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精神病?心理健康的常见误区科普

文摘   2025-01-23 18:14   上海  



虽然心理健康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心理问题。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对心理问题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


有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

是因为太脆弱了?

心理问题就是矫情,闲的,

就是作妖,博关注?


这些可能只是因为未知而产生的观念,但对心理问题本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被嘲笑被看不起,不敢示人,更不敢寻求专业求助,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自杀等等。


由此可见,社会对心理问题误会由来已久,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势在必行!让我们走进心理健康小课堂,来了解一下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



心理问题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个范畴。


心理正常就是一个人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正常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一般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注意:无论心理健康还是不健康,均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人格等方面表现异常。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是心理正常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心理异常。其中,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健康人群或有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即心理正常的群体;而心理异常人群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第二十九条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不可以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心理咨询是针对正常人群!正常人群!正常人群!!!


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恰恰说明个体是关爱自我、对自我负责的表现!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很多人对它仍存在一些误解。让我们一起来澄清这些误区,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



误区一: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

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可能遇到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压力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精神病。




误区二: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心理问题其实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它们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不必感到羞耻或害怕。


误区三:心理咨询是丢人的事

寻求心理咨询是勇敢和负责任的表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解决问题,并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心理问题可以自己解决

虽然有些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到缓解,但有些问题需要专业的帮助。适时寻求专业帮助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心理健康是静态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持续地努力和关注。


误区六:心理问题都是由个人弱点引起的

心理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事件等。它们并不是个人弱点的标志。


误区七: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重要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问题同样重要,需要关注和适当的干预。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对成年后的发展有长远影响。


误区八:心理治疗是软弱的表现

认识到需要心理健康帮助并寻求治疗是力量和勇气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误区九:心理问题只影响个人

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影响到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因此,关注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


误区十: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咨询才能取得进展。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治疗的时间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记住,关注心理健康是自我关爱的一部分。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要犹豫,寻求帮助吧!



关注德瑞姆心理
每天收获心理学干货




德瑞姆心理
德瑞姆心理专注高端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22年。我们提供心理咨询师成长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学本硕博学位项目、心理科普内容、心理咨询服务、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等,旨在让14亿中国人从心快乐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