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家人间:爱,唯恐失去还能期待吗?

文摘   情感   2024-06-07 18:15   浙江  



话题:家人间:爱,唯恐失去还能期待吗?
时间:2024.6.2 周日下午

现场讨论

主持人:

最近,我们一直在谈爱的接纳。

上期爷叔说,家人间,对待彼此关系要如履薄冰、谨小慎微。问题来了,小心谨慎,唯恐失去对方,还能期待美好吗?

我们进一步探讨接纳的原则,深入理解家人相处的奥秘,化担忧为憧憬,让生活更幸福。


爷叔:

这个话题非常值得聊。

过去,我们是封建家庭,家里不敢说话,恐怕得罪对方,保持着家庭一片祥和。“五四”以后,我们开始反封建,学习西洋人讲话直言不讳。然而,家庭关系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到了现在,开放了,不但向钱看,还不分是非黑白啥样都学。我们看到,家庭纷争似乎更厉害了。要提高我们的幸福感,是不是先要走好关系相处的第一步?

有人说,家庭本来就是有问题的,不必多想,自寻烦恼。但是,我们到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比如,我们曾去了丹麦,我们就发现,他们的夫妻关系、家庭模式跟我们很不一样。他们的幸福指数一直居高不下,他们生活很惬意。

人活一辈子,如果没有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那太遗憾了。

怎么打破我们家庭的僵局,既能认真对待关系,又能彼此亲密?我们一起来聊。


书亚:

回想自己谈恋爱时,感觉挺美好,两个人互相照顾、体谅,对方的缺点都不是问题。但结婚后,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谁该买菜、做饭,谁该洗碗、扫地,等等,这些都成了大问题。我会想:为什么是我来做?我很累,我想要休息。刚结婚时还会含蓄,想维持好的关系,但时间长了,不满逐步累积,冲突就爆发了。

我们文化里,好的夫妻关系叫相敬如宾。但仔细想想,两个人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像对待客人一样,没有亲密感,那是为了搭伙过日子吗?再深入想,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上次,丹麦老师Lars和Mette来到齐家,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夫妻关系。

我们陪丹麦老师去老城厢,路过一家金店,Mette停下来,边看着橱窗里的项链,边说:“我的项链都是自己买的,Lars从来没给我买过。”在一旁的Lars说:“你自己才能买到自己最喜欢的呀。”然后Lars回头悄悄对我们说:“男人与女人出去啊,最好不要经过金店。”

他们的那种亲密的调侃,让我们也融入了快乐。换了我们,从来不给女方买项链,这可能就是干仗的导火索了。

我在想,我们的婚姻到底缺少了什么?

Lars和Mette来我们这儿开办家庭工作坊,传递幸福理念。Mette写了书,Lars在做心灵关护的工作。他们的家庭生活之所以充实,是因为他们对婚姻的期待,是共同关怀更多的群体为目标的,这是我们所缺少的。

一般,我们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后争吵到不行,也只能拿孩子来维系关系。等孩子长大离开了,家也就空心了。为了弥补空虚,我们再去照顾孩子的孩子。

我们真的没好好想过,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


主持人:

听说有不少家庭,为了孩子备战高考而忍耐等候,高考之后就立即离婚。


爷叔:

从现象上看,恋爱时有一个目标,使得他们谨小慎微,彼此认真对待,尽可能想到对方,取悦对方。即使对方让我不高兴,我也会尽量让TA高兴。为什么到了婚姻里就不再继续这么做了呢?看来,结婚目的达成了,人就放松了。这说明了一个原理:目的引导方法。

如果有这个目的,两个人的关系就很亲密。

这种小心谨慎地相处,去取悦对方,是太虚假、太功利,目的性太强吗?


书亚:

没有目的引领,手段是没用的,不知道为什么服务。

就好比在公司里,就事做事,拨一拨动一动的,肯定不是好员工。所有的工作都是为公司目标服务的。


爷叔:

员工的目标只是拿工资,而老板的目标是要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形象。员工的目标跟公司一致,才能保证与老板的良好关系。如果员工工作很卖力,却在破坏公司形象,老板非把你开除不可。

如果把婚姻比作两个人开的公司。那目的是什么?经营目标是什么?

我想,两个人进入婚姻殿堂,是为了幸福一辈子。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婚姻会“破产”?究竟哪里“经营”不善呢?


