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哈佛大学80余年跟踪724人的一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
教育
2025-01-17 07:00
广东
文 | 游识猷
本文授权自公号:养个智人
前段时间,在千禧一代中,有个调查“生活中,你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超过80%的人回答说是要有钱,还有50%的人说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出名。
我们总是被灌输,要投入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我们被告诉,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好日子,还算成功。但真的是这样吗?做到这些真的能保持幸福、健康吗?
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从头到尾,纵观人的一生,来看看究竟什么让人们保持快乐和健康?
真的有!!!
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关于成人发展的研究,应该是史上最漫长的“幸福人生”跟踪研究。它在近80年的时间里,跟踪研究了724个人的一生,年复一年,了解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状况,试图寻找“幸福”的诀窍。
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呢?研究结果颠覆想象,但又十足的温暖和令人振奋。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深度剖析下这个研究,无论是育儿,还是爱自己,都能给你很大的启发和力量。
史上最漫长的“幸福人生”研究
“
从一开始,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成功的前提条件
。”
乔治·维兰特(George Vaillant)如是说。他是哈佛成人发展研究的第三任主持者。从1972年到2004年,整整32年间,他为这项研究找资金,整理资料。
退休后,他把这项研究的总结成书,也就是‘
Triumphs of Experience: The Men of the Harvard Grant Study
’,翻译到国内,书名有点鸡汤,叫
《
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
。
这项研究始于1938年,迄今已经近80年,花费超过两千万美元。如今,这项研究已经被交到第四任主持者,精神病学家罗伯特·瓦尔丁格(Robert Waldinger)手中。
最早的研究对象是268个哈佛本科生,此后又并入了456个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平均智商大概95左右的青少年。追踪哈佛生的格兰特研究,加上追踪穷小子的格鲁克研究,总称为哈佛成人发展研究。
(格兰特研究的两个参与者,他们在19岁、47岁、82岁时都接受了追踪研究)
这724个人里,许多已经逝去,人生可以“盖棺论定”。不过,他们的妻子、儿女又陆续加入了研究。
这是为了破解“幸福人生”、“成功诀窍”之谜而做的,史上最漫长的跟踪研究。
研究者们发现,哈佛人与穷小子身上总结出的“成功诀窍”其实并无区别,
无论你出身哪个阶层,无论你的人生开局是抽中彩票,还是一塌涂地,有些诀窍是适于每个人的。
穷小子跟哈佛人真正的最大区别是,穷小子会问“为啥你们还在研究我?我的人生平平无奇啊。”
而哈佛人从不问这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美好人生?说到“美好人生”,你会想到什么?
绝大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金钱、名望和成就。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拿金钱来说,富人往往比穷人长寿,也更容易幸福快乐(虽然富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曲线就走平了)。明智地使用财富,人就可以拥有更多自由更多选择。
哈佛成人发展项目并没有把幸福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飘渺感觉,在定义完美人生时,金钱正是“成就指标”之一。
以下就是哈佛认定的
“人生赢家十项指标”
,主要评定人的晚年成就:
关于事业、声望和金钱
,
两项:
①60岁之前入选《美国名人录》,得1分。
②收入在受研究对象里排名前20%,得1分。
关于长寿和身心健康
,四项:
③心理压力小,具体来说,就是既不需要频繁进行心理治疗,也不需要服用缓解精神痛苦的药物。
④65岁~80岁之间,工作状态良好,能从情感和业余爱好里找到幸福。
⑤75岁时仍然可以身体健康地做许多事。
⑥80岁时不会酗酒、抑郁、长期焦虑,同时自认为健康快乐。
关于人际关系
,四项:
⑦达到人生里的“传承”阶段,不仅能关爱并帮助自己的子孙后代,还能关照到其他青少年和年轻后辈。
⑧60~85岁之间的大部分时间里,拥有夫妻双方均感幸福的婚姻。
⑨60~75岁之间,与子女关系亲厚。
⑩60~75岁之间,除了妻子儿女外,还拥有其他良好的社会联系(知己、前同事、球友、牌友等等)。
以上8项指标在受研究对象里排名前25%的,每项得1分。达不到前25%,或者在某项指标评定之前就已去世,则记0分。
最后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总分大于等于4分,哈佛研究者把这群人定义为“十项全能”的人生赢家。
下一步,就是研究这些人是怎么赢的。
先剧透一下——
1、最好有童年温暖。
2、要找到爱,要以接纳爱的方式来行事。
3、千万不要酗酒。
(“人生里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乔治·维兰特)
童年有温暖是好的
但童年不会决定你的一生
在研究的最开始,哈佛研究者们真的没想熬鸡汤。
到底哪些早年因素会影响晚年的幸福安康?
