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4日)上午,上海新闻界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暨庆祝第25个记者节交流会在上海报业集团43楼融媒创新空间举行。
大会上公布了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上海获奖情况,并现场颁发中国新闻奖和第33届上海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融媒体中心共有1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14件作品荣获上海新闻奖!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一等奖
作品题目:《今晚》
参评项目:新闻专栏
作者(主创人员):集体
编辑:集体
2019年1月,东方卫视推出大型新闻时评栏目《今晚60分》,并于2020年3月改版后更名为《今晚》。栏目坚持评论特色,秉持“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深耕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重点关注国内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热点公共事件,以及外交、安全、地缘政治领域的重大新闻事件,凭借“快速反应、深度解析、专业评论”风格,在全国各大卫视的晚间新闻节目中独树一帜,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
《今晚》于每周一至周五晚21:20左右播出,2023年平均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二,在晚间省级卫视新闻栏目中位居第一。
坚持导向为魂 壮大主流舆论
《今晚》自创立以来,立足一个“正”字,始终坚持以导向为魂,守正创新,努力壮大主流舆论、主流思想,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积极发声,主动引导,报道紧贴时代脉搏,展现中国立场。
2023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栏目组抓住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等关键节点,邀请专家展开深入解读,着力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和实践力量。
坚持深度评论 传递中国声音
《今晚》持续强化一个“深”字,坚持以深度报道为基础,以专业评论为特色,梳理新闻事件内在经纬,透析背后因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晚》以多维视角和深度观察反映国际形势变化,坚守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从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到斐洛里“庄园会晤”,从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第九次访俄,到时隔六年,总书记再访越南,承载了哪些历史意义,对于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动,《今晚》几乎总是在官方消息发布的第一时间展开解读,让观众能够更深入了解元首外交对于中国外交的引领意义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中美博弈日渐走入深水区,《今晚》先后推出“与世界对话”“中美观察”等系列报道,聚焦中美关系发展变化,揭露美国种种遏华举措背后的霸权焦虑和零和思维,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共同探寻新时代中美两国相处之道。相关评论在回应国际关切的同时,也通过第三方声音,对中国立场形成一定背书,对国际舆论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坚持融合发展 提升传播效能
《今晚》不断强调一个“融”字,积极探索媒体转型之路,创新融合传播机制,不断巩固扩大舆论阵地,着力提升传播效能。
近年来,《今晚》深度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除在东方卫视平台日常播出外,还通过看看新闻网、抖音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日均观看数超10万。《今晚》媒体融合项目Tonight在抖音、今日头条、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开设账号,粉丝总数近800万,增长势头良好,已经初步形成《今晚》新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电视端和网端双线传播,优势互补。其中,依托节目内容制作的新媒体短视频《复盘鄂东大桥侧翻事故 谁是“真凶”?》各平台浏览量超过5000万,图文新媒体《大国该是什么样子?习近平用这些金句向世界宣告!》获全网推送。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栏目组将再接再厉,不断擦亮《今晚》鲜明的品牌形象。
第33届上海新闻奖
(14件)
一等奖
作品题目:《<2023日出东方 科技追光>12小时融媒直播》
参评项目:融合报道
作者(主创人员):集体
编辑:集体
作品题目:《每天凌晨四点 这个“零工早市”就会热闹开场》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媒体消息
作者(主创人员):李晓建
编辑:卢梅、陈瑞霖、邢维
作品题目:《试验的价值》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闻纪录片
作者(主创人员):陈慧莹、马婕、戴晶磊、夏祺、陆骏、顾克军、师玉诚
编辑:集体
作品题目:《案件聚焦》
参评项目:电视专栏
作者(主创人员):集体
编辑:沈雪颖、苏义宝
二等奖
作品题目:《思想耀征程》
参评项目:重大主题-电视系列报道(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集体
编辑:周炜 王宁 赵慧侠
作品题目:《一块墨的新生》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章海燕 张鹰
编辑:瞿轶羿 虞之青 朱玲敏
作品题目:《“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的流量密码》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王琳琳、刘宽漾、李维潇、吕心泉、朱晓荣、王卫
编辑:邢维、李姬芸
作品题目:《上海公租房现状调查》
参评项目:基础类-系列报道
作者(主创人员):集体
编辑:集体
三等奖
作品题目:《黄金位置 日租百元 上海青年旅舍里的他们在干嘛?》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媒体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郝思舜、李维潇、吕心泉、刘宽漾、张凯、王卫
编辑:楚华、陈瑞霖、邢维
作品题目:《就要排她的队!医院“明星挂号员”人气高》
参评项目:基础类-消息
作者(主创人员):陈蓓儿、刘水、朱一祎、朱燕芬
编辑:魏颖、王郁岑
作品题目:《小区灭火器,谨防“救星”变“灾星”》
参评项目:基础类-系列报道
作者(主创人员):马跃龙、王燕、陈斌、高原
编辑:魏颖、常亮
作品题目:《“罕见”的困境:“黏宝宝”的断药危机》
参评项目:基础类-新媒体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周智敏、徐玮、陶余鑫、卢梅
编辑:陈瑞霖、邢维
作品题目:《“困”在虹桥》
参评项目:舆论监督-电视新闻专题
作者(主创人员):李晓建、朱晓荣、楚华、陶余鑫
编辑:陈瑞霖、邢维
作品题目:《上海书展门票全部线上购买,难住了谁?》
参评项目:舆论监督-电视消息
作者(主创人员):杨柳依、龚海韵、汪鑫、金狄、孙佳逊
编辑:王卫
时政报道作为主流媒体最重要的报道题材,如何在主战场保留时政新闻严肃性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受众?如何让宏大命题实现融媒化表达?在记者节大会上,融媒体中心时政报道部时政新媒体主管沈姝艳以《时政报道的态度和温度》为题,以获得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个首发原创精品奖的主题融媒报道《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为例,并结合时政新媒体栏目《快看上海》五年来的创新探索案例,与在座同仁分享了大力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的当下,如何做好时政报道的一些体会。
今年“七一”当天,融媒体中心时政报道部推出新媒体产品《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24小时内就获得全网超过2700万次的阅读量和过亿的曝光量,实现了正能量有大流量、主旋律有高频率。良好的数据表现和踊跃的网友留言都在表明,通过画面和语言的有机融合、有力表达,经典故事也可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受众产生广泛共鸣。
五年来,时政新媒体栏目《快看上海》始终坚持以“第一视角+青年思考+拍摄剪辑创新实践”的方式,探索让“硬主题”实现“软着陆”,让时政报道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尤其是今年,正值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五周年之际,栏目组深入“口袋公园”、长者食堂、保障性租赁住房、市民夜校进行蹲点采访,推出了富有“新内容、新视角、新思路”的时政新媒体系列《没想到的上海》,特别是其中《没想到外国人也爱上夜校》短视频在外籍友人圈中广泛传播,甚至还有网友留言咨询如何报班。
永葆初心是时政报道的态度,人民至上是时政报道的温度。在大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当下,聚焦“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融媒体中心也将继续发挥时政报道优势,做好“头条工程”,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总书记风采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造台网联动的政务品牌矩阵,彰显上海精彩,书写上海荣光。
台(集团)改革大幕已经开启,让我们坚定卓越追求,争当改革先锋,持续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化压力为动力,为助力台(集团)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