大叔:

我有两个问题,关于“坦诚”和“自愿”。

婚前,为了婚姻目标,我觉得有些“虚伪”,在忍让对方。婚后,我就坦诚了,想生气就直接生气了。太太就说,你做为男人,胸怀怎么这么小?这么一点小事就生气了。

这就矛盾了:婚姻是需要坦诚的,但坦诚之后又没有好的效果。

我对坦诚有什么误解吗?什么是真正的坦诚?到底怎么坦诚呢?


主持人:

对方还会说,结婚之后你就变了,变得小气了。


大叔:

还有是关于“自愿”。

我为了婚姻幸福的目标,会为对方做一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上完厕所后,我不习惯盖马桶盖,我觉得盖不盖没关系。但太太觉得,要把盖子盖起来,这样比较卫生,看起来也美观。

经过讨论,我说,为了你,我可以盖起来,我愿意这么做。但太太说,你不能为了我做,你得自愿。我说,我是自愿,是为了你自愿这么做的。太太说,这不是自愿,我要你天然的自愿。

我很莫名,到底什么是自愿?为了家人改变一些自己的想法、做法,这是不是自愿?有利于婚姻幸福吗?



爷叔: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一个问题。

很简单,我先提出一个问题:两个人结婚了,幸福是属于谁的?


过客留言:

属于两个人的。


小群子留言:

属于两个人共同的。


郑老师留言:

我们的。


大叔:

我们的。


爷叔:

婚姻里,幸福是两个人的。幸福是从两个人的角度来考虑的。一个人愿意,一个人不愿意;一个人真诚,一个人虚假,就没什么幸福。

她愿意盖,是她的主张;你不愿意盖,是你的主张。后来,你的主张也变成了盖。

我想问,当你同意盖马桶的时候,是几个人在盖?


大叔:

是两个人。


爷叔:

这就表明,大叔是代表了“我们”把马桶盖盖起来的。怎么能说你不愿意呢?这是你太太把程序倒回去了。

就像开会,你有主张,我有主张,最后达成了一致。那么,执行的行动,是在执行“会议决定”,并不是在执行某个人的决定;此后的“执行”都已经越过了个人的“不愿意”。

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我们”的概念,只有“我”。家庭目标,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两个人共同的,是“我们”的。

“我们”要幸福。我的快乐不能建立在你的痛苦上,你的快乐也不能建立在我的痛苦上。我行我素一定有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关系原则。

当“个体主张”经过协商变成了“共同决定”时,这个“决定”就跟个人意愿无关了。

在家里,可以有个人主张,但必须变成“我们”的主张,才能在家里落实。如果只是个人主张,又要立即落实,这就违反了家庭民主的原则,会使家庭其他成员没有了幸福感。

我们“齐家”主张,家里的事,要商量着办,一起办。

商量完毕,决定就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我们家里常常是,在商量时不明确自己的意见,有了决定又不明确表态。一旦有了坏结果,就怪对方,还会倒回去说,“我当时就是不同意的,是你硬要这样做的”。然而事情有了好结果,就都是自己的功劳。这样,我们的生活质量就很差,幸福感就很难提了。


郑老师(大叔的太太)留言:

是大叔强调说,“我是为了你哈”,他没说为了“我们”,好像他是为了我牺牲了。


爷叔:

大叔是被胁迫的,不是自愿的,是吗?


郑老师留言:

我想,他不盖也就算了。他盖了,又觉得很委屈,这就没必要了。

他还会说“都要听你的吗?”这是他在表达不满。他还说,不盖,难道不可以吗?


爷叔:

对一个盖了又觉得委屈的人,怎么去用爱来接纳呢?



大叔:

这里也有“坦诚”的问题。

比如我说,我接纳你了。对方会说,你真的接纳我吗?你是坦诚的吗?


爷叔:

盖,自己不愿意;不盖,太太不高兴。到底盖还是不盖?行动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恋爱时,都没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暴露。一结婚,小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请问大叔,谈恋爱时,你觉得被强求、心里感觉不平的事,有吗?


大叔:

有的。


爷叔:

太太让你盖马桶,你觉得是被强迫吗?


大叔:

在道理上没有说服我。太太说,盖马桶盖是为了防止细菌从马桶里出来,我不太认同。为了美观,我还可以接受。我觉得,马桶用了不盖,图个方便,再盖起来,是多余的。


爷叔:

我想,大叔照顾了太太的感受,为什么会感觉是被强迫的呢?