第一批哈佛研究者猜了6条因素,分别是:是否善于社交、是否体态匀称又有肌肉
(所谓的“中胚层体型”[mesomorphy])
、身材是否倒三角、耐力如何
(跑步机上测得)
、家庭出身是否富裕、是否擅长运动。
后面的哈佛研究者又猜了7条:家庭社会阶层
(上层或蓝领)
、母亲学历、父亲学历、家族中有无酗酒史、家族中有无抑郁症史、祖父与父亲是否长寿、童年时性格好坏。
这些都是研究者寄予厚望的影响因素,比如家庭阶层——即使同样身为哈佛生,出身的阶层也可以悬殊。
出身上层的哈佛生家里,往往有车、有佣人、有多套房,按现在的美元价值算,每个家庭成员年收入达到22.5万美元。而出身下层的哈佛生,则往往靠助学金和半工半读来支付学费,每个家庭成员年收入为5200美元。
然而,这13条早年因素里,有9条跟晚年总分不相关,3条“相关”,仅有1条和晚年总分“显著相关”。
与晚年相关的3条,分别是家庭出身富裕、童年时性格好、耐力佳。
13条里唯一“与晚年显著相关”的1条,是擅长运动。
总而言之,
“四肢发达”很重要!相比起来,是否含着金汤匙出生,反而不是影响最大的决定性因素。
在那以后,研究者才开始注意“人际关系”这个方向。在将“童年是否温暖”纳入分析后,四项和晚年总分“显著相关”的因素出现了。
童年是否温馨?显著影响十项指标总分。
大学时的整体状态:
能不能正常应对问题,能不能与人正常交往,会不会特别不合群,有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
显著影响十项指标总分。
20~35岁之间面对逆境的心理应对机制是否成熟?
最差的应对机制是精神病型防御,比如对外界事实的强烈否认和扭曲。好一点的是不成熟的应对机制,比如多疑病、被动攻击。再好一点是普通的应对机制,比如压抑,情感隔离。
最好的是成熟的应对机制,包括利他主义、幽默、坚定的自制等等
。
采取怎样的应对机制,显著影响十项指标总分。
30~47岁之间人际关系如何?有没有相伴超过十年的伴侣?和原生家庭关系好吗?跟子女关系好吗?有好朋友吗?
显著影响十项指标总分。
这四项人际关系因素不仅显著影响成为人生赢家的概率,而且彼此极其相关,说明这四项并非独立变化。
研究者总结说,这四项的共性就在于——
形成并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
。
良好关系不仅限于爱情,还有友情、亲情……
良好温暖的关系就像安全网,这样的关系越多,一个人身边就像有着越多层保护网
。即使在攀登途中失足摔落,这一层层网也会一次次承托住他,他可以在网中养伤休整,然后再度出发,继续攀登。
而温馨有爱的童年,正是许多人最初的安全网。
在哈佛研究里,还出现了这样的数据——
* 来自温馨家庭的人,年均工资比来自不和睦家庭的人高出66000美元。
(按2009年美元价值来算)
* 受母亲关爱的人,年均工资比不受母亲关爱的人高出87000美元。
* 年少时与兄弟姐妹关系良好的人,年均工资比与兄弟姐妹关系不好的人高出51000美元。
* 有着最好童年的受研究对象里,一半达到了“最佳成人发展”。童年最坏的人里,只有八分之一达到同样的最佳发展水平。
假如你幼年得到过爱与温情(不一定来自父母),长大后就更容易交到朋友,也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亲密关系。
你的处事和应对,也更容易让别人选择靠近你而非疏远你,于是你就更容易事业成功,得到高薪——研究者承认,这结论听起来有点“责备受害者”,毕竟没有人自愿选择在幼小时就经历风霜。
然而,用乔治·维兰特的原话说,“残酷的现实是,吃饱肚子
(包括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的人更能为别人着想,遭受饥饿
(包括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之苦的人更容易采取自我保护的策略,更容易在受到伤害时发动攻击。”
温暖的童年就像一剂疫苗,可以保护你在成长过程里免受许多疾病的侵袭。
但童年糟糕的人,也有翻身的机会。
长大成人意味着一件事,你可以学着去爱他人,学着去信任他人。
你可以自己织网。
能长久的爱人是好的
但离婚未必是坏事
幸福需要两个要件:
爱
,以及“
不排斥爱的处事方式
”。
仅仅有人爱你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不把爱你的人推开。(顺便说一句,研究还发现,耐力越好、克制力越高,“去爱”的能力也往往越强。)
婚姻和亲密关系是典型的“去爱并获得爱”的途径,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道路。
