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班后的时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文摘   2025-01-25 12:36   上海  


作者 | 帆书 · 一巴掌的甜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昨天下班回来,老公准备带女儿读绘本,女儿高兴地说:

“爸爸,我喜欢读书,你就陪我读书;多多喜欢看抖音,她爸爸就陪她看抖音。”

我的脑海里,突然就想起多多爸——

我们一个小区,几乎每回见到他带孩子在户外玩,都是各种花样玩手机,只偶尔抬起头看两眼。

这样的无效式陪娃,不仅对娃无益,实际也浪费了他自己难得的休闲时间。

不禁想起中国教育科学院曾有个调查——父母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结果显示:

父母自己在学习、读书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
父母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
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
看得出,无论是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学习成绩,父母闲下来时做什么,很关键。
胡适说:“一个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在教育孩子时,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在下班后营造氛围做出样子。
毕竟,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贪图垃圾快乐的父母

栽培不出“别人家的孩子”


提到我的小叔夫妇俩,从来都是令人无语:
有事没事就喜欢往棋牌室钻,一坐就是大半天。
好像人生除了麻将和扑克可供消遣,再无其他选择。
这份雷打不动的“敬业”精神,用爷爷的话来说,那就是“要用来干点正经的,早就发家致富了!”
不仅如此,堂妹从很小便被他们带着去,还在牙牙学语的娃呢,便先学会“胡了!”
如今大了,毫不意外地,变得和她爸妈一样,三不五时手痒,就想约朋友碰牌,真是让人既无奈又担忧。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身上的问题,多半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堂妹在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中,早已形成了一种身体记忆:闲来无事,不如就打打牌摸摸麻将。
尽管她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但也已经很难换成安静坐下来,好好看会书这种操作了。
周国平曾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的确如此,知乎网友@饭渣哥和饭桶弟就曾分享过大姑子一家的事。
大姑子本身喜欢玩游戏,当了妈后,非但不收心,反而还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成为了“玩乐教育”先驱者。
可是,好景不长,在持续了几年后,结果出来了:
大女儿沉迷手机和网络,厌恶学习,初中勉强毕业,目前在奶茶店打工。
小儿子也好不到哪去,听说经常偷手机通宵玩游戏,第二天上课睡觉,目前才初一。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
“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
培养孩子就像种植物。
母前半生在教育的土壤里种下什么因,后半生就会在孩子身上结出什么果。
陷入了“多巴胺陷阱”的孩子,如何奢求他能逼自己奋起追逐内啡肽?

父母闲暇时间花在哪里

孩子人生的花就会开在哪里


央视的一期节目曾说过: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闲时只懂悠哉游哉,贪图眼下垃圾快乐的父母,是很难助力孩子活成人中龙凤的。
父母下班后的时间多用在成长上,孩子才能有样学样。
网上有位老师,大赞她的一对朋友:
他们在家里的休闲时间从不看电视,不用IPad,而是阅读和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在女儿很小时就用英语讨论事情,无意营造了家庭的语言氛围。
终于有一天女儿说:“你们刚才在说什么,我都听懂了”。
女儿因此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她的英语非常好,达到了能在课堂上纠老师错的程度。
可以说,他们的“无心插柳”,换来了女儿的“柳成荫”。
有句老话,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人生的花就开在哪里。
教育亦然。
父母若是把闲暇时间花在“正道”,旨在提升自我,陶冶情操,便有利于栽培出“别人家的孩子”。
董吉洋曾是安徽省理科状元,被老师称为会学也会玩的“全能选手”。
她曾坦言:“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
他们就会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
我们总喜欢言传,却忘了身教。
事实上,父母愿意在自己身上使劲,哪怕就是在闲暇时多做做正派的样。
孩子看在眼里,这样的教育,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言传身教的力量,大于千言万语。

教育新境界

“闲”得有所作为


爱默生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父母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所以,父母把握好自己的下班后的闲暇,足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怎么做?不妨看看这几点:
1、“一放”“二关”“三拿起”
就是放下手机,关上电脑、电视,拿起书本、报纸和学习的热情。
忙了一天,好不容易下班,瘫在沙发,刷会公众号,聊下微信,抬头看两眼电视剧,时间不要太好打发。
但是,你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了另一只小网虫。
所以,请务必自己先自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超脑少年》中,有一位学霸爸爸分享自己的育儿秘籍:
“把自己打游戏的时间挤出来陪孩子,孩子学多少我就学多少。”
孩子写作业时,闲着的你在一旁不如看本自己喜欢的书,亦或多学习一项技能提升自我。
和孩子一起“同甘共苦”,你的教育会更让孩子信服。
2、抓好三个空闲黄金时间段
第一,早晨的半小时。
在孩子起床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鼓鼓气,给予他用心过好这一天的能量。
第二,下班后的一小时。
不要着急催孩子写作业,和他互相分享今日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增进彼此了解,助于缓解孩子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
第三,晚饭后的两小时。
和孩子外出散散步,或者在家玩会游戏,陪孩子深度阅读,做到付出耐心,提供高质量陪伴。
父母的闲暇时间固然宝贵,但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很短,不过10年。
忙里偷闲,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给亲子关系多点滋养,相信孩子的人生会开出更绚烂的花。

《时代周刊》刊登过一篇文章:
《what can the children remember their parents after grow up?(孩子长大后能记住父母什么?)》
我想,父母肯定更希望孩子记住的——
是闲暇之余,带着他背唐诗宋词,而不是玩王者荣耀;
是忙里偷闲,一起泡图书馆,而不是低头刷抖音;
是闲来无事,全家开心去露营。
而不是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却对明媚的阳光、美丽的樱花,视若无睹。
点个在看,与各位父母共勉。


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

你是否常遇到这些难题?

凭感觉教孩子,缺乏方法?

想让孩子优秀,却无从下手?

没时间陪伴,沟通不畅?

育儿之路看似步步维艰

但只要找到方法,便能从容应对

德瑞姆心理《智慧父母必修课》

为你梳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10个问题

在本公众号里回复  父母必修课

即可免费获取

来源:文章来源于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

德瑞姆心理
德瑞姆心理专注高端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22年。我们提供心理咨询师成长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学本硕博学位项目、心理科普内容、心理咨询服务、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等,旨在让14亿中国人从心快乐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