大叔:

我后来想想,也没什么强迫。只是我没有盖的习惯,但是我可以改变。


爷叔:

你太太刚刚说,你的反应是被胁迫的,心里很不愿意。


大叔:

我当时是觉得没必要。


爷叔:

婚姻里有太多类似的事情。一个觉得非常重要,另一个却觉得根本不重要。看看问题,都是非原则性的,但就是有分歧。我想,这种对峙,已经超越了马桶盖本身的是非了。

盖与不盖,没什么重大是非,两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结婚了,二人连为一体,但个体还存在。从两个个体到“我们”,需要一个操练的过程。

儿童时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跟他人没有链接。随着慢慢长大,成熟的人就要考虑他人了。

一个进入“我们”的人,不单会考虑自己,还会考虑对方。慢慢再扩大,会顾及到三个人,五个人,顾及到一个社区,一个民族。一个人把全天下的人都放在了心里,就有了宽广的胸怀。这应该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家庭成长的指标,有个体成长和关系成长两个维度。个体成长就是从自我中心,慢慢扩大到考虑两个人,还要考虑对方的父母、亲属,照顾到两个家族。

人成熟的一个指标,就是顾及他人感受。这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培养。

两个人的生活,要顾及对方感受。

如果顾及了对方的感受,去做自己不愿意、不习惯的事,是虚伪还是真实?

上期我们讲过,运动员为了拿冠军,会克服自己的“不愿意”,坚持每天训练,他的目的是拿冠军。

我们夫妻也是为了拿“我们幸福”的冠军。当你为此在做你不愿意的事,这就是一种操练。这是脱离原来的旧人,变成一个新人的操练,这叫蜕变。

一般,小孩子会随心所欲哭闹。如果在某种公众场合,看到一个小孩会约束自己,不哭不闹,我们会赞扬这个孩子懂事。如果一个孩子不顾在场的客人,要这个要那个,得不到就哇哇哭闹,虽然他很“真诚”,但我们会觉得这个孩子没有家教。

想请问大叔,你太太对你提出想法时,是命令,是建议,还是请求?



大叔:

命令多一点。


爷叔:

也可能她是请求,但是你感受到的是命令。

在语序上,把“对你的要求”放在前面,还是把“我的原由”放在前面,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种语序是:请你把马桶盖盖好,这会让我舒服一点。

另一种语序是:我看着马桶盖没盖感觉不舒服,请你盖一下好吗?

请太太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对大叔来说,即便感觉到对方在“命令”,也应该先把“不舒服”坦诚表达出来。

常常,我们只要一感觉到不舒服,就马上反击,让对方不舒服,自己才舒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坏习惯,不是表达,而是“立即反击”。

你已经不舒服了,应该请求对方让你舒服才对,你为什么要反击呢?自己不舒服,把对方也搞到不舒服,这样的“彼此不舒服”就没完没了了。

表面上,我们没有执行家庭民主程序。内在原因是,我们没有得到赦免。

如果你小心翼翼,把感受藏起来,是不解决问题的。

然而,大叔把感受表达出来了,为什么也不解决问题?因为大叔在用“反击”表达“不满”,而不是在“请求”。

因为你说出来的同时,还打了太太一“拳”。你觉得打她一拳,才能让自己的不舒服平衡。大叔盖了马桶盖,因心里不舒服,就习惯性地让太太也不舒服,让她有罪疚感。

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是没有得到赦免造成的。不得赦免,只能用报复去平衡。

得到了赦免的人,不必用报复去平衡,因为他已经在被赦免中平衡了。当他人有过犯时,就能够去宽恕他人;把自己的不良感受讲出来的同时,还会原谅对方。

让对方不舒服来使自己得到平衡,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是家庭矛盾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如果两个人都让对方不舒服来平衡自己,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呢?

改变,从哪里开始呢?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当一方提出需要盖马桶时,要尊重对方;另一方表达自己不舒服时,要以爱为前提。

彼此谨小慎微,前提应该是共同幸福,其保障应该是宽容。

就算你给了我一拳,我受了伤害,我也不能把这一拳再还给你,伤害应该就此停止。

家庭,要回到起初的爱。


郑老师留言:

大叔的目标是,家里都要听他的,不能否定他的任何想法或说法。他的口头禅是:为啥不能都听我的?


