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ICS
距离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已过一周,但其中数不清的突破与感动,构成这届奥运会值得铭记的精彩瞬间,还久久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赛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用汗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荧屏间,我们的记者、摄像、编辑……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中心每一个奋战在奥运报道一线的工作人员,也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印证了“更快、更高、更强”,以及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
在台集团兄弟单位的全力配合下,融媒体和国传中心的前后方紧密联动,全天候播报、大小屏联动、内外宣齐发,在这些背后,有着屏幕前观众网友们所看不到的坚守、创新,更有着不懈努力,把体育精神带入报道实践的奋力拼搏。
作为巴黎奥运特派报道团成员,金佳睿、陈彬、王晓波、卢敏四位前方记者、摄像、影像记者,将这段终身难忘职业生涯中的幕后故事记录了下来,正如本届奥运会赛程中,既有让人紧张激动的瞬间,也有克服万难终达目标的欣喜,尽在这短短十几天的历程中……
如何实现巴黎奥运新闻报道“大满贯”
金佳睿
国际新闻部主编、首席编辑
说到本次巴黎奥运报道,首先要提的一个亮点,就是我们前方报道团队所做的现场报道和直播连线,全方位覆盖到了东方卫视早午晚夜四个板块的新闻资讯节目。而要在当地时间和播出时间存在六小时时差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做到这一点,有赖于前后方、记者和各新闻栏目编辑之间充分而有效的沟通,共同打造出全天候的奥运新闻精彩版面。
在《看东方》“奥运日记”板块中,集纳了前一天记者在赛场内、外感受到的一些“精华”部分,可以是孙一文遭淘汰之后一句非常让人非常感慨的话,也可能是老将倪夏莲这样在赛场内外引发的讨论,又或是王楚钦的球拍事件、樊振东的孤军奋战,很多来自我在现场的亲眼所在、亲耳所闻,同时也必须结合场内外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因此,从踏入赛场内的这一刻起,我就立刻进入了一个脑力高速运转的状态,时刻关注场内的每一个细节。为了保证早新闻的安全播出,“奥运日记”的截稿时间定在每天半夜11点,即巴黎时间下午5点,面对此时往往还未结束的比赛内容,我和编辑们每天都随时联系,甚至跨夜互动,才能做好取舍和预判,保证每天的“日记”言之有物、不漏亮点。
在《午间30分》的“奥运今日看点”中,北京时间的中午也是巴黎时间的早上6点,向国内观众介绍当天的重点赛事。而作为一个体育迷,其实我并不满足于仅仅罗列赛程、简单介绍夺金点,此时,后方同事给予了大力支援。从前一天起我就在梳理第二天的重点,寻找地标出镜点,提前做好录制准备,同时与后方反复商议,围绕每一个“看点”挖掘报道的细节。比如在霹雳舞、滑板、举重、女排等项目预告中,希望通过我们的“奥运今日看点”,受众在收获一份收视指南、了解夺金概率之外,还能体悟到一些体育人、奥运人的不易。
如果说把每天的采访和连线当作一种不断向上攀登、行进的过程,那么我和影像记者在每天翻山越岭中必须登顶的最高那座山,就是《东方新闻》。北京时间晚上6点即巴黎时间的中午12点,《东方新闻》播出时当天赛事刚过半。经过与后方编辑部商议,为了区别于早午新闻播报的重点,呈现的必须是当天最新内容“此时此刻”的场景。比如在女排8进4淘汰赛的那天,为了第一时间在新闻中展现比赛结果,我们前后方联动准备了好几套播报预案。由于场馆内的拍摄限制无法进行连线,我们在比赛结束的瞬间就带着直播设备冲出场馆,来到场外小路上寻找信号。尽管当天女排非常遗憾的2 : 3输了球,带着难过的心情我还是在新闻中通过直播连线传递了最新信息,同时也针对这场比赛中产生争议的一次判罚,根据权威解释为观众们做了说明。
对于《今晚》栏目来说,奥运赛场上值得深入探讨、评议的内容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所以特别约稿希望我做一段述评。由于此前我就发现中国游泳队在整个奥运周期中因为兴奋剂事件不断遭到无端指责,也萌生了围绕这个选题做报道的计划,双方一拍即合,在接到约评的消息后,我在录制“今日看点”的现场就把这些天来的所思所想报道记录了下来,完成后方编播部门要求的同时,也就此实现了此次奥运报道卫视版面四大板块的“大满贯”。
而在这每天要攀登的几座“大山”之外,看看新闻Knews是另一个更为机动、灵活,能随时输出看到“风景”的平台。在巴黎奥运期间,我们前后方有一个50多人的24小时联动沟通群,其中除了各个编播部门、国际传播中心等后方接力的同事们,看看新闻网络端的同事们更是时刻关注这群内的信息,让很多大屏端没有机会展示,或者无法实时播出的内容,在网络上及时得到呈现。如在乒乓混双决赛前,我们在现场偶遇邓亚萍并做了采访,看看新闻视频号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推送,让我这个老新闻人对新媒体对于现场动态捕捉呈现的能力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才有了夺冠之后,一条现场目击的球迷还原王楚钦球拍被踩断事件经过的短视频,在全网传播量达1700多万次。
为了做好这次的奥运报道,与我搭档的影像记者带了三种摄制设备,一个小高清280、一套完整的佳能5D配合大三元的镜头和稳定器、大疆pocket camera,再加上手机,可以说除了空中航摄,全方位覆盖了拍摄需求,面对不同场合不同情况,我们就有了四套摄录方案,用轻量化拍摄的形式完成了重大主题、国际赛事的采访报道。
