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襄阳古村落,“诗和远方”都在

民生   2024-11-20 15:21   湖北  

△近日拍摄的南漳县板桥镇冯氏民居。全媒体记者安富斌 通讯员阎光照 陈月林 摄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得舟楫之便、交通之利的襄阳,孕育了11座中国传统村落。北方特色、荆山风韵,在这里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


修旧如旧、连片保护利用紧锣密鼓地展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薪火相传!


古朴厚重 底色十足


忙完菜园的活儿,65岁的曾宪玉习惯性地在村里转悠。秋天是南漳县东巩镇麻城河村最美的季节,重峦叠嶂,清凌凌的河水蜿蜒流淌,岸边的苞茅披上了紫色的轻纱。见城里的游客在一旁拍照,曾宪玉主动上前客串起导游:“这是苞茅,古时候黄酒浑浊,我们的先人就用苞茅过滤酒……”


△麻城河 资料图片


麻城河村是宜城进入巴蜀之地的古驿道,虽然商贾往来的车辙早已湮没在历史云烟中,但那些宗祠庙宇、古山寨、老屋、古树仍矗立着,向寻迹而来的文化爱好者和广大驴友讲述光阴的故事。


△麻城河 资料图片


从麻城河原乡民艺馆的展板上,可窥见村庄的“前世今生”。这处村落最迟在明代就已形成,清中晚期达到最大规模。《秦氏族谱》记载:秦氏家族于元末明初在麻城河落籍,建成“秦家庄”(现麻城河秦家湾)……


秦家民居、李家民居、曾家老屋、敖家老屋、王家老屋5处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其中,最负盛名的秦家民居砖墙上“清光绪十七年辛卯造”的印迹清晰可见。村里古木参天,劳作归来的村民在树下休息,逢年过节还要在树枝上绑上红色的祈福带,寄托美好祝愿。经林业部门认定,麻城河村共有古树19棵,其中一棵青檀树的树龄达2500年。


村落民居建筑特点,街巷空间特点,古道、古井、古碑刻、古树名木等历史要素,共同绘就了村落的厚重底色。2018年,麻城河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漫云村 资料图片


“走出”深山 “走向”大众


襄阳古村落“走出”深山、“走进”大众视野的步伐在不断加快。2012年,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襄阳共有11个村落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其中,10个村落坐落在南漳。今年4月再传喜讯,南漳县被住建部、财政部确定为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前湾村 资料图片


襄阳市文史专家庹先沮一直致力于古村落的保护,足迹遍及南漳280多个村组。他说:“是荆山漳水共同孕育了这些星罗棋布的古村落。”


荆山巍巍,漳水汤汤。绵长的荆山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蔓延至此,石灰岩组成的山体在栉风沐雨中形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峰万壑之间散落大小不一的盆地,古民得以垦荒田,植五谷;集茂竹,兴纸业;运土石,砌民居。


△祝家湾村 资料图片


湖北文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张平乐,从2012年开始接触古村落,一直参与古村落的调研、测绘、申报工作。


“荆山地区承载着荆襄流民史,明中叶开始,山西、河南的一些家族为了躲避严重的赋税来到此处,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其他地方相比,南漳县的传统村落呈现散居形态,这也正是荆山农耕文明的一大特征。”张平乐说,枣阳市新市镇前湾村则更多地受到北方文明的影响,村里60%以上的村民姓邱。据碑文记载,前湾邱姓始于周代,是从山东营邱而来,为避讳孔子,改丘姓为邱。


△昌集村 资料图片


在调研、测绘过程中,张平乐频频走进农家,见到了古代用来盛放嫁妆的抬箱,还见到了一种用竹篾、泥巴、桐油制作的容器,“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这就是古村落最本真的味道。”


活化利用 “串珠成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漫云村 资料图片


护“形”守“魂”,凝心聚力。枣阳市、新市镇成立专班,对前湾古村落的保护发展进行统筹,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村内村外环路、污水处理系统、小型生态停车场等,对民居、过道修旧如旧,保留古村落的古朴韵味。南漳县政府、文旅部门对板桥镇冯家湾村冯氏民居、东巩镇麻城河秦家民居、巡检镇漫云村“花屋”等传统民居进行修缮,让外地游客、当地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屋场是南漳古村落民居典型空间特色之一。南漳县针对山区农村村大组少、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随湾就片10至30户划分一个“红色屋场”。依托“红色屋场”搭建“屋场会”,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


产业支撑,“串珠成链”。油茶、瓜蒌、香菇、吊瓜等特色产业,在古村落扎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除了发展特色种植,南漳县还依托漫云村、冯家湾村、新集村、古井村、天鹅池村、雷坪村、祝家湾村、麻城河村、昌集村、观音岩村等10座中国传统村落,串联周边大量古朴美丽的小村落,形成小聚集大连片的南部古村落集聚区。依据各片区资源特色,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历史人文资源、村落布局特点等,打造“一河五支、一心多点,三片联动”的古村落集中连片利用总体格局。


△冯家湾村 资料图片


今年1至10月,南漳县共接待游客102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79亿元。一幅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瓜果飘香、游人如织的乡村旅游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活化利用添活力   

彭艺唯


走进古村落,就像在游戏中穿越到了另一个“结界”,古山寨、古建筑、古树、古井、古驿道……甚至农户家里的家什样式,都是旧时的模样。


少了车水马龙,多了炊烟袅袅;少了繁华喧嚣,多了恬淡宁静。古村落的美好,需要细细地咂摸品味。


如果说古老是根,是本色,那么传承关乎古村落的延续与未来。发展特色种植,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保护乡村肌理、布局乡村旅游,扎根古村落经营民宿、农家乐的年轻人多了起来。集中连片利用,更是开启了活化利用的倍速模式,“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古村落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襄阳系列报道

  1. 古韵新风耀古城

  2. 活化传承展新姿 

  3. 保护利用续传奇

    (点击文字查看详情)


看精彩视频

关注“襄宣在岘”视频号


来源:《襄阳日报》、襄阳融媒体中心图库

编辑:李巧雨

校对:彭  清
审核:刘文生 杜红丽
主管单位: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媒体支持:襄阳融媒体中心

襄宣在岘
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寻找不一样的表达,有热度、有态度、有深度地关注襄阳,让襄阳的时政、经济、文化等尽在您掌中绽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