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还原历史 技术赋能展现|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推出纪念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融媒特别报道

时事   2024-09-17 22:54   上海  

聚焦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指导、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特别支持下,共同策划、联合制作,推出“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纪念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融媒特别报道”,以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发现为线索,用小切口还原历史细节,在“成军”“血战”“重光”的宏大历史叙事中,透物见人、以物论史、以史启思,通过考古成果实证再现甲午战争风云激荡的历史,体现铭记历史、向海图强,穿越硝烟谋复兴的主题。

该融媒报道核心产品由1场融媒直播特别报道,3期《中国考古报道》特别节目和近40条中、长视频共同构成,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通过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全媒体平台、ShanghaiEye、国家文物局新媒体账号、北海舰队新媒体账号、以及山东相关文博研究单位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并协同头部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合作宣发。截至9月17日18时全网浏览量502万、互动12.6万。

今天(9月17日)正值甲午黄海海战纪念日,“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直播特别报道于10:00至12:30,在东方卫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全媒体矩阵同步推出,并在看看新闻Knews上从早上8:00至下午14:00推出特别版面,精粹展现融媒报道。直播结合AIGC技术、XR实时虚拟演播室等新技术手段,通过记者连线、专家访谈、专题短片等多种形式共同呈现,力图以考古视角,结合历史、军事等多元领域展现历史记忆、考古研究最新成果,激发民族情感、热血精神和爱国情怀,将该系列推向高潮。



依托考古成果 独辟实证角度

特别节目立足细节追溯历史

3集“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中国考古报道》特别节目不同于以往聚焦甲午海战的报道,以十年甲午沉舰水下考古为依托,强化通过考古成果的实证,用细节还原历史。

报道组走访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山东威海刘公岛管委会、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丹东大鹿岛、辽宁庄河黑岛、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上海通志馆、广州邓世昌纪念馆、英国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关西馆等相关单位,邀请国内外资深甲午研究和水下考古的专家学者,进行相关采访拍摄和资料收集。

依托丰富实证,3集专题纪录片分别从“实证!出水文物或修正我们对北洋海军的认知”“战舰谁知海底眠,亲历者再忆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回眸北洋海军:惊涛里的远航者”三个角度切入主题,还原历史。

3集中视频则挑选重要出水文物,从“血色经远舰:以一敌四,奋战到最后一刻”“甲午钩沉,再现硝烟中的战斗剪影”“远洋航行的日常:文物再现北洋官兵军旅生活”三个角度展开,还原历史细节。

专题纪录片和系列中视频播出后,获得了学界专家的普遍认可和称赞,同时获得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和关注,让公众更为直观深入地认识了曾经书写在历史课本文字里的生动细节。在播出评论区,网友们展开了对于北洋海军历史细节的探讨,也表达了对于水下考古人的敬意。


AIGC技术赋能 沉浸式讲述

直播报道多元呈现最新成果

作为“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融媒报道的重磅环节,直播特别报道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浓缩在150分钟里集中呈现,通过现场连线、沉浸式讲述,AIGC技术赋能多元视角展现,再现甲午黄海海战的壮烈场景,为观众网友们献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直播特别报道中,7路记者分赴辽宁、山东、福建等地多处涉及北洋海军和甲午海战的关键点位,展开15次涵盖官方活动、民间祭奠等各方面的直播连线和现场报道,其中1路记者还跟随考古工作船回访考古现场,呈现过去十年水下考古工作的进展与成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播通过文生视频和数字模型技术还原“定远舰”的航行场景和“致远舰”的最后一刻。

还特别设计XR实时虚拟演播区,一线考古工作者在沉浸式场景中,以第一视角讲述考古发掘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与感受触动。无论是短片、访谈还是当事人讲述,特别报道均强化体现“由物见人”,力求通过考古实证细节聚焦展现甲午海战中若干小人物的命运,勾勒出历史中复杂的群像感。