在孩子身上,在朋友身上,在社群之中,在医院的看护者身上,甚至在善意的陌生人身上,乃至在宗教里,都有人感到爱,然后被治愈。
有办法判断“不排斥爱的处事方式”吗?有的。
格兰特研究的数据显示,在这群受研究者50岁时,
有8道题能很明显地预测出这些人未来的“十项指标”得分会高还是低
。
以下就是那8句话,你赞同其中的几句?——
①我对异性的举止,曾经导致我自己陷入令我焦虑的境地中。
②我常常觉得,在性这方面,人与动物没什么区别。
③我常常觉得,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
④有人曾经觉得,我害怕性爱。
⑤我容易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都忘了他人的存在。
⑥形势所逼时,我会在自己周围裹上硬壳或砌起高墙。
⑦我其实不想那么冷淡地对待他人。
⑧有时我觉得,我最深处的情感是破坏性的。
赞同的句子越多,就越是无法信任、无法适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也越是充满悲观、恐惧、疑心和自我怀疑。
那些只赞同极少数句子的人,“十项指标”得分最高。那些赞同至少4句的人,则“十项指标”得分较低。
拥有长久的、互相依赖的美好婚姻绝对是好事。不过,离婚未必是坏事。
重要的是婚姻的质量,而不是婚姻的长度。
有四道题,可以方便地测出自己的婚姻质量——
①两人出现分歧时,解决起来:简单=1分,比较困难=2分,总是困难=3分,无法解决=4分;
②你的婚姻稳定性如何?非常稳定=1分,存在些小问题=2分,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3分,存在大问题=4分,不稳定=5分;
③性生活的总体可被评为:非常满意=1分,满意=2分,有时不太满意=3分,很不满意=4分;
④是否考虑分居或离婚:从不=1分,只是偶尔=2分,认真考虑=3分。
四道题总分越低,婚姻质量越好。
(哈佛成人发展研究的第四任主持者, 精神病学家罗伯特·瓦尔丁格(Robert Waldinger)和他的妻子詹妮弗·斯通(Jennifer Stone)在一起)
那些质量低的婚姻会自动好转吗?从格兰特研究的结果看,不会。
一场婚姻的质量似乎早早就可以看出端倪,而且即使到晚年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第一次结婚就过得不错的28个人里,有26个在85岁时依然觉得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
而那些婚姻一开始就不太顺利、但坚持了多年或者熬到一方去世的30人里,只有5个人在80岁以后觉得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而且5人里有4人是妻子去世后再婚,继而在后来的婚姻里找到了幸福。
也就是说,真正“熬到好转”的婚姻,只有一桩。
至于那些早早离开第一段不顺婚姻的人呢?27个早早离婚又再婚的人里,有23人在年老时认为自己现在的婚姻是幸福的——而且他们最后一次婚姻的持续时间,平均长达33年。
也许《分手快乐》那句歌词说得对,
“
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
年轻时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或者自己适合怎样的人,完全可能做出糟糕选择。有时候,只有离婚才能结束一个人的不幸,也只有离婚才能带来缔结更好的新婚姻的希望。
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研究结论——
不幸的童年,并不一定预兆着不幸的婚姻。
好些人在后来的幸福婚姻里治愈了自己童年的创伤,然后生活就转向了良性循环,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成熟而健康,也能发展出更合适的处事态度。
童年不幸的小孩,怎样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呢?从数据来看,
一半靠运气,一半靠坚持
——坚持学习去接受别人的爱,坚持学习信赖他人,坚持练习亲密技巧。
另外,绝对不要酗酒,酗酒是导致离婚和短命的重要原因。
绝对不要酗酒
酗酒是不幸的起因,而非结果
人人都知道酗酒不好。但哈佛成人发展研究第一次明确指出,
酗酒是生活里问题和不幸的起因,而非结果。
