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到崇明,此次借机走访了几个老街,先是堡镇老街,主要是正大街和光明街,两条街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当中被向阳路隔断。行车至堡镇中路工农路口停下,步行至正大街口,这里是老街的北入口,进入老街一路向南就是。入住的酒店到老街还有二十公里的路,一来一去花费时间不少时间,本来是要走三条老街的,结果限于时间当天只看了两个。
正大街和光明街的情形大致相似,老房子有一些,但更多的是居民自行翻修的房子,总体上已失去了老街的样子。正巧碰到几家居民在翻修房屋,说是翻修,其实就是拆了老宅建新的。居民介绍说这里以前进行的改造就是把老街的石板路换成了水泥路,以致老街的韵味尽失,原来的老街可是很热闹的,而今未翻修的老宅不少已呈废弃状,蛮可惜的。
在正大街上有几幢深宅大院,虽已破败不堪,仍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站在街边望进去,目测有数重之多,可以用“庭院深深”来形容,如今仍有居民住在其中,当然今天看来生活的条件是比较差的。站在院落里,可以想象一下旧时光里的生活是怎样的惬意与奢华。此刻走在堡镇老街,唯觉遗憾的是临街的房子已大多经过翻新,与到访的初衷相去甚远。
走到正大街148号,是一座牌坊,上书“高氏贞节牌坊”,据说她是清代的陈平策妻,牌匾以及碑文上的字迹历经沧桑已模糊不清,旁边的房屋也有些破败了,想必其中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再往前是堡镇政府机关所在地,位于正大街122号,里面一座建筑大门旁有一块标牌,写着“杜少如故居”,整座建筑红砖外墙、四落檐洋瓦屋顶、花式木门窗,宏伟大气。
漫步在老街,如果不经意间发现一处时光的印记,或许是一座老宅,或许是一块牌匾,都让人激动不已,光阴总算没有把旧时的痕迹涤荡干净,让我们知道了时代的更替,即使回忆中尽是伤怀,也不能停下脚步。站在它面前会驻足很久,仿佛走进了那时的场景,徘徊了好一阵子最后不得不移步离去。时间从不等人,任何人也不能在某个时点停滞不前。
在正大街10号是堡镇供销社的旧址,门上牌匾还在,印象中供销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查了下资料,供销社是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按照自下而上、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的经济实体,例如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由若干基层供销合作社作为社员社而联合组成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应该说供销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有诸多的“XXX旧居”,标注为“崇明区不可移动文物”,可惜走进去则大多保护不善,要么破败不堪,要么经过翻修,已不是本来的样子了,而且除了老屋,旧时的痕迹多已荡然无存,想想是有些遗憾。老街之所以留存到现在,应该是以前曾经是繁华热闹之处,时代变迁之后衰败至此,那时候有不少大户人家的祖产,而今多少能想象出当时的壮观与气派。
行走中的偶然相遇带给自己诸多的惊喜,这成了不停下的动力和理由,世界很大,而我们的脚步有限,总有不能抵达的远方,但可以不停地走下去,去探索无限的世界。寻访老街,其实就是与某个历史片段的相逢,即便是来去匆匆,终究收获满满。如此这般每一次的行走都被赋予了不菲的价值,不知道前路是怎样的碰面,无论怎样都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