而在冠军公园的采访中,我们非常珍惜这个在赛场混合采访区和新闻发布会之外,能够采访到本国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奥运冠军们的机会,但面对众多我自己并不熟悉的赛事项目,不认识的奥运冠军,着实有些无从下手。好在此时后方国际传播中心多语种报道团队给予了全力支持,整理了当天出现在冠军公园中值得关注的选手信息,包括照片、姓名,方便我按图索骥、现场蹲守。就这样广撒网、遍布式的采访后,我们将采访到的十几位冠军素材与资料一一对应,了解到他们背后的人生经历,最终制作成“奥运冠军说”短视频在新媒体上传播,也让我们更加立体地观察奥运会,而不只是去计算金牌或者得失。特别是中国花样女子团体夺得历史性的金牌之后的第二天,在我不懈地发邮件申请下,主办方又给了我一次进入冠军公园采访的机会,花游队的队长冯雨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这次采访冠军的初衷也终于得偿所愿。
而在采访香港金汇大学在奥运之家举办的论坛中,我们的报道也非常忠实地记录了整个论坛,采访了多位嘉宾,针对运动员退役后如何转型的问题我有了自己的思考。等到中国香港击剑选手江旻憓创造历史获得女子重剑的冠军之后宣布退役的消息传出,我就当机立断决定做一期关于奥运选手职业生涯的深度报道。整篇报道在“环球交叉点”视频号完整播出长达八分钟,受到各方包括同行们的好评。也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进入现场就是踏上战场,每时每刻都要不停歇的观察和思考,有一些需要迅速反馈,有一些可以留待时机再操作,但无论何种努力都不会浪费,终有一天会显示出它的价值。
回顾此次整个前方报道经历,最深的感受是扎扎实实过了一把记者的瘾。作为记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去拍、去采访、去观察、去思考。我和搭档从浦东机场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拍摄,在巴黎期间的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记录下来,只要有思考就能成为作品,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播发。奥运赛场确实是一个“大杂烩”式的综合性新闻现场,可以记录选手们为夺冠所做的努力,也可以展现场内外包括球迷们的风采。每天全情投入工作15小时以上,这段历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超越自己”是我感受到奥运精神感染了无数参赛和观赛者,带来最大的意义所在,也是作为一名新闻人参与其中,经过历练之后留下的宝贵财富。
巴黎奥运的幕后与前景
陈彬
东方卫视驻欧洲记者
巴黎,一座被誉为“光之城”的地方,似乎永远不缺乏关注和光芒。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期间,这座城市再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一名驻欧记者,有幸亲临其境,见证并报道了这场体育盛世。是的,巴黎又一次成了焦点,但这次的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关于城市、经济、文化与未来的盛宴。
巴黎需要推广?初听这句话时,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颇为惊讶。毕竟,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世界旅游的代名词。但当我深入到赛场之外,走访了巴黎的街头巷尾,采访了巴黎副市长、大区议会主席、巴黎奥组委主席,甚至还与马克龙总统进行了简短交谈后,我逐渐明白,巴黎虽然历史悠久,却并不满足于此。这场奥运会,正是这座城市为自己注入新活力的绝佳机会。
首先是塞纳河。这条贯穿巴黎的河流,曾几何时因污染问题饱受诟病,而如今却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巴黎的官员们表示,这不仅仅是为奥运会准备,更是为了让巴黎重新焕发光彩,让市民和游客能够真正享受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看着在塞纳河畔聚集的观众和选手,我忍不住感叹:这不仅仅是塞纳河的重生,也是巴黎的再造。
其次是奥运村。作为奥运会的核心区域之一,奥运村的建设不仅为赛事提供了保障,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大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以及未来的城市规划都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巴黎并不满足于仅仅举办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它更在意的是如何通过这场盛事为未来铺路。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在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革。