往往是酗酒先出现,然后才出现了失业、离婚和穷困潦倒。
而不是悲剧先发生,然后人们才开始酗酒。
偶尔社交饮酒是正常的,然而,一旦常常在压力和沮丧下饮酒,每天都想喝酒,越来越迫不及待想喝到今天第一杯酒,喝酒喝到失去意识或者失去记忆,酒醒后会后悔一些自己酒醉时的言行,开始对喝酒这件事有点罪恶感,家人或亲近的朋友开始表达对你喝酒的担忧,你开始偷偷背着家人喝酒,尝试过戒酒,喝不到酒时有难受的戒断反应……这些症状如果符合好几条,就不属于正常饮酒,而属于酗酒了。
一个开始酗酒的人,很快会被酒精改变的面目全非,他的性格变得神经质、好斗、反社会,他的判断力严重下降,于是参与更多的高风险行为(比如赌博斗殴),放纵自己对其他东西上瘾(比如吸烟)。
最终,酗酒者的身心受到酒精的严重伤害,他的事业、财务、人际关系都急速恶化,他周遭的家人也会因此变得不幸。
在哈佛长久的跟踪研究中,一次次地出现这样的模式——
一个人先酗酒,然后变得反社会
。
一个人先酗酒,然后变得抑郁。不是先抑郁,然后为了缓解抑郁而去酗酒。而是开始酗酒导致了抑郁!
许多酗酒者本来的心理状况和非酗酒者并没有显著差别,然而,一旦开始酗酒,他的人生之旅就开始脱轨。
是什么导致了酗酒呢?
①遗传因素。
家族成员有酗酒史的话,本人成为酗酒者的可能就会翻倍。
另外,基因也会导致“天生能喝”,而善饮者变成酗酒的机会也更大。比别人能喝下更多的酒而不会宿醉、呕吐,不一定是好事。
②文化习俗容忍儿童和少年饮酒。
研究显示,
如果周遭环境不反对儿童和少年喝到醉酒,甚至会鼓励这种行为或者以此为乐,就更容易培养出酗酒者
。
爱尔兰就是这样的情况。
如果周遭环境允许青少年有节制地喝点低度酒,但谴责醉酒,就不容易培养出酗酒者。意大利就是这样的情况。
哈佛研究里,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干扰后,爱尔兰裔比意大利裔更容易变成酗酒者。
研究者提出,
应该把酗酒看做一种需要治疗的慢性疾病
。就像糖尿病一样,酗酒往往与一个人的性格无关。就像糖尿病一样,酗酒受基因影响。就像糖尿病一样,酗酒不会自动改善,需要长期治疗,而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能大大改善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酗酒不仅仅是一种疾病,它还是一种“刺”
。
身上长出的“刺”,不但令你自己痛苦,还会划破你周围的安全网。
酗酒导致离婚,即使伴侣没有离开,婚姻也往往不幸。酗酒导致易怒和反社会行为,这会驱逐身边的朋友,让身边的支持变得越来越少。
安全网一张张被划破,于是,当酗酒者坠落时,就没有可以承接住他的网。一次失足,别人掉落一两米,酗酒者可能就直坠数十米,甚至落入难以爬出的深渊。
除了酗酒,还有一些其他的刺,比如遗传的精神疾病,比如毫无温情的童年……
有些刺,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酗酒不同。
只要你在成年后,遇到低谷时不借酒浇愁。只要你在有酗酒的兆头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戒酒治疗。你就有希望拔掉自己身上这根刺。
每个人都可以成长
一生很短,一生也很漫长。时间会慢慢治愈曾受过的伤。但曾经得到的爱,却不会在时间里褪色,而是能持续照亮一个人的一生。
若你的童年不幸,随着时间推移,你越长大,童年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小。若你拥有温暖的童年,即使你已垂垂老矣,童年被爱的经历,却依然可以温暖你。
这可能是世界送给渺小脆弱人类的,一份温柔而治愈的礼物。
哈佛成人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
人是可以终身成长的
。
即使是在中年时仍然苦闷的人,也可能拥有十分幸福的晚年。
促使每个人成长的动力不同,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也都不同。
相同的一点是,每段人生里,都经历过痛苦和挣扎。
这是一篇很长的总结文。有耐心的读者啊,谢谢你读到这里。
但愿你的人生里,有多多的网,少少的刺。
愿你能爱人也敢于被爱。
愿你事业有成。
愿你与朋友分享欢乐与悲伤。
愿你在这尘世,获得幸福。
作者:
游识猷,果壳主笔
本文授权自公号:养个智人
参考文献:
1.(美)乔治·维兰特著;刘晓同,牛津,李囡译. 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8.01.
