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绩、学经验、找差距、议思路、谋发展!南平开展下半年全市工作检查

民生   2024-11-04 17:18   福建  




10月30日至11月2日,市委书记袁超洪,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建率队赴延平、顺昌、浦城、松溪、政和、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区,开展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工作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坚、市政协主席林斌参加。


3月15日至17日,袁超洪、林建等市领导率队已深入建阳、邵武、武夷山、建瓯、光泽五个县(市、区)开展上半年工作检查。此次下半年工作检查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三季度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




深秋的闽北大地,稻浪滚滚,色彩斑斓,一派丰收景象。


10月30日至11月2日,市委市政府开展下半年工作检查。四天时间,行程1300多公里,看成绩、学经验、找差距、议思路、谋发展,检查组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马不停蹄,深入乡村、企业、园区、项目一线,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各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等工作情况,并进行现场点评,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大家一路研究对策举措,交流经验做法,推动政策真落实、项目真落地、问题真化解。既亮出奋斗实干新形象,也晒出比学赶超精气神,在互比互学中强化“拼”的意识、营造“比”的氛围、提升“快”的节奏、淬炼“实”的作风。


春华秋实,发展如歌。激荡在闽北大地上的创新创业之风、攻坚克难之志、奋发进取之劲,无不让大家感到激扬振奋,发生在红土地上的理念之变、产业之变、城乡之变、民生之变、作风之变,必将推动南平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


向“新”而行
激发发展澎湃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打头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如何在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10月30日,检查组一行来到落地南平工业园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这是去年8月正式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我国第4个国家碳计量中心。国碳中心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周年成绩单:



汇聚近百名“双碳”人才,成立全国首个碳计量专家学术委员会,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碳监测体系,上线“工业碳排放物联网监测平台”,完成“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标准”试点,在填补我国碳计量空白方面不断突破创新。


研发全球首套中尺度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2.0版本,获得福建省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迈出了科创成果市场应用的重要一步。10月中旬,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应用在福州罗源湾开发区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福建瑞碳光电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二氧化碳通量探测激光雷达高端装备。(本报通讯员 摄)


今年6月,“牵手”南平铝业,共同启动铝合金碳排放监测计量体系平台建设项目,同时聚焦南平“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建立竹、茶等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增强南平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国碳中心的技术团队还辐射全国,与安踏、宝钢、河北钢铁等企业积极对接,个性化定制更全面、智能的双碳管理服务。


在人社部指导下,南平正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作,推进全国唯一《国家碳排放管理员教程》编制校稿、出版发行及全国推广等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双碳”产业发展和“双碳”人才培育储备。


“在这里,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让我们跑出了成果转化运用加速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创新成果。”国碳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明月说。今年1月引进的章振博士说,碳监测和碳计量的产业化应用,让他感受到“双碳”产业在南平逐渐走深走实,在南平“碳”索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

作为农业大市,南平全力打造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但是,目前我市食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完整的产品研发能力,也没有专门用于研发用的测试分析设备及相应的新产品小试中试生产线,企业产品技术升级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7月29日,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成立,这是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食品行业科创子平台,这是目前福建省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以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生产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茶啤酒抽滤操作。(何丹烨 摄)


检查组一行走进位于武夷新区的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我市科技特派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志军介绍,研发中心针对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中的共性技术难点与堵点,从茶、水、竹、食用菌、白羽肉鸡等南平主要食品产业入手,建设了“茶饮、果饮”“禽肉类深加工产品”“竹笋、食用菌等素食深加工产品”三条具备SC生产许可证的中试生产线,使得研发中心可与各县区食品企业共同完成新型食品的研制与中试放大,进而加速南平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扩容。


工作人员正在加工五花肉(罗光耀 摄)


“我们还承担夏秋季岩茶定向品质提升关键生物技术研究和圣农集团白羽肉鸡中式菜肴深加工过程的数字化、生物调控、产品冻转鲜等技术研发与成果落地等几个重点项目。”赵志军带领的技术团队将充分利用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的优势,与各县(市、区)龙头企业合作,助力南平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草莓是低温作物,南方地区夏季长期高温,不适合草莓种苗的繁育。目前,本省草莓种植户大多从北方采购草莓种苗。近三年来,顺昌明晶农业和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攻关,全面掌握了草莓脱毒种苗制作繁育工艺,解决了北方草莓种苗不能在南方“过夏”的难题。目前,明晶农业建立60亩脱毒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本月起将向省内草莓种植户大批量提供脱毒草莓组培种苗。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特色优势产业放大做强,实现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双轮驱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南平正全速竞发、奋勇争先。





发挥优势
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再造一个“工业松溪”体量,建设全国最大的再生涤纶短纤生产基地——松溪县新型轻纺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出的远景奋斗目标,让检查组为之振奋。


松溪县新型轻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航拍画面(张行健 摄)


2023年松溪规上工业产值34.66亿元,其中新型轻纺规上企业7家,完成产值10.94亿元。到2027年,松溪新型轻纺产业链产值目标是120亿元,是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3—4倍。倍增计划如何实现?


