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
自由撰稿人,日语译者,旅行者。
著有《自游日本》,译有50余部日本文学文化作品。
一个关注文学、历史、艺术、温泉与美食的铁道宅。
《漫游日本》第16篇
“我出生在岛根县津和野町的今市通,家就在距离车站步行十分钟的地方。入夜后,工人们会进行火车换轨工作,总有货车喀锵喀锵的连接声传来。最初是咚的一声撞击,随后一连串的声音越来越小。听着听着,我的眼皮就不知不觉打起架来。”稍微关注日本绘本艺术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安野光雅这个名字。这位获得过世界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的艺术家,作品在中国也被大量翻译出版。在很多绘本爱好者手里,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系列应该属于必备珍藏。不过,就像画作总是充满奇思妙想一样,安野光雅的文字也始终飘荡着十足的个性与独特的节奏。我有幸翻译过他的三部作品,《绘本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空想》和《诗人的意大利之旅》。于是,我对安野光雅作品的感受,便一直处于一种微妙的焦灼中。他的画风和文笔都过于奇绝,以至于让我很难断定自己对他的作品究竟更加倾向于喜爱还是无感。直到在这个刚刚过去的秋天,我有机会来到了安野光雅的故乡、岛根县的津和野,才对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家有了重新的认识。从JR津和野站一出来,斜对面就是醒目的安野光雅美术馆。这并不是后人为纪念安野光雅所建,而是安野光雅生前亲自主持创设。2001年3月20日,在七十五岁生日这天,美术馆正式开门迎客。安野光雅美术馆内有两个展厅,按照主题展示安野光雅的作品真迹,每年轮换四次。这次拜访,第一展厅以“歌”为主题,展示了安野光雅描绘的儿童歌曲的画面与《歌之绘本》的内容,还搭配了代表作《旅之绘本》西班牙篇的部分场景。第二展厅以“安野光雅的缤纷主题”为概念,将他笔下的“空想”与“儿童的季节”等系列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展示。不管是在哪个季节来,都能在这里看到安野光雅多种类型的原作。作为《空想》的译者,同时也作为《旅之绘本》《歌之绘本》的读者,在走进美术馆之前,我自认为对绘本中的画作还是比较熟悉的。然而在第一眼看到真迹的瞬间,我只觉得自己此前对安野光雅画作的所有认知都被完全颠覆。画家的真迹与印刷品存在差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真迹总是要比印刷品更能打动人。但是真迹与印刷品差异如此之大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印刷在绘本上的安野光雅作品,毫不夸张地说,连真迹的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都没有展现出来。只有站在真迹面前,才能惊觉安野光雅是怎样一位天才画家。在不触碰作品的前提下,尽量贴到近前去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是我在展厅里唯一能做到的事。那难以形容的笔触与表现力,甚至让我开始感谢馆方“展厅内禁止拍照”的规定。如果允许拍照,那么慢慢看、慢慢拍,恐怕一天都走不出展厅。不,肯定会在闭馆时被工作人员请出去,然后第二天再进来继续。安野光雅美术馆里复原了一间昔日的教室。在安野光雅的童年时代,小小的木桌椅带他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离开美术馆之前,我在商店里买了好几本安野光雅的作品——不是绘本,而是他的各种随笔与自传。看过画作的真迹以后再看印刷品,心里早已无法满足。但是此前让我颇感纠结的文字却重新散发出了吸引力:我想忽视安野光雅微妙的文笔,而去察知那些文字背后的故事与心情。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安野光雅能够创造出如此的世界?养育安野光雅的津和野,是一座位于岛根县西部的小镇。说到岛根县的观光目的地,大多数人会先想到出云和松江,或者闻名艺术界的足立美术馆,津和野则属于那个很容易就被忽视的角落。然而“被忽视”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让津和野的魅力长久地保持了下来。如今来到津和野,似乎还能看到与安野光雅童年时相似的景象。从津和野站前向南延伸出去的两条主干道在横跨津和野川的津和野大桥处汇合,共同环抱起这座小镇的核心区域。在昔日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本町通与殿町通两侧,老宅与店铺鳞次栉比,却又没有过度的商业化,保持着舒适的生机。我选择了本町通的一家民宿落脚,只为体验一下最有津和野气质的夜晚与清晨。平日里的津和野殿町通,风景似乎还停留在百余年前。时而会有旅行者走过,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静谧中。民宿所在的两层小楼是一栋经过重新改造的古老民宅,一层是名为“香味园 上领茶铺”的老字号茶店,既出售各种当地茶叶,又同时提供可以悠闲喝茶的舒适空间。二层的民宿则是由茶店经营,一百平米的空间每天只接待一组客人,就像旅行者在津和野临时却温暖的家。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茶店与民宿的女主人有一位来自法国的丈夫,两人共同用日语、英语和法语接待客人,吸引着来到津和野的外国旅人。