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救治水平

民生   2024-11-16 12:56   湖北  

11月1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剑带领市卫健委负责人赴襄州区、枣阳市,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陈剑一行先后到襄州区张湾卫生院、襄州区中医医院察看了医疗资源下沉、专家帮扶工作;在襄州区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详细了解了医共体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情况;在枣阳市中医医院,了解了该院门诊接诊、住院诊疗及康复科建设等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上,陈剑在听取枣阳市、襄州区及两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汇报后强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场体制性变革、结构性调整和格局性重塑,是事关人民健康幸福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坚持系统思维,全力攻坚,真正落实医共体人、财、物等“七统一”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形成“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陈剑要求,各地要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等财政投入,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高医共体牵头医院及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实现基层医院救治水平全面提升。

襄州区、枣阳市、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座谈会议。


打造县域医共体实践

襄州区、枣阳市这样在做——



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湖北省委以“小切口”守护“大民生”,打造健康中国“湖北样板”的民生工程。



襄州区

眼下,随着襄州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前些天,69岁的梁师傅因喉咙不适前往襄州区人民医院就诊。因为病情复杂,主治医生借助新投用的襄州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将病理切片扫描上传,经过省级、市级专家的集中会诊,患者很快就拿到了病理报告。


“原来我们还想着带着检查报告,去武汉的大医院找医生帮忙看一下 。但是现在网上就可以让医生会诊,避免了我们家属的舟车劳顿 。”病人家属梁女士说。


“过去如果遇到这种会诊的情况 ,病人会借片子到省里请专家会诊,可能需要4至5天,现在两天出结果。”襄州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凤玲介绍。


依托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襄州区人民医院的疑难病例通过省级统筹的病理远程服务平台,对接联通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时邀请三甲大医院专家连线会诊,相当于把省市专家请到了基层医院。


“以我们这个病人为例,我们在中午12点左右把病人所有的信息上传至省平台, 大概在下午接近6点钟的时候 ,就把结果反馈给我们 。在整个过程中间 ,病人仅花费257元钱 ,既省时又省钱 ,提高了诊疗效率。”襄州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梅长军说。



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民生工程。走进襄州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记者看到一份术中样本,仅需要半个小时就可出结果。


“我们在10点18分接收了这个标本 ,在10点43分发出了报告 。现在这个界面是手术室的医生可以查询的界面 ,显示这个病变是个纤维腺瘤,是个良性病变,手术就可以结束了。”梅长军告诉记者。


病理是医学之本,病理报告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基层的病理医师专业人才缺口大,如何补齐短板,把好疾病诊断关?襄州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的答案是:标本数字化、诊断智能化、服务远程化。


梅长军介绍:“过去所有的切片都靠人工阅片完成 ,而且由一个人单独阅片, 主观性非常强 ,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在所有切片都通过数字扫描 ,全数字阅片 ,通过三级医生负责制审核三次, 所有切片明显减少了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为全省42家试点单位之一,襄州区人民医院今年4月份启动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设,6月底试运行以来,诊断效率显著提升,细胞切片阅片效率提高5倍以上,组织病理报告时间降幅超过30%。“两升一降”提升的是医院的服务效率,减少的是患者的奔波之累、病痛之苦。


“襄州区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成立以后,由惠民医院等区直4家单位、18家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服务中心取得的病例标本,通过第三方配送公司直接配送到襄州区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实现了区域内病理共享共治 。”襄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文林表示。



下一步的工作中,襄州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全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是以打造责任共同体为目的,加强制度建设和考核约束。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襄州区医共体建设运行绩效考核评价方案》《襄州区总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等考核方案;严格考核标准,对区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成员单位发展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将医管委绩效评价结果与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资金拨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二是以打造管理共同体为目的,实现统筹调配和资源共享。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架构,2025年将全区所有医疗单位纳入医共体建设范畴,并将所有成员单位负责人纳入医共体理事会。优化完善人员统筹使用机制,全力保障医共体人才共享共通共用。建立医共体协作机制,成立九部一中心,推动实现“七统一”。科学制定物流配送工作机制,实现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采购、检验病理统一送检、消毒供应统一配送。三是以打造服务共同体为目的,增强服务能力和技术合作。统筹规划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院一特色,推行村级卫生室人、财、物、业务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合作模式,实现区域内数据共享、质量统一、远程报告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打通双向转诊网上预约服务渠道,实现院前对接、院内就诊、院后康复无缝衔接。四是以打造利益共同体为目的,优化资金分配和绩效激励。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医保运营保障,充分发挥医保基金调节作用;完善绩效激励保障,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引导形成良性运行工作机制。




