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明寻访纪录片《家国万里》的创制工作,是融媒体中心继2023年推出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思想耀征程》之后再度出发,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宣传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而推出的又一个理论传播创新项目。
融媒体中心抽调各部门精兵骨干,由卫视编播部牵头,联合新闻专题部、深度报道部、综合节目部、新闻采访部、视觉工作室、制作部,在网端运营部、新闻指挥室、国内新闻部、总编室、办公室等部门的配合下,同时携手国际传播中心,在完成日常新闻播出、节目制作的同时,多线作战,共同创制献上这部制作精良、蕴藉隽永的纪录片。
绘一幅行走万里山河壮美的
历史文化长卷
和以往的理论节目和常规的专题片有所不同,《家国万里》以“望家国 行万里”作为本色基调,以中华文明所覆盖的辽阔疆域为讲述背景,足迹沓至新疆、宁夏、辽宁、甘肃、广西、福建、四川、河北、云南、北京、上海等地,甚至远赴非洲肯尼亚和希腊雅典,寻访海内外近30处中华文明闪光点。特别采用4K超高清拍摄,同时运用无人机、穿梭机、GoPro等特殊设备,为观众献上一席高品质审美、回味悠长的视觉盛宴。
主创团队穿过沙漠、行过草原、翻越山林,在行走中探寻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不同节点上的历史事件所遗留下来的文明印记,也记录下了壮美山河万里画卷。
他们进入“世界最高大坝”大石峡底部,首次在屏幕上揭秘大坝内部交通洞;踏入辽宁牛河梁遗址,首次被允许进入祭坛使用穿梭机拍摄;深入罕有地方媒体进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拍下珍贵文物和典籍。
他们深入西夏王朝遗址,再现灵武窑址昔日辉煌;走近“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坎儿井,零距离拍摄维修队深入38米井下;来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国门,走访“世界宗教博物馆”福建泉州、“中国的极边第一城”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博览带”上海杨浦滨江……通过天南海北的实地走访、近距离观察,主创团队找到了这些文物、古迹、遗址,以及延续至今的建筑地标和发生在现实活生生的故事中,与中华文明的链接。
一路上摄制团队在各种交通工具中转换前行,飞机、越野车都是常规,骑骆驼、毛驴在穿越沙漠、行走山间时也是常态;探访北京“中轴线”那必须坐公交,而跟随肯尼亚女孩回到非洲“中国村”,更是经历了30小时单程,螺旋桨小飞机和大西洋上的孤舟接力。
人在山河中行进,视线在历史中穿梭,一路走来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中,每一个角落都写着“家国万里”四个大字。片中镜头堪比明信片式的画面展现,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新奇体验,很难想象这是一支首次远赴祖国边疆甚至抵达万里海外,主要由编播部人员“跨界”主导拍摄制作的纪录片。
《家国万里》的组成团队来自中心各个部门,为了确保5集节目品质统一、“画风”一致,节目采取“主理人”制,在台集团、中心领导的总方向引导、定调、把关之下,节目负责人联同5位编播、专题部门骨干担任分集“主理人”的摄制团队,从拍摄器材、技术参数,到画面风格、叙事逻辑等等方面,不断进行大大小小的“标准订制会”,小到宣传道具,大到谋篇布局,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认识和标准,从而让“万里”和“家国”的主题成为贯穿于每个镜头、每个故事的底层逻辑和叙事理念。
无论是为了展现“万里”纵深感,使用的“旱地拔葱”升格镜头,还是为了体现“家国”情怀,通过特写展现的情感勾连,全片镜头始终在运动中呈现,加之后期快节奏剪辑,充分体现“行进”感。气势宏大的全景俯瞰,非常规构图的采访环境,细致到光影捕捉的对话场面……成为本片影像效果与众不同的存在。
唱一曲家国双向奔赴与人民共情的
文明赞歌
《家国万里》从策划到播出历时仅四个月,前期拍摄时间只有两个月。五集纪录片五路摄制团队,每路集中拍摄20天左右,每个点位只有4、5天的拍摄时间,且包含了千里往返的行程。
如此“特种兵”式的拍摄,背后是海量的信息收集、资料整合,有了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如海里捞针一般从繁若星河的文明长河中找到最亮的那点星芒。除了五位精心挑选的寻访人,更坚持寻找亲历者以及其直系后代,作为与寻访人对话和故事的讲述人。
他们来到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参加那达慕大会,参加裕固族民俗婚礼品尝民族宴;和考古队员们一起下姚河塬遗址,与考古专家在黄河边取釉重现古时西夏制瓷技艺;和宁夏当地老乡们一起赶集、读甲骨文……通过亲身感受,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频,与中华文明发展的亲历者共情。
无论是蒙古族土尔扈特后裔讲起 250多年前荡气回肠的东归故事,还是额济纳旗女儿讲起母亲在为国家建设而举家搬迁前留下的故乡土;无论是为修建中巴铁路牺牲在异国的中国修路者坚守四十多年的守陵人,还是为了祭拜牺牲在抗英前线的藏羌屯兵,年过花甲的寻访者爬山涉林的身影……通过亲历者的真情讲述,甚至寻访者本身都为这些故事留下了壮阔而又温暖的印记。
当来自台湾的寻访人在新疆无意中听到儿时的歌谣,与东归英雄的后人一起唱响《在水一方》,流淌的不仅仅是游子渴望归家的思乡之情,更是一曲牵动所有中华儿女心弦,寄托着人生归属,深深依恋、热爱着祖国母亲的文明赞歌。
当荧屏前的观众网友们随着镜头与家国共赴行走万里的同时,镜头背后的融媒体人也在经历着万里征程的考验。
本该坐镇后方的编播人员走到一线拍摄,从使用最先进的摄制装备开始,边学边干;拍摄完进行后期制作的同时,又从各档卫视新闻编播团队中抽调人手投入新媒体生产,挂图作战在短时间内完成二次创作。
各部门协力组成的主创团队,进入工作就不再拘泥于原先的部门、工种,摄像也可以担任现场导演,主创编导不仅是撰稿人,更是制片、领队,甚至现场安保,且以老带新,让更多年轻人特别是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人编导在重大项目中展现才华。
从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的吐鲁番,到环境湿度超过95%的广西藤县,从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到被海浪包围颠簸小舟,中暑、高反、水土不服在团队眼里都是“轻伤不下火线”的插曲,哪怕一路偶遇山坡滚石,或者车轮陷进沙坑,都不能成为摄制组前行的阻碍。
每一次创新总会伴随着艰难,但走过去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走出去就是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心中保有信念,始于足下的不仅是万里征程,还有更广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