当然,巴黎不仅在意经济和基础设施,更在追求艺术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毕竟,巴黎这座城市的灵魂就在于它的艺术氛围。从开幕式的精彩演出到赛事期间的各种文化活动,巴黎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将奥运会变成了一场艺术的狂欢。这让我不禁想到,如果艺术和体育能够如此完美地融合,那么未来的城市生活将会变得多么丰富多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国队在此次奥运会上的表现。作为一名身在异国的中国记者,我在报道东方新闻记者观察的那天,恰逢中国男子4X100接力夺冠。当看到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那一刻,我不仅是在报道新闻,更是在传递一种来自中国的力量和荣耀。
奥运会落幕了,巴黎也将在时间的长河中继续前行。然而,这座城市通过奥运会所展现出的变革精神和不懈追求,将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巴黎,一座永远在变化、永远充满希望的城市,注定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
不会做新媒体的赛事转播不是好棚摄
王晓波
制作部演播室灯摄
16个日夜,42场赛事直播,5条奥运相关内容短视频制作,2024巴黎奥运之旅终于落下了帷幕。对于我来说,这其中既有长时间高强度直播对身体和精神的考验,也有从单一摄像岗位转换到记者编辑摄像“3合1”身份时遇到的诸多挑战和困难。
此次出征奥运,我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好此次中心派遣支持五星体育赛事转播拍摄。由于这次巴黎奥运乒乓球每日赛程安排非常紧凑,通常两场比赛间隔只有十几二十分钟左右,有些场次前后两场比赛更是无缝衔接,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又恰逢此次巴黎提出“绿色奥运”这一概念,我们所在的乒乓球馆并非专业运动馆,而是展览馆改建而成。厕所不但离摄像机位距离遥远,而且只有两个移动式的,动辄就是3、40人同时在厕所门口大排长龙。因此我们摄像一般9点前进场,直到下午1、2点才用餐,中间基本没有时间休息。为了直播中尽量不上厕所,从早餐开始就不敢喝水,直播中的4、5个小时里就算再热再渴再饿也得忍着。实在渴得不行了,只敢喝一小口水稍微润润嗓子和嘴唇。拍摄运动员大口喝水的时候,真的又馋又羡慕。好在强大的意志力和自身的“循环系统”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
在这次巴黎奥运短视频制作拍摄中,我遇到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遗憾的是,由于客观原因,出发前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一起帮我精心策划预设的诸多新媒体选题无法一一落地。原本以为这次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着赛事直播可以近距离接触运动员、教练员的优势来拍摄国乒队员比赛、备战花絮。但由于奥运赛事公共信号制作期间对直播工作区域的规定和限制,不得已只能临时将原本放在赛场里的拍摄重心改成比赛场外。好在20多年摄像的从业经历让我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面对调整我也敢拼敢闯。刚一落地巴黎,我就现抓现拍,临时上马的“巴黎街头的中国元素”“我和老外换徽章”“现场亲历中国混双夺金”等5部短视频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也正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歪打正着拍到了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手举五星红旗为中国混双夺金庆祝的独家画面,也算是“因祸得福”。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还是在于我个人性格和语言表达,平时比较内向,且由于身为摄像更习惯用“镜头语言”而非口头和文字来进行叙述。这次一下子从背对镜头变成面对镜头,刚开始出镜还真的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身份转换。那些开场、描述、结尾的话,哪怕前一天已经准备了相当熟练,可当面对镜头,按下录像按钮后,还是会说着说着就紧张了、蒙圈了、嘴瓢了,仔细听连说话的声音都是在发抖的,一段不长的话可能要NG10几20遍才出一条能用的。但我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越怕说越要说。慢慢的从一开始尽量“长话短说”、磕磕巴巴,说着说着,拍着拍着,就“进化”成了稍作准备就可以用比较松弛的状态,流畅地说出一长段介绍或者感想。
不得不提的是在上海的精编团队的小伙伴们,在奥运期间也都24小时不间断地守候在微信工作群里。由于巴黎和上海6小时的时差,白天在场馆内又有大量的转播工作,所以传片时间大都集中在北京时间的晚上到凌晨三四点这段时间。但是上海的小伙伴只要看到我新上传的视频素材,总是第一时间就光速开启工作模式剪辑视频,高效完成上字幕,做特效,插画面、配话外音。部门领导也是不分昼夜随时第一时间帮我们审片,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想尽办法一起让短片更生动有趣。
当然,作为一群要强的融媒体人,为了让短片可以更有时效性,可以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呈现,“互相伤害”这个环节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我常常也会在巴黎的凌晨,在睡梦中被短视频工作群一条条反馈信息持续轰炸。要补拍哪些空镜头画面,要补问哪些问题,有哪些话需要重新表达等等。每一条记录确认后,我就抓紧构思和准备,趁比赛开始前或午餐晚餐休息时间,抓紧拍摄完成传回上海。
