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之美】半夜里睡不着,出去寻花
乐活
生活
2024-02-20 08:03
浙江
我常常在想,心中有没有“美”的概念,究竟在现实生活中会带来怎样的不同?日本有个僧人叫西行,一生自由潇洒,他说,“愿在早春满月之夜花下死”,可见美的动人,在有些把对“美”的执拗刻在骨子里的人心里,是一种极致的精神自由。在日本的茶道仪式上有“一期一会”的说法,很多人对“一期一会”有误解,认为那是一种喝茶的境界,我以前也简单地理解成为,这是当时喝茶的武士对于奔赴生死的一种壮义,就像侠客丢下那个酒碗碎了一地,与君决,刀光剑影。但事实上,“一期一会”包含了很多人生理念,不止是眼前这一杯茶一个人一盏烛,而是生命的这一刻,从此决绝。美的事物,大概都有这种让人决绝的勇气,一旦被爱美的人发觉,一发不可收拾,是遇到了理想中的那个自己,于是有了“心在地狱,无法自拔”的疯魔,于是极端的人甘愿为其赴死,也就情理之中了。听康震讲唐宋八大家,说到苏轼在杭州任职,一边干着修苏堤的实事,一边在工作之余漫游杭州抒发浪漫。在康震的眼里,苏轼是八大家里最可爱的人,他的可爱基于他的才情,却在他的眼界和思想里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不管生活发生什么际遇,依然保留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天才不一定可爱,夜里睡不着觉去寻花的人才可爱。“美欲”被丰子恺先生概括为人生来便存在的欲望之一。不难理解,就如食色,人之常情。美的欲望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它需要通过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之后去挖掘,它是一种本能,每个人天生就是美学家。在清晨散步的时候,诗人遇见一朵花会出口成章,凡人遇见它亦会赞叹,只是这种对美的欲望,活得有趣的人会把它放大,变成一种信仰罢了。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美要在旅途中去探求,心中只有美景能成其为“美”。于是有了很多很多旅行,数不尽自己去过多少地方,拍过多少照片,为多少美景惊叹过。后来发现,我对旅行生活的定义有点偏执狭隘了,只以“去过”为豪,却不知这个地方这片美色对自己的实在意义。当然,林语堂先生也说过,旅行的意义在于没有意义,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旅行的要点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原来,美就是忘记一切,沉醉于此时此刻。当旅行没有任何目的才称之为寻找美的历程,能在“虚无一处”的飘渺中也能感叹“坐看云起时”,那才是通透地领悟了世间的美妙。所以,一提到旅行,我们何必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呢?
【三】
日常生活之美是很容易触及的。日本散文家白洲正子这样描绘“物之美”,“真正的美物自我丰富而完整,足以让观者闭嘴,无论是绘画、陶瓷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如此。面对沉默的东西,要极具耐心,在对方自然而然地向你开口之前,学会忍耐,学会等待。”也就是说,要静静地等待一朵花开的同时,你也可以给它浇水给它施肥,当花开之时,这朵花的美是丰富的,这体现在它的形状颜色上,但你若能体会到“但见樱花开,万千往事复徘徊”,这朵花的极致的美才真正完整。美是一种感觉,我们要发现生活之美,就要培养自己有更丰富的感情。我说的丰富感情,并不是各种情绪,美是能让坏情绪分解的,因为美是向好的一面,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一面。也就是说,培养自己能够更多地感知美的存在,就要放大人生中那些快乐美好的事情,任何一种生活的仪式感都是这种放大的载体。我们在吃喝住行上愈加考究,并不是说要追求更物质更贵的生活,而是用心去体会一餐一味,你能通过自己在接触这些物而把那种美好讲述给自己内心听,当然也可以描述给朋友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古人的智慧里蕴藏了太多生活美学的智慧,物或许很昂贵,但美却很简单。“用而知其味”,凡是美的都想拥有,拥有了才更加珍惜,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饱含了很多臆想的美,我们对美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物质,也超越了私欲,它甚至可以存在于幻想里。
【四】
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小圈子,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困”,但思想开阔一些后,才发现,这种“困”反而让自己的眼界立足于更多可以触摸的事物,近水楼台先得月,何必舍近求远。追逐美是件简单的事,它简单到夜里睡不着去寻花便是,它也简单到你摆弄喝茶的器具;但它又很复杂,要在平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雀跃的心,在低迷的时候仍能看见黑暗中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一种英雄主义。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尽自己一点点力,把当年读书钻研的情怀拿出来,在历史、文化中去寻一点可以让自己和朋友感知生活之美的事物呈现给大家。我们一起在细微的"美物"里,找到生活下去的一些勇气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