信心源自松溪有区位优势:松溪地处全国三大轻纺基地(广州、温州、晋江)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在行业内率先完成11个原料收集点建设布局;


有政策优势: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综合评估可为企业从落户到投产节省约三分之一前期成本;


有产业基础优势:“链主”企业常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国内首创工艺,每吨可节约成本500元左右,共建设8条涤纶短纤生产线,明年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0亿元,年创税5000万元以上。


通过常松公司以商招商,新型轻纺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引进万辉纺织、先盛纤维等主要生产各类涤纶纤维的企业入驻。园区总规划面积8996亩,2027年产值预计破百亿元,2035年产值达300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涤纶短纤生产基地。



福建常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机器。


松溪县新型轻纺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我市科学谋划特色产业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南平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把一座山、一根竹、一片叶、一瓶水、一只鸡等“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作为重点来抓,主动适应产业融合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趋势,紧盯竹、新型轻纺、氟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不断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建立“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检查组在各地看到的亮点,让人信心满满。




——做深“一根竹”。2023年5月,政和县引进香港新亚行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这是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颁发的唯一以“城”命名的国家级产业名片。为此,政和提供全过程专班服务,短短一年时间,项目一期4万平方米全部建成,本月就可建成投用。预计开业后可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年税收2000万元。


位于中国竹具工艺城的竹产业智创服务平台(张行健 摄)


胶水成本在竹木产品中占比近5成,南平竹木企业要到广东等地购进质量上乘的胶水,每吨运费800-1000元。作为全球胶粘剂和贴面技术的领导者,爱克集团生产的环保性竹木制品用树脂粘结材料、胶粘剂等产品,是国内大部分出口欧美竹木制品企业的指定用胶。近90%的南平竹木出口企业均有使用该公司产品。


看中南平竹木产业的广阔前景,爱克集团在南平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爱克太尔新材料项目,正在进行生产设备调试。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树脂30万吨,年新增产值约15亿元,税收6000万元以上。该项目落地是拓展我市竹加工产业链条的关键一环,对提升我市竹产品环保标准及质量、降低竹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约2—3个百分点)、推动竹木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做香“一片叶”。松溪龙坛茶业公司连续3年茶叶出口量居全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公司在20多个国家注册并打造了8个茶叶品牌,绿茶产品大量出口非洲。政和引进瑞和白茶庄园等项目,是省内初制加工单体规模最大的白茶庄园,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推出七款药食同源茶品、四款片仔癀系列白茶,2023年产值超 2000万元。


——做活“一瓶水”。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水资源,华润怡宝公司在武夷新区建设世界先进、全国领先的纯净水生产线。目前一条水生产线已试生产,明年2条水生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做全“一只鸡”。在浦城浦圣食品产业园,浦城圣农1.6亿羽白羽肉鸡产业链已建成投产,正启动圣农浦城产业链二期项目,新增投资将达30亿元以上。发挥圣农浦城白羽肉鸡产业链优势,园区先后招引海圣饲料、百圣生物、福贝宠物用品等圣农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及圣新能源、拓农包装等16家配套企业落地。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成完备的食品产业门类和产业链条,打造“百亿食品产业园”。


浦圣食品产业园项目航拍画面(张行健 摄

圣农发展 ( 浦城 ) 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南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南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要求,深耕文化沃土,实施文艺、文创、文旅融合发展三大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落成的浦城县非遗文化创意传承发展中心除了致力当地非遗文化传承,还积极对接引进迈勒士等国内先进运营团队,推动剪纸、青白瓷等富有浦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衍生产品开发及生产,给城市经济带来绿色新增长。政和县致力于政和白茶品牌的建设宣传和茶文化的传播推广,中国白茶博物馆项目的建成完工,大大提升政和白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带的建设。


浦城县非遗文化创意传承发展中心(张行健 摄)


……


连日来,检查组目之所及,皆是火热发展的振奋图景;耳之所闻,皆是赶超跨越的铿锵声音。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前进的道路上,南平正积极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用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今年,南平新建入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同频共振
释放城乡发展活力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作为农业大市,南平立足城乡改革和融合发展,以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各领域改革为路径,健全与乡村全面振兴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落实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及和美乡村建设导则,持续深化党政主官“1+1”工作机制,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乡愁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青砖黛瓦、小巷石道,古韵悠悠。检查组一行走进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这里常住人口5600人,是松溪县最大的村落。近年来,松溪县深学“千万工程”经验,深挖大布村千年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优势和毗邻县城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大布村作为全县“一点一带”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谋划实施大布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与提升建设、传统古村落建设、中职校大布分校等项目,让传统古村落焕发新魅力,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 92万元,获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 村景(罗光耀 摄)


检查组来到匡山脚下的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看到这里虽地处偏远,却人气旺盛,新建的房车露营基地和水上乐园吸引游客远道而来。“不砍一棵树,村民也致富。”双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仕银说,该村引导农户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森林人家、匡山诗部落等民宿,乡村旅游火热,带动当地酸枣糕、野蜂蜜等特色产品销售火爆。去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以上,村集体帮助村民缴纳医保、社保,给60岁以上的老人按1:1等额配套发放养老金。