直播还特别邀请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调查领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馆员周春水和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专家马骏杰来到演播室,分别从考古、历史、军事的角度加以介绍,探寻考古密码,聆听历史回响。


国际视野 获取珍贵史料

海外传播解读文化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充分发挥国际传播中心海外报道资源优势,“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融媒报道还在境外开启文物考古和历史追问之旅,特派记者前往德国、英国、日本等地探寻北洋海军在“成军”“血战”等历程中的史料,更激发家国情怀、凝聚信心力量、弘扬民族精神。

在日本,东方卫视驻日记者寻访长崎、福冈、京都、奈良和歌山等多地,从130年前的报纸中翻找出定远舰、镇远舰等清朝舰队在日本留下的痕迹,结合历史资料和专家采访、探史寻迹,还原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成军的历史故事。

在英国纽卡斯尔“泰恩—威尔档案馆”,记者采访拍摄到了馆藏一套七张、档案名为“中国巡洋舰舵机设计图”的原始图纸,并重访了英国的北洋海军水兵墓地,借助存于海外的照片资料和专家诠释,丰富甲午特别报道的视野,为呈现北洋海军成军的“全生命”周期填上不可或缺的一块历史拼图。

海外特派记者发回的7集系列报道,不仅在看看新闻Knews推出,还通过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YouTube中文频道向海外传播,获得了海外网友的积极反响。


130年前的历史,十年水下考古发现,要通过影像还原甲午黄海海战当年的场景,展现深藏在水下的历史真相,对“实证甲午——历史的回响”融媒报道团队来说,实属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立项初始,报道团队就坚定了本次融媒报道的根基在于实证史实,透物见人、以物论史、以史启思。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编导们跑了10多家专业机构和权威单位,采访了10余位水下考古和甲午研究最权威的专家学者,踏上工作船跟随考古学家探访遗址,进入文物仓库完整看到了十年水下考古的所有文物,在天南海北的奔波、孜孜不倦的不懈努力下,才能搜罗到诸多实证史实,并从中提炼、整合成脉络,最终凝聚成这篇回响乐章。

以物论史,虽然现存文物资料相对较少,但主创团队坚持每一个细节展现都要有来源、经得起考证。为此报道团队挖掘每一个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惜远赴海外寻找原始档案材料,根据史料获取设计图纸。为更好地通过影像还原当年舰队战斗的场景,团队在现存少量的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专业考古的船舰数字模型,通过AICG技术复原构建三维模型,让“定远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领大家回顾历史,同时回望“致远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壮烈景象,将观众网友们带入其中,刻下震撼的印记。

透物见人,就是要从考古实证的角度发现其中真实的人物故事。通过出水文物可见当年舰上官兵的生活场景,海战前寄出的一封家书、刻着主人姓名的望远镜,从邓世昌到当年的留美幼童,除了这些“大人物”背后的故事,同时展现更多“小人物”的命运,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并从个体衍生到群体,展现当年英烈的群像。

特别是在直播里创新使用的XR演播室中,主创团队把更多的空间交给考古工作的“当事人”,讲述其在打捞发掘过程中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是在向甲午沉舰水下考古人致敬。

以史启思,是要将史实文字变成影像画面,让相对小众的选题进入大众传播的视野,立足当下、回望过往、展望未来。经过一个月的铺陈展现,融媒报道系列产品在各传播平台上逐渐积累热度,在纪念日同时也是中秋节的当天达到高点,推出的直播特别报道,在前期不断堆积的线索基础上重构框架,通过记者连线和嘉宾讲述,串联起一个个文物展示和人物故事,成为若干条线索展示的闭环。

通过聚焦考古工作中的难点、要点,对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工作的十年历程进行总结,更带领观众网友们共同感受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发展,让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重回视线,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持续闪耀光芒,穿越硝烟、向海图强,再创辉煌。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内部交流平台及企业文化活动推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