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故事·奉城老街

旅行   2024-09-30 10:00   上海  

晴热的天气里到奉城老街一游,查阅了资料,奉城老街呈十字形,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此行定位奉城西街,乘车至新奉公路奉粮路,这里距西街只有一百多米了,就先行进入西街,再逐一走过。旧时的奉城老街也曾繁华热闹,时光流转中渐趋没落,如今看到的仅有些光阴的印记,似乎老街大都是这般命运,由盛而衰,似乎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

下了车沿新奉公路往南步行百把米就看到了奉城西街的路牌,就此进入,一路向东,开始的一段两侧均是居民自行翻建的房屋,没什么老房子,再往前才见到有些老宅,但也算不上多,老街的韵味清淡了不少,走到西街的尽头就是东街了,发觉这里恰是东西南北四街的交汇处,“十”字型的结构相当明显。此处的旧宅比较集中,当然也是陈旧的很,底层多是各式小店铺。

四条街走下来,还是西街和北街味道浓郁些,而东街和南街特别是南街,两侧均是各种店铺,吃穿喝用一应俱全,看上去已不是老街的样子了。总体上看,奉城老街历经岁月的洗礼,其旧时的痕迹已逐渐模糊,问了居民说是不大会拆迁改造,自行翻建的房屋占了主要部分。沿西街走到四街交汇处,再分别看了北街、东街、南街,最后回到西街退出,从新奉公路返程。

老街的古迹算是不少,自己只看到了几处,应该是匆忙中遗漏了一些,热辣的太阳下不能一一照面,只好将就了。走过不少的老街,原汁原味的已是越来越少,大多数都嵌进了诸多现代元素,只觉遗憾太多,却又是无法阻挡的。居民要改善居住条件,翻新房只会越来越多,残败不堪的老屋旧宅到底不适合居住,又没有改造的规划,居民们只好自己动手,建些新房子。

一直觉得门牌是老街痕迹的载体,所以一路上都是仔细地观察,可惜奉城老街上都是统一的绿底白字门牌,仅发现这一扇门上还有蓝底的门牌,上书“奉城钲西街xx号”,两块门牌的号码不一致,应该是后来统一编制过的,以至于有的门牌下标注“原xx街xx号”,显得有些凌乱,如此老街的印记又被抹去了不少。流转的光阴里留给我们的那些印痕渐渐地淡漠了,消逝于记忆当中。

在西街一位居民热情地介绍了老街上看点,特别提到了这座万佛阁,说是里面很大,也很壮观,可惜找到时发现正搭着脚手架在修缮中,大门紧闭,无缘入内一观。查了一下,这个万佛阁是奉城至今保存完好的佛门胜地,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洪武年间为防海上倭寇入侵,筑今奉城城墙,随将万佛阁就地重建于此,故当地有“先有万佛阁后有奉城城墙”之说。

从路边的门廊进入,有不少是庭院式的房屋,而且大多住着人,生活气息依旧浓郁,即使是一些列入区文物保护点的建筑也不例外,显得有些凌乱拥挤,居民们的说话声不时入耳,听的出里面的居民不在少数,日常的生活在这些老宅中依然在继续,因此也无法进入房屋内参观,只好看看外观,拍几张照就退出了。老屋基本是一层或两层的结构,当中的天井晒满了衣被等。

粗略地看完了四条街,差不多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老街不算很长,承载的历史记忆却很长,据说这里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有很多,遗憾的是留下的时光印记却不是很厚重。诸多的老街在走过了曾经辉煌的岁月之后渐趋落败,虽说依然保存着一丝烟火气,却已不可与旧时相提并论,有些历史或许已无以言说,慢慢地掩没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鸿雁行远
旅行与摄影的交流分享空间,与同道中人共话旅途的美景与乐事。捕捉不经意的美好,抓住一瞬间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