爷叔:

他能代表“我们”,那就听他的。他的决定是照顾到了两个人,还是只顾一个人?我们后续展开具体聊。


书亚:

这个例子蛮典型的。

同意爷叔讲法,表面上是讲道理:卫生、习惯,其实不是。我们在表达自己不满时,往往是在反击对方。



爷叔:

我们不要用反击的方法来解决内心的不舒服,我们要通过目标来引导,通过家庭民主来梳理。

大叔的不舒服,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表达,通过彼此宽恕来解决。

一般来讲,我们不太愿意为人祝福,看到别人好,我们心里总是不大舒服。

比如,有人成绩比你好,比如,有人买房比你大,比如,有人买车比你豪。你会嫉妒,你会心里不舒服。自家比别人家好,听到别人家都不好,这时,一些人就心满意足了。

我在《接受好的教育,基础在哪里?》这篇文章里讲到,人都想往金字塔顶端爬升,都想去“治人”。这个思维习惯深深地印刻在我们脑子里。比人优越,高人一等,我们才觉得舒服。所以,这种意念影响到家庭生活,我们连说话都要占上风。

这种量的比较,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已经习惯了。

我们应该自信地看到自己的宝贵价值,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人的量化指标,并不会影响自己的价值。人都应该在平等基础上,争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不得罪对方,小心考虑关系,是关于人格层面上的意识交流,心灵交互。

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尊重”。怎么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这必须受到启蒙。也就是说,我的爱能够让对方感知到,这需要对方得到启蒙后,能感知和领受我的爱;同理,我的爱也必须是在受启蒙后才有的表达。这是相辅相成的。

在爱的前提下,在尊重的层面上,大家能够互通,幸福感才能真正地慢慢提升。

通过马桶盖的冲突,大家彼此谅解了,彼此体会到了对方的感受,他需要尊重,她需要爱,那么,一方会为对方“盖”马桶盖而感恩,另一方也会为对方为“盖”提出请求而感恩,这样幸福就不远了。

其实,大家都怕失去亲密关系,但都有一个过不了的坎,那就是感觉到受伤后,如何以宽恕来应对?

怎么尊重地提出“要求”?怎么把“命令”转化成“请求”?怎么宽容不合理的“命令”?怎么理解“要求”背后的内心需求?

作为太太,怎么来接纳一个脆弱的男人,让他听得起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当对方在抗拒你的建议和意见,你觉得失望时,怎么理解对方只是在维护自己?如果对方曾经被伤害过的心灵常常是戒备森严,一碰就反弹,你是否能发现他需要做怎样的医治吗?

作为丈夫,怎么去理解一个有渴望的女人,让她能够温柔地表述自己的不满?

当对方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你感觉到受伤、被命令时,怎么去原谅对方的软弱?如果对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口吻,她的内心不是在指挥你,她只是有某种需求,你能发现她的需求吗?

婚姻关系,不是我们婚姻的目标。有建议不说,怕冲突,表面上平和,但却很难达到“我们的幸福”。为了保持关系,心里的话憋住不说,其实,这本身已经影响了关系,因为这完全阻碍了沟通,影响了两个人的未来。

小心翼翼,一潭死水,不吵不闹,不是良好的婚姻关系。谨小慎微,顾及对方,坦诚相交,才是幸福关系的开端。恋爱时是如此,进入婚姻更要如此,关键在于要扩大目标,提升目标,而不能失去目标。

为要达成未来的更美好的婚姻目标,可以有平和,也可以有冲突。有信心的冲突,在目标引领下,得着赦免的能力,有爱的接纳,彼此坦诚,不同的分歧可以越过,沟通的冲突可以化解。婚姻越过了分歧,化解了冲突,就会得到更加的甜蜜。

夫妻最终获得了幸福的“冠军”,将一生无憾,儿孙们也将在其中享受、受益。


主持人:

露真实的情况,是一个好的开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我们下周继续。
创设幸福家庭,提升你我视野;轻松聊出智慧,善意践行建言。

每周日下午3点-4点半,

泡上一壶香茗,

与大家叙一叙,找爷叔聊一聊!

洋相,是调味品;

卖相,是礼品;

屋里厢,才是珍品!

(腾讯会议号:736-949-8993)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齐家课程视频⬇️

齐家学汇
推展齐家教育 服务普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