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FIELD
预防在心
健康在行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到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到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到9天,前三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流行性感冒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爆发流感疫情。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疼,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疼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症状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发作。
预防措施: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手足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上儿童为主,密切接触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会感染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疼,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疼、咽部不适、肌疼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凉,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物摄入。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过敏性皮炎
秋季时,空气中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颗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过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明显,瘙痒难以有效抑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地方,防止尘螨和霉菌入侵。饲养有毛动物的家庭,应及时清理动物的毛发和排泄物,减少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注意孩子的饮食,尽量少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均衡营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家园共育
1.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变化增添衣物,避免着凉,防止幼儿受凉而患上感冒。
2.培养孩子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多吃水果和蔬菜,提高自身免疫力。
3.每天入园前请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身体不适情况时,要立即带幼儿到医院诊治,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幼儿如有身体不适等情况时,请家长们及时和老师沟通,不带病入园,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请第一时间把就诊病例告知班主任,以便幼儿园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痊愈后返园当天,请携带首末次病例,由园医检查后方可返园。
-END-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