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帆
世界五百强企业产品经理
两个女孩的妈妈,现定居亚特兰大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每当到了过年期间,家长们的话题里总少不了关于压岁钱的问题:
“老师,我们家娃特别佛系,压岁钱总是全数给我们。以前觉得这样挺好的,可是前一阵看了一篇财商的文章,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了理财可能会有问题?我们是不是该让孩子锻炼一下?”
“我们家娃说要把压岁钱全都捐给贫困山区,这娃是不是太天真了?将来会不会吃亏啊?”
“去年我们让她自己管理压岁钱,结果发现她买了很多很贵的玩具,钱很快花完了,玩具也放在一边儿落灰!还不如我们帮她存起来啊!”
“本来想着让他自己管理锻炼一下财商,可是去年的压岁钱一转眼他就不知道放哪儿去了,找了一年了,又要过年了,还没找到呢!”
看着这些问题,我只觉得头大。
因为头两个例子,像我们家老大。她到高中都没有太大的物质欲望,给小朋友们教英文挣了点钱,然后就全都捐了。后两个例子,像我们家老二,她的人生从三岁开始,主要就是钱钱钱,买买买,丢丢丢。
不得不承认,我们自己财商不高,也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财商。年年岁岁均许愿,岁岁年年皆缺钱。
不过不要沮丧,像我们这样的父母,其实是绝大多数。曾经有过一个调查显示:
在美国大约有85%的父母觉得应该和孩子聊一聊存钱,可是,只有34%的父母真正和孩子聊过存钱。而付诸行动并且坚持下去的就更少了。这些数据宽慰了我,只是,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
我曾经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上。美国的财商教育,在中小学是在数学课里教的。到了高中,学校会有一项专门的选修课,Personal Finance,帮助青少年学习基本的财务原理。
曾经看到过朋友公号里的文章,详细的讲了小学四五年级的一项数学作业,财务预算 Financial Budget。
在这个作业里,学生需要首先选择一个职业,查出固定的年收入,然后用除法换算成月收入。
有了月收入之后,先要扣税,除了培养遵纪守法的未来公民,还用到了百分数和乘法的概念。
接下来,就要按照每个月的收入,规划自己的生活了。比如像买或者租什么价位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吃什么样的馆子?养几个孩子?
另外,年收入里,还会有年终分红这一项。分红的扣税,会比月收入的扣税更多一些。而分红这种一次性收入,也需要另行安排。是去买一个自己心仪的物品?做一次奢华的旅游?还是存起来买房子?
到了初中学了指数以后,有些学校会布置一些有关投资的作业。复利是财务中最重要的概念,孩子们也会在数学作业中看到有关定投退休金的规划。
遗憾的是,等到老大上了高中,老二都快小学毕业了,都没有看到她们带回家这样烧脑又实用的数学作业。即便华尔街在美国,财商教育也是因学区而异。
快过年了,大扫除的时候,在老二的屋子里找出了奶奶给她的一百美刀压岁钱。欣喜之余我非常确信,在我们家的某些角落,可能还散落着各种面额的美金。充公之后,我再次许愿,可以缺钱,不能再丢钱了!财商教育,刻不容缓!
很快,我找到了一本为我量身定做的书,Make your kid a money genius (even if you’re not) 让你的孩子成为理财高手,哪怕你不是!
作者 Beth Kobliner,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现在是美国知名的青少年理财顾问,畅销书作者,还曾经是前总统奥巴马发起的“美国青少年财商教育”这一项目的导师。为什么奥巴马会发起这样一个项目?自然是因为大多数美国人民的财商更差。
作者又专门为父母编写了一套Money as You Grow,我翻译成,你长大,钱复加。作者定义了一套儿童财商里程碑,把青少年以及儿童财商里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阐述得淋漓尽致。
父母可以根据这些里程碑,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教授适龄财商。毕竟,对孩子财商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
作者在书中,从存款,花销,工作,债务,保险,投资,回馈,这七个维度展开讲述。针对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30岁前的年轻人,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限于篇幅,我将书中的观点,参照父母们的常见问题,总结如下:
3-7岁的孩子,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们区分“我想要”和“我需要”,优先购买“我需要”。 7-12岁的孩子,需要学会查看价格,也可以让他们做购买的决策了。只有让他们犯一些错误,体会到一些冲动购物的质量问题,才有可能让他们在下一次购买的时候更理智一些。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是怎么做出购买决策的原则,分享给孩子们。另外,美国小学的数学作业,财务预算,也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好的锻炼。 13-18岁的孩子,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来支付一些昂贵的物品。教会他们货比三家,尤其是去淘宝亚马逊上查一查。购买也要物有所值,可以借鉴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的方法,问问自己是真的热爱这件物品吗?
每个月该给孩子多少钱呢?如果孩子做家务我付钱,是不是更能培养他劳动的意识?
准备存起来的1/3,父母可以考虑给孩子支付利息,帮助他们培养对储蓄的兴趣。 准备花掉的1/3,可以考虑积累起来,买一个昂贵但是物有所值的物品。 准备回馈社会的1/3,可以找到合适的渠道,进行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