2. Vaillant, George E. Triumphs of experien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
直播预约
|
1月20日(周一)早8:00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与大家分享:
《哈佛学习力》详解:如何真正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欢迎感兴趣的家长预约参与!点击下方“
预约
”按钮,或长按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预约直播!
少年商学院
专注青少年领导力提升与生涯规划,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十年素质教育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员累计超过30万,同时课程入驻北京史家、上海平和等知名学校及招商银行、渣打银行及宝洁等企业。创始人张华每周一至周五早8点直播。
最新文章
金钱大解密:孩子和家长必看的理财课
亲戚家小孩和你家小孩抢玩具,这样引导孩子沟通最得体
请不要没收七岁以上孩子的压岁钱!这位妈妈这样教孩子与金钱和谐相处
今年寒假该怎么过?这份成长规划指南请为孩子收藏好
看哭亿万中外华人丨高分BBC纪录片《中国春节》
蛇年寄语:在糟糕的世界里寻找亮光
为什么说中学前,要让孩子来安排一场家庭旅行?
寒假如何引导孩子管理电子产品?90%的家长搞错了重点
春节假期客服和期刊通知
20部高分人物传记纪录片,让孩子汲取榜样的成长力量
今年寒假该怎么过?这份成长规划指南请为孩子收藏好
TED最受欢迎演讲:如何让孩子长大后依旧富有激情
大大提升学习力的4种学习方法,孩子能熟练掌握一个就够了
9岁女儿酷爱多项运动且学习成绩优异,她这样引导孩子学业兴趣的平衡
今年寒假该怎么过?这份成长规划指南请为孩子收藏好
诺奖科学家给孩子做了个科学启蒙网站,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实验顺便学知识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孩子学不好历史的两大原因,却被99%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
两种糟糕父母,如何南辕北辙育儿
AI时代孩子如何学习?33张视觉卡片让孩子掌握基本逻辑
我的课程
当欧美都在出台手机禁令,我发现孩子被算法吞没的真相竟是…
今年寒假该怎么过?这份成长规划指南请为孩子收藏好
三位妈妈让孩子24小时内任意玩电子产品,她们记录的结果给人启发
今年寒假该怎么过?这份成长规划指南请为孩子收藏好
盘点麻省理工给孩子的四个免费在线学习平台
跟着这部纪录片看遍全球14座顶尖博物馆,全面提升孩子艺术素养
新春必藏丨一份来自东方的绝美礼物,360度领略中国之美
哈佛大学80余年跟踪724人的一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答案颠覆你的想象!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普通孩子埋头苦读,聪明孩子用寒假时间弯道超车
AI时代孩子如何学习?33张视觉卡片让孩子掌握基本逻辑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孩子一放寒假就摆烂?每个自律孩子背后,都站着会管的父母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孩子学不好历史的两大原因,却被99%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
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小能手,家长先把制作的24小时日程表扔掉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不鸡娃,不佛系,丰子恺是如何教孩子背下上千首古诗词的?
新春必藏丨一份来自东方的绝美礼物,360度领略中国之美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如何制定新年学习计划?牢记这几点,轻松实现弯道超车
新春必藏丨一份来自东方的绝美礼物,360度领略中国之美
一对母女的深度阅读笔记:给孩子最强大脑不如陪孩子读遍好书
新春必藏丨一份来自东方的绝美礼物,360度领略中国之美
反内卷宣言、作业熔断、寒假延长:鸡娃时代真要落幕了吗?
能有效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方法,我只推荐这4种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BBC出品丨妈妈躺平让孩子自主学习的高分纪录片
新春必藏丨一份来自东方的绝美礼物,360度领略中国之美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