枣阳市

今年5月,枣阳市被确定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试点扩面县(市),该市依托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成立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在襄阳市率先与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对接,并联合当地40家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形成“1+40”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构建起了覆盖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病理诊断网络,实现“基层送检、中心诊断、报告回传”的全流程高效管理模式。

截至今年10月底,共完成数字扫描存储8435例,切片数量达22476张,外地来枣阳开展病理检查130人,远程会诊48例,标志着枣阳市病理诊断领域步入数智化“快车道”。



建强“数智化”病理新体系


枣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赴外地学习考察,结合村地实际,研究制定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1+40”模式病理服务体系,先后投入740万元,对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按B级标准对软硬件提档升级,新增设备33台,新增服务项目4项。5月底在襄阳地区率先实现与省平台的对接,7月初率先完成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设,7月15日率先实现“1+40”体系的正式运行。


按照全省病理质控中心要求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了数字切片评分标准、切片扫描操作规范、染封一体机操作规范等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印发了《枣阳市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运行方案(试行)》《关于建立病理学科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制度。同时,把病理业务人员能力提升贯穿建设始终,围绕取样、保存、登记、转运等方面开展线上线下知识培训3场36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县域病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科技赋能诊断更精准


在临床上,病理诊断报告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快”和“准”对于病理诊断十分重要,有时候可以让患者“少挨一刀”。



枣阳市一医院作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县级医院,病理科基础较强,通过数智化体系建设,病理诊断水平显著提升,先后开展常规组织病理诊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细胞病理诊断及技术、分子病理诊断和数智化病理服务能力等24项服务。试点3个月以来,病理诊断数与去年同期增加711例,接收基层医疗机构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83例,手术患者与去年同期增加46例,外借切片数与去年同期减少30例。

传统病理诊断依赖人工,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观察一张TCT细胞涂片最少需5分钟以上,效率低且安全隐患多。通过数智化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在7秒内从33323个细胞中精准找出47个异常细胞,并依据各程度细胞数量,对癌症早晚期进行辅助判读。疑难病例一键上传,患者最快半小时内即可拿到省级医院知名教授的会诊报告,既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减轻重复求医费用,实现上下联通、左右联通,让群众省钱省时又省心。

创新服务拓展辐射力

枣阳市以数智化病理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影像、检验、心电”等诊断中心建设。依托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全市医学影像中心,每天安排专业医师对基层医院影像数据进行诊断,24小时内出具报告,实现区域内“基层检查+市级诊断”模式。截至目前,影像中心已为基层医院诊断2万余份,发现脑出血、急腹症等急危重症近百例。9月30日,枣阳市一医院率先完成与省“健康湖北”公众服务平台的接入,实现全省三甲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检验类5类81项、检查类3类56项,累计互认474项692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9.7万元。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升级改造信息化网络,成为全省首批县级“互联网医院”,11个科室开展互联网业务,实现线上预约挂号、线上问诊、居家护理服务预约、智能导诊咨询、电子发票实时推送、病历邮寄、送药到家、云影像、智慧体检等36项功能,极大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互联网线上问诊人次25989例,回复率76.5%,好评率98.3%;开方量2160例,药品配送142例。


下一步,枣阳市将加快工作进度、强化工作措施、形成改革合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医共体建设步伐。一是搭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将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统一信息化平台,推进医共体内诊疗信息、电子病历和医疗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二是加大医保支持力度。按照“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做好DIP付费与医共体衔接,将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医共体总医院。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试点工作。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根据服务人口、床位设置、服务能力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逐步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四是强化财政保障投入。建立更加科学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关注“襄宣在岘”公众号
习语金句天天学


记者:毕学谦 刘自航 通讯员:王文山 罗祎琰 陈琳琳 计超轶 冯锐

编辑:彭梦迪

校对:彭  清
审核:刘文生 杜红丽
主管单位: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媒体支持:襄阳融媒体中心

襄宣在岘
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寻找不一样的表达,有热度、有态度、有深度地关注襄阳,让襄阳的时政、经济、文化等尽在您掌中绽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