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学前,要让孩子来安排一场家庭旅行?
教育
教育
2025-01-28 07:00
广东
学院君说:今天是除夕夜,首先预祝大家新春快乐!这个春节假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旅行计划?其实,让孩子安排家庭旅行计划,是锻炼他们领导力很好的一个机会。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张华老师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
什么是 “领导力”(Leadership)?不少家长对领导力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是由“干部职位”“权力”以及领导的人数多少决定的一种才能。事实上,头衔本身不足以说明领导力,而没有头衔也不等于不具备“领导力”。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人们在和团队成员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洞察力、感染力,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决心,才是对领导力最佳的诠释。很多欧美名校(包括中学和大学)都非常重视申请者的领导力。例如哈佛大学最重视申请者的“自信心、热忱、幽默感、对他人的关心”等几个方面。你不是一定要担任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的主席才能给录取委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委员会希望看到你花时间抓住有意义的机遇,并积极地影响你周围的人。你应对你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展现出深深的执着与真挚的热爱。追寻真心向往之事的无上愉悦而非连篇累牍陈列活动的简历,将会让你具备更强有力的资格。
那么,家庭作为一个“团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孩子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
2019 年的一天,我对大儿子说:“今年国庆假期,你来安排咱们家的旅行计划。”“对啊。以前都是你跟着爸爸妈妈旅行,这次,你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你可以的。”他没有听错,你也没有看错。我让八九岁的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包括目的地的选择、家庭成员的分工、预算分析、签订旅行分工责任书等。我其实是在做一个“实验”,即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观察之后会发生什么。这个世界,基本上还是“大人说了算”的世界,特别是在家庭这样的一个集体里,“你还小”这句话让很多孩子丧失了太多成长的机会,“忙你的学习去吧”又把孩子硬生生地塞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老大半推半就地接下这个“项目”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个周末他都会推进项目的一个部分,最后形成了一个还算成型的方案。这个环节的核心“工作”,是召开一场家庭会议并进行头脑风暴。我家老大作为主持人,先让大家将目的地分别写到或画在一张便笺纸上,5 分钟后时间到了,就不能更改了。便笺纸贴到墙上,每个人分别发表意见,说说为什么会选这个地方,然后投票,票数最高者获胜。最后我的方案——去瑞士,获得高票。原因非常简单,我告诉他们可以到雪山上玩,儿子们这些“南方宝宝”,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分工与合作是社会高效运转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家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孩子们年龄不大,所以我把他们熟悉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分工进行了拆解:唐僧作为领导者,目标明确,负责方向与进度统筹;孙悟空神通广大,负责保护师父和师弟;沙僧兢兢业业,挑着行李埋头苦干;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幽默风趣,负责搞好气氛,协调师父与师兄师弟间的关系。儿子最后列出来的分工表是:妈妈负责酒店的选择与食宿;爸爸负责开车(我们是自驾)和买单,他负责机票对比和日常开销记账,弟弟们负责从买回来的《漫画瑞士》一书中选出一定要去的景点。我为这次全家旅行列出了一个整体预算。因为老大正好负责记账,所以他要列出主要花钱的项目,譬如机票、酒店、门票、租车、吃饭、礼物等,然后我一项一项地引导他来做预算分析。以机票为例,9 月 30 日出发 10 月 6 日返回,与 10 月 1 日出发 10 月 7日返回的机票价格不同,为什么不同?我们选哪个合适?这其实考验的是信息收集、对比研究、财商等思维分析能力。之所以签订旅行分工和责任书,是为了营造仪式感,即最终形成一个表格,就像合约书一样,注明全家决定国庆假期去瑞士,每个人的分工是什么,必须履行什么义务,必须遵守什么规则。大儿子负责整理,我负责打印。然后 , 每个成员都需要在上面签字。因为老三比较小,在上面画个符号就可以啦。一是孩子觉得原来家里的一些大事,自己也能参与进来;二是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与判断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三是无论是瑞士的人文地理知识,还是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涉及的金融知识,或者是各项开销涉及的财务知识,都帮助他们增长了不少对真实社会的认知
其实我在家里做的这个实验课题,是少年商学院“小小 CEO”课程的实践挑战之一——让孩子制订家庭旅行计划并明确家庭成员的分工,参与的学员年龄在 9~12 岁。他们认真提交的每一份作品与方案背后,无疑是一个又一个认真负责、重视孩子日常领导力提升的父母。再说回我的儿子。也正是当我把少年商学院的学员,特别是他的同龄人做的方案简单地分享给他,并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后,他的眉头才变得舒展了,从诧异到好奇再到跃跃欲试,最后说:“好吧,我来试试。”在此,我想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孩子上中学之前,放权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作为团队领导者策划和统筹一次家庭旅行吧。管理学与领导力大师、曾任杜克大学福卡商学院院长的威廉·博尔丁(William Boulding)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商学院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你猜怎么着?他通篇讲的,皆是他自小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品质。“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今天的我。至少在青少年时期,父母是孩子最关键的人生导师。”我思考我父母的例子,探索学生领袖和商界领袖或许能从中领悟到的道理:
用目标感去为他人的生活创造不同;打破障碍去建立协作和推动创新;不要以简单化和狭隘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确定立场;成为一名全球公民。这些要素构成了有担当的领导力,这是一种在我们这个互相依存的世界能驱动积极进步的力量。
父母给孩子做表率,但同时让孩子不断地承担责任,锻炼其领导力,做表率与锻炼之间的界限感是问题的核心。有一次,我在为少年商学院的家长朋友们做分享时,提出了一个观点:幸福的家庭都应该是“有限责任制”。这其实也是我的亲身经历与心得体会。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家组织结构的状态就像一个“个体户”。我们知道,从商业角度来讲,个体户是无限连带责任,所以类比寓意是:你觉得为了孩子自己什么都可以做,那种大义凛然、想要做一个所谓“好爸爸”或“好妈妈”的样子,其实已经是“过度教养”(主动无限连带),已经越界了,但你乐此不疲,浑然不觉。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个体户”变成了“有限合伙企业”,我的太太变成了负责管理与执行家庭事务的“普通合伙人”,她背负的担子其实更重了;而我因为那段时间忙于创办少年商学院,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更像一个负责出资但不负责管理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到现在,我都对此感到内疚。因为我坚持“家庭第一、事业第二”的核心价值观,那时却偏离了航道。第三个孩子出生后,我们从容、淡定了太多。此时的家庭结构就像“有限责任公司”,全家人就像一起创立公司,各有分工,共同经营,互相照应。最重要的是:孩子就是孩子,你就是你,你要为家里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一定不要对孩子“过度教养”,相反,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在家里展示参与感、责任心与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