就像安野光雅的画作连通了世界一样,今天的津和野依然生活着这样的人。午后的阳光洒进民宿的卧室,窗外是津和野小镇可爱的红瓦屋顶。在津和野住上一两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尽情体验这里无人的时刻。比如在暮色中踏上无人的殿町通,倾听道路两旁的潺潺水声,看水路中的一群群锦鲤在路灯下悠然游动。当然也可以在一大早的轻雾中穿过太鼓谷稻成神社的鸟居长廊,一路登至古老的津和野城址所在的山顶,俯瞰时间缓缓流动的街巷。在遥远的中世,就像日本的诸多城市一样,作为地区的中心,津和野也建起了领主居住的坚固城郭。不过,与其他建在平地上的城不同,津和野城是一座典型的“山城”。如今,尽管大部分建筑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流逝中,仅存的几组石垣依旧豪迈地矗立在山顶。包括安野光雅在内,七百年来的每一个津和野人,都是仰望着这些石垣慢慢长大的。同时,每一个津和野人也都会登上津和野城址,将自己居住的街巷尽收眼底。对故乡的热爱,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视野中酝酿而成的。城郭的石垣已经在山巅伫立了七百年,脚下的小镇时光似停非停,只有津和野这个名字未曾改变。走出津和野站的时候,比斜对面的安野光雅美术馆更先闯入视线的,是停放在站前的蒸汽火车车头。这一D51型的蒸汽火车是日本铁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之一,在80年前的日本,各地的铁路线上曾经到处都是这一车型。在津和野站所属的山口线上,D51型蒸汽火车一直运营到了1973年才退出历史舞台,牵引最后一班的车头就是津和野站前的这一台。安野光雅在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蒸汽火车,画作中也不止一次出现过蒸汽火车。“从小郡到益田的山口线开通时,津和野正好是中间点,因此修建了蒸汽火车的车库。长期以来,人们都说是铁道为津和野带来了活力。”近年来,日本一些民营铁道公司模仿寺院里的朱印帐,联合推出了收集“铁印帐”的活动。津和野站虽然并未参与,但是仍然设计了自己的独特“铁印”。铁道对津和野人的意义,其实也正代表了铁道对日本人的意义。从150多年前出现以来,铁道始终都是日本的血脉。日本独特而热烈的铁道文化让蒸汽火车在今天的日本仍然随处可见,每年春季到秋季运行在山口站与津和野站之间的SL山口号就是其中的代表(SL是蒸汽火车的缩写)。一度退役的老车头以观光列车的身份重新活跃在铁道线上,“动态保存”的理念使得现在的人们仍旧可以随时享受昔日的感动。从津和野站搭乘SL山口号,肉眼可见充满魅力的“硬件”数不胜数。从进站前可以在候车室买到的周边商品与限定便当开始,到日本各地SL观光列车发车前都会有的纪念牌拍照,提前一个小时到场都可能会觉得时间紧张。即将乘车的铁道迷们围在驾驶室旁和驾驶员们攀谈,站台上到处都是欢乐与热烈。即使乘坐过很多次蒸汽火车,每次见到,内心也还是会有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安野光雅也在《返回故乡的道路》一书中提出过相同的问题:“我以前只见过蒸汽火车,因此对SL充满亲切感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就连生活在没有SL的年代的人也沉迷其中,这又是为什么?”对此,安野光雅左思右想,最终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我悄悄地想,难道不是因为蒸汽火车是用铁制造的吗……铁自古以来就与人类历史密切相关。人类信仰铁,憧憬铁的颜色、重量与坚实。近代以来,人们发现人类的血液中是含有铁的。”这实在是个“安野式”的有趣回答。不过作为铁道迷,我喜爱蒸汽火车的理由,大概就是因为每次搭乘蒸汽火车,都仿佛会看到陌生人之间温暖交流的范本。乘车的人欣赏沿途的风景,沿途的人则翘首期待列车驶过。车上车下相互挥手,相互拍照,谁都不会介意,只会用笑容相待。每次搭乘蒸汽火车,都会有一股时光的温情流过心头。站在路线外侧挥手送别SL山口号蒸汽火车的人们,是我在津和野旅行中最喜爱的画面之一。其实,在安野光雅美术馆里,让人流连忘返的不只有无数宝贵的真迹,还有一间小小的星空放映厅。与那些天文馆里常见的巨大穹幕不同,这间放映厅坐不了那么多观众,仿佛更像家里的客厅,关上灯,打开荧幕,用娓娓道来的故事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而且,这里的星空解说并非全部来自专业研究员之口,有一半内容都是安野光雅亲自录制的。他用自己的声音为到访者介绍着他的世界:在津和野,抬起头,你可以望见这样的景象,想象这样的日常。这或许也是津和野之旅让我重新认识这位天才画家的场景之一。越是在这座小镇流连,就越是觉得自己距离安野光雅的作品更进了一些。绘本中的一个个平面悉数在眼前变得立体起来:画作是立体的,街巷是立体的,山野更是立体的。不过反过来说,也正是安野光雅作品的那股难以言喻的吸引力——尽管它们一度让我处于焦灼之中,我才能有机会认识津和野这个小镇。这里看起来只是日本最为普通的乡下一隅,却似乎又有些不同。在火车傍着山脚驶过小镇边缘的那一刻,安野光雅与无数津和野人的生命记忆被勾勒出来。“故乡会变化。时间流逝,变化理所当然,但是任性的我们总会进行无用的祈求,希望故乡不要发生变化。”也许是听到了安野光雅的祈求声,津和野始终保留着某些恒久,让人们在这位天才画家离开之后,也仍然能感受到故乡的温度与气息。
--------我住9周年 限定周边开售!--------
文字 | 史诗
编辑 | 萱
图片|史诗
音乐 | 明天的烦恼留给明天 - Mr.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