难忘的奥运之旅终于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赛场上,运动员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赛场外,小摄像也鼓起勇气走到镜头前,第一次尝试记者、编辑、摄像三合一的新身份。虽然有过挫折迷茫,也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冠军永远只有一个,但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做一个比昨天更好更强的自己,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做到的。这或许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另一种体现,也是我这次巴黎之行的最大收获。
难忘巴黎 精彩奥运
卢敏
新闻采访部影像记者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既是运动员实现自我的最高殿堂,也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标刻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能够参与本次巴黎奥运会的报道工作,我深感荣幸。
在本次奥运会采访报道中,我和记者金佳睿组成搭档,作为SMG前方报道团队一员出征巴黎。记者负责稿件撰写和采访,而我主要负责日常拍摄和素材整合。7月24日,我们踏上征途,在抵达浦东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启了正式的拍摄工作,记录下SMG奥运报道团出征的身影。
7月25日下午,我们刚到达巴黎,就立刻来到奥林匹克村进行采访,刚到奥运村的入口就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原本以为是运动员用来休息的地方,走近仔细观看上面的文字,写满了运动员对于世界的寄语,津巴布韦、匈牙利、西班牙……各个国家的运动员留下自己的名字和对世界的愿望:peace(和平)、unity(团结)等等。经过了解,我们才得知,原来古希腊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壁画的方式去传递自己对各个民族友好和平的这种愿望,同时奥林匹克号召大家留下自己的签名来呼吁休战与世界和平,这个画面让我还未踏入赛场就对本届奥运会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意外发现也让我和记者合作完成了落地后的第一条短视频。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超越体育竞技的另外一种意义,它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是对全人类的一种呼唤,是对于人类大同与和平的一种最纯粹和最美好的愿望吧!
在巴黎采访拍摄期间,天气并未对我们的拍摄造成很大影响,但7月26日奥运会开幕当天的大雨,让正在室外拍摄的我们也经受了一场“洗礼”。当天我们来到了本次奥运会直播的场地之一舒瓦西公园,在人山人海中通过大屏远程观看开幕式,并拍摄当地人群观看开幕式的现场反响。随着开幕式的进行,现场飘起了雨滴,雨水越下越大直至倾盆大雨。开幕式刚开始一个小时,我和同事的衣服都湿透了,裤子湿得都可以挤出水来。但我还是尽量护住拍摄设备和镜头,完成现场采访拍摄的同时,在雨幕中记录下了人群欢呼庆祝的镜头。
虽然当时的心情其实有点小郁闷,但当看到女骑士骑着白马,看到纳达尔和齐达内交接火炬、主火炬点燃、热气球在金色火焰的推动下缓缓升空,那一刻,法国人的浪漫和松弛,深深地击中了我的心灵。
此次出征奥运,为了保障回程期间的正常拍摄和直播任务,我们携带了两套轻量化的专业拍摄设备,两套收声设备以及“大三元”镜头,兼顾携带方便和拍摄画面的稳定。而由于版权问题,我们无法携带专业设备进入场馆里,因而在赛场一线的直接连线和新闻拍摄,只能用手机进行采访、拍摄,经过初步后期剪辑加工,通过Xnew传回后方大本营。在赛事举行的十几天里,我和同事一边工作一边见证了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
先是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女单半决赛中,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兰选手斯瓦泰克,创造中国网球单打最好成绩。紧接着又在当地时间8月3日,顶住巴黎的烈阳高照,在罗兰·加洛斯球场击败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得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郑钦文个人的辉煌时刻,也为中国网球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中国花游史上首次摘得奥运金牌之际,我们还在奥运冠军公园采访到了冯雨和花游队的选手们。
当整个球场响起中国国歌,能用轻量化的设备记录下了这些令人难忘的镜头,特别是对我职业生涯来说,见证了此次奥运期间中国健儿夺金的历史时刻,更添一份激动与自豪。
这个夏天,因巴黎奥运会而变得美好又浪漫,或许这才是奥运会带给人们最真实的幸福感吧,奥运精神长存,祝我们的国家繁荣昌荣,奥运健儿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