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沃野平畴 活力无限——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及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综述

文摘   2024-11-06 21:21   内蒙古  
行走在呼和浩特市区周边的乡村,绿树鲜花映衬着错落有致的民居,蜿蜒畅通的村道干净整洁,田地里的庄稼绿意盎然,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都市农业及草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能。
如今,首府市民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以托县沿黄河生态鱼类产品、葡萄采摘为主的观光游;以和林县现代农牧业设施为主的体验游;以武川县革命圣地观光、沟壑避暑为主的消夏游;以回民区乌素图大杏采摘、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游;以赛罕区、新城区、土左旗等地瓜果蔬菜采摘、哈素海游览为主的娱乐游……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依托设施农业,通过改造基础设施、落实补贴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强化科技服务等举措,促使都市农业发展日趋成熟,基本形成赛罕区、土左旗两大设施农业生产核心示范区;打造了土左旗兵州亥,赛罕区金河镇、黄河少镇,玉泉区小黑河镇,清水河县宏河镇五大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涌现了以阿勒坦、嘉仕、中清等为代表的生产示范园区,培育了嘉仕阳光玫瑰、合林村叶菜、赛音不浪网纹瓜等一批优质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沿山(大青山)、沿河(黄河)、沿湖(土左旗哈素海、托县南湖)、沿路(高速、国省道、生态路等)等特色明显、类型互补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目前,呼和浩特市设施农业园区面积9.5万亩,在用温室大棚约2.3万栋,2023年稳定提供高品质果蔬约50万吨,其中蔬菜43万吨,同比增长11.2%。各旗县区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优势特色,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形成以大青山沿线为主要区域的沿山都市农业产业带,以黄河沿线为主要区域的沿河都市农业产业带,以土左旗哈素海、托县南湖为主要区域的沿湖都市农业产业带,以呼包、呼准、呼朔高速及国省道、生态路等道路沿线为主要区域的沿路都市农业产业带。呼和浩特市现有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214家,占地面积约3.68万亩,年营业收入3.08亿元,从业人数8463人,带动农户6200余户。
说起奶业振兴,就要提到优化牧草供给。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奶业振兴战略,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思路,打造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聚焦畜牧业发展需求,全力推进一流饲草产业园区建设。
同时坚持按照“以需定产、为养而种”的思路,从需求端入手,向种植端发力,大力实施奶业振兴饲草先行行动。重点在土左旗、和林县、托县土默川平原打造苜蓿优势种植区,建成3000亩以上的规模化苜蓿种植基地12个、3000亩以上的规模化燕麦种植基地10个,稳定提供400万吨优质饲草料,饲草总自给率已突破80%,其中青贮玉米自给率达到100%、苜蓿草自给率达到55%,基本实现“牧场周边有草场”,形成了青贮玉米+苜蓿草+饲用燕麦的三元供给结构。今年苜蓿种植总面积达到20万亩,燕麦草种植18万亩,青贮玉米种植122万亩,饲草总面积达到160万亩。
此外,呼和浩特市启动优质牧草技术攻关,出台苜蓿草、燕麦草地方技术标准44项,出版技术专著1部,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相继在呼和浩特市建成,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强强联手,打造国内领先水平的草种业发展科研高地,经多方协同发力,目前优质苜蓿平均亩产量提高43%,达到1吨以上,苜蓿草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达到优级水平。以正时、蒙草、优然、现代、草都为龙头的国内知名草企落地呼和浩特市,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全力构建集“育种、扩繁、栽培、加工、利用”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形成生态绿色、要素集聚、高质高效的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浩荡东风今又起,田畴沃野绘新篇。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深耕都市农业、做好“草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来源 | 呼和浩特日报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新媒体中心出品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公众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