秋日暖阳中,检查组一行走进政和县石屯镇王山口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庭院,竹百福墙下,老人们悠然地围坐闲谈,乡愁铺子、陶艺手作、咖啡书屋里,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去年以来,曾是“软弱涣散村”的王山口村充分运用“党建体检”成果,加快“六美”村庄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统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转变。



顺昌建西镇利用20世纪60年代南方最长的森林铁路,“修旧如故”活化利用老林区历史建筑,建设森林小火车、林中片区林业文化研学基地、森铁主题民宿等项目,为村集体及周边农户增收30余万元。



延平围绕答好新时代“炉下之问”,在全市率先打造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全区15个乡镇均成立乡村振兴公司,落地项目83个,一年时间,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从53%提升至80%。斜溪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力量,“农旅+文旅”产业规模已初显,近三年来,村集体收入达到700多万元,旅游收入从零突破到20万元。位于王台镇的鸿瑞生态农业公司打造集果蔬种植、奶牛繁育、光伏发电、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斜溪村茶洋窑陶瓷文化馆内景,游客体验茶洋窑制作。

浦城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再生稻种植,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成为南平市首个入选区县。



各县(市、区)持续用好“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服务平台,吸引“三乡人”投身乡村振兴,探索科特派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化“乡村振兴公司”“村股份合作社”等强村富民模式……南平干部群众扎根“三农”沃土,以改革精神推动城乡之变,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抓好“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幸福里”社区养老模式、“家门口”零工市场等民生领域集成改革,绘就群众美好生活图景。


检查组来到政和石屯镇幸福里社区,只见入住老人拉家常、看电视、打扑克、做手工,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以前居住在偏远自然村,平时很孤独。这里有人聊天,有专门的医生看病,还可以做手工赚点零花钱,我感觉真的很幸福。”曾是独居老人的林青元如今有了许多朋友,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路径,让更多偏远山村的留守独居老人能入住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政和石屯幸福里社区


南平市在外创业打拼的人员有60多万,市委、市政府把回归经济作为闽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打“乡情牌”,越来越多闽北乡贤回归创业。今年7月,浦城在沪企业家、富岭镇乡贤朱继富返乡创业的共富工坊在匡山国家森林公园高坊村开园,打造的房车露营、水上乐园、非遗体验等项目在短视频平台、朋友圈迅速火了起来,吸引周边省份大量游客。政和县石屯镇王山口村引育18位“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投资创业,2023年带动村民就业13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富岭镇新打造的共富工坊人气很旺,露营基地和水上乐园吸引不少游客远道而来。(罗光耀 摄)


检查中,各地城镇与乡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幅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画卷徐徐铺展。





实干拼创
擘画南平美好未来


行走在园区企业、驱车于田间地头,所到之处、触目所及,热火朝天的项目现场,蓬勃发展的龙头企业,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串点连线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南平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真实写照。大家普遍都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哪里的干部担当尽责、真抓实干,哪里的事业就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发展新质生产力,“碳”索未来之路,南平抢抓机遇,赢得先机。2023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福建空天碳科技集团参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并落地南平,同年8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正式获批,12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在南平揭牌成立。


国家碳计量中心


  政和县唱响“双城记”,在原有中国白茶城的基础上,一年时间建成了中国竹具工艺城,将打造成集竹产品展览交易、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竹产品市场综合体。


 航拍的中国竹具工艺城一期(张行健 摄)


  武夷新区高新技术创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工程施工与项目招商同步推进,已封顶40幢厂房,签约5家企业,实现一年时间从施工到建成,“建成即验收,交付即使用”。


武夷高新技术创业园三期 (丁健伟 摄)(资料图片)


  南平时代物联网电池制造项目2023年9月签约落地,半年多时间即实现试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一期年可生产碱性电池4亿只,二期年可生产锂电池1.2亿只。目前,延平区已培育物联网电池上下游企业11家、年产值达35亿元,今年落地建设的2家企业全面达产后,将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增长40%。


  ……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俊波速度”的背后,体现了各地干部群众传承弘扬廖俊波先进事迹,见贤思齐、对标先进,着力强化“争”的意识,切实拿出“争”的行动。各地抓紧项目建设、抓实招商引资、抓稳工业运行,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着力实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作风之变,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实干拼创的强大合力,各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争创更优环境,推动工作落实,狠抓项目建设,力促经济发展的决心更大、能力更强、效果更好。


“拉练”的过程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的过程。一路走来,我们看到,广大干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感,正在转化为“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针对检查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县区着手研究改进措施;看到好的项目,立即耐心询问、虚心求教、现场取经……大家既纵向比、更横向比,在查找不足的同时,以超越自我的勇气,迎难而上、知难而进。


“赶考”永远在路上。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要传承弘扬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充分激发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敢闯敢试、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平篇章。






来源:闽北日报(罗勇安 林奥)部分照片由县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余雅丽
责编:张旭东
编审:罗勇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闽北日报
关注闽北日报,知晓闽北资讯,让我们共同把家乡的美丽传播得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