自己责任范围,她一概不负责,除非别人能有理有据地说服她。

然后她发现:同事对她的态度越来越谨慎了。

或许是因为知道她这个人不好糊弄,对她的工作妄加干涉会自讨苦吃

但这样一来,她的关系网就少了很多情绪垃圾、心理负担。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人际关系的矛盾,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她决绝的态度,不但给自己做了课题分离

只需要操心一部分,不需要操多余的心,减少了很多内耗与不安;

也给别人做了课题分离

让别人明白,哪些课题是他们自己要承担的,别人不能为他们的生活负责。

这样一来,她的生活就化繁为简

就像日子被调成静音模式,在这嘈杂的世间独享一份平静安宁。


如何恰到好处的划清界限

其实,决绝是一种态度,会在人际关系的某一时刻发生,但并不总是发生。

而分辨什么时候需要拿出决绝,前提就是我们有一个清晰的人际关系边界。

为此,首先,我们要给自己写一个失去清单

设想某个场景发生,问自己:

假如此时我决然地表态,会失去什么?

比如:假如我现在说,我因为她的态度感到生气,我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失去她的认可。

这时,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在这个朋友出现之前,我有能力让自己开心吗?

第二,失去这个朋友,我就会活不下去、悲惨痛苦吗?

答案,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真实的心声。

然后,凝视自己的生命内核。

通过失去清单,我们看到了自我价值感是强是弱。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正念冥想,来提高自我价值感。

一起来一个小练习:

闲暇时闭上眼睛冥想,想象自己身体里有一个晶莹的球体,它可以是蓝色,也可以是白色。

你的生命力完全从这个球体中溢出来,不是从外界索取到;

你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这个球体,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它都不可能破裂;

你的灵魂完全安放在这个球体中,别人左右不了它的颜色、大小、亮度。

然后,睁开眼睛,带着这颗看不见的球体继续生活。

每当你感到自己虚弱、委屈、憋闷,就在脑海中想象球体的形状。

告诉自己:

不管遇到什么,我都在这个球里面;

不管肉体承受什么,我的灵魂都稳固而安全。

最后,放下心理负担,相信好的关系可以承受一定的冲突。

喜欢你的人,无论如何表态都会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也不值得你压抑自己。

有时候我们小心翼翼不敢决然,宁可压抑憋屈也要要维持表面和平,是害怕关系出现冲突,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然而,真正稳固的关系,恰恰体现在可以接纳一定的冲突、争执、张力。

比如,有的夫妻越吵感情越好,就是因为不把话憋心里,彼此都没有心理负担,所以更加愿意投入到关系里。

无论和伴侣、朋友还是同事相处,好的关系都可以允许一定的冲突。

只要你的表达是诚实、真实的,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决然表态,反而能够加深对方对你的理解,使你们的关系更加稳固、轻松、充盈。

就像蔡康永说的:

我沿路,得到七个微笑,三个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气回应微笑,三成的力气回应白眼;

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难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觉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觉忍受苦涩;

我无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无意放大世界的恶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实的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气。

世界与我,互相而已。

共勉!


心理学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习心理学
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视野
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用心理学改变生活》

用心理学的眼光看世界

扫描文末二维码

即可免费获取


德瑞姆心理
德瑞姆心理专注高端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22年。我们提供心理咨询师成长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学本硕博学位项目、心理科普内容、心理咨询服务、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等,旨在让14亿中国人从心快乐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