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华:大企业创新如何利用并购工具

职场   2024-11-25 18:02   广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 和恒咨询, 作者: 和恒咨询


作者 | 徐朝华 和恒咨询创始人、 市值战略专家

业务对接:17310319665(同微信)

近日,和恒咨询创始人、市值战略专家徐朝华受邀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主办的Meet未来系列大课上做《大企业创新如何用好并购工具》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供参考。

一、大企业创新的本质以及并购的目的

首先对“大企业”做个定义。大企业指的是处于成熟赛道、拥有成熟产品和成熟市场,资产或营收体量较大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创新的核心诉求在于持续增长,即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持续增长问题。但内延式增长还是外部扩张是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

整体看,大企业创新可以分为四种情形。
1.在既定赛道和成熟产品基础上继续深耕,增长方式有两种,要么持续创新产品提高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实现持续增长;要么利用资本的手段,收购竞争对手,把市场“买”过来。
2.在既定赛道和成熟产品基础上扩展市场空间,增长也有两种方式,要么自己招兵买马,进入新增市场,逐步铺垫、渗透和扎根;还可以直接买入拥有成熟客户和渠道的公司,直接切进去。
3.在既定赛道和成熟产品基础上扩展新产品,即过往企业只能满足庞大客户群体的某一特定需求,如何通过满足客户的其他需求实现增长也有两种方式。第一,自己研发创新新产品,把新产品卖给老客户;第二,通过并购的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实现增长。
4.老赛道老产品竞争太过激烈,增长的难度很大,公司寻求新赛道新业务机会实现增长,企业二次创业实现增长的方式同样有两种,自己干和并购。
并购是一种手段,要服务于公司战略。当下时间窗口,并购的目的大概分为三个。
1. 拿资金买资金。企业增长乏力,业绩下滑,但账上有钱,直接通过并购的方式买入现成的营收和利润规模。
2. 拿资金买时间。公司自己发育供研产销需要时间周期,而当下竞争激烈,时间窗口并不允许“慢慢来”,不如直接买团队、买产品、买市场,用资金换时间窗口。这里的关键是,公司原有的供研产销体系与买入公司有战略协同,如此才能实现拿资金买时间的有效性。
3. 拿资金买空间。公司原有业务增长空间有限,但家底(资金、客户及渠道等)还可以,拿钱直接买入第二增长曲线、买出新的发展空间。

二、并购的短期以及长期意图

下面我们稍微展开,从案例看并购意图。

1.短期通过并购修复财务报表
对于A股这5300家上市公司而言,基本是赛道之王、区域龙头、产业链主,是企业的优秀代表,但也面临存量市场饱和状态下的严重的“内卷”,增速空间大幅缩小,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反映到财务数据上就是亏损,再严重便是ST和退市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 当务之急就是改善财务表现,改善利润水平、利润结构。最好的方式就是“买”。
靠企业自行研发,从研发到产品到卖出去再把钱收回来,时间会比较长,但市场给企业的时间窗口普遍较短,所以并购成了比较好的方式。买有一定利润规模和利润质量的企业。标的公司与企业的战略协同性可以差一点、技术创新性也可以弱一点,但利润需要很扎实,标的公司的利润规模可以弥补公司利润下滑。本质就是通过募集资金收购有利润规模和质量的标的修复自身的财务报表。
2.长期找到可持续业务增长点
企业原有赛道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业务的确在下滑,再继续努力也跑不出来了,希望寻找第二、第三增长曲线。自己干时间长,也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并购的方式“买“标的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标的公司需要考虑与企业的产能协同、研发协同及市场协同。

大家注意,以上的分析,我是站在买家的视角。如果站在卖家的视角看,首先我们需要对创业足够的敬畏,但客观讲,从一个想法到达到盈亏平衡,再到快速增长和壮大,非常不易。创业的确需要倾注热情,把公司当孩子一样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可以理性分析,把公司卖掉。毕竟自己发育供研产销,资源链接和能力发育都难度太大,不如长在他人的平台和生态中,嫁接别人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可能发展的会更好更快。

三、并购是产业的课题也是时代的课题

大家可以看出,外延式扩张的确是企业不错的增长方式之一。

今年春节以来,A股资本市场的并购热潮高涨!尤其是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旨在鼓励中央国有企业(央国企)上市公司全面发力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发力新质生产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或者说途径是“拿资金买时间”!传统行业、传统业务怎么跟新质生产力挂钩?传统行业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模式怎么跟新质生产力挂钩?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买”,通过“买入”实现强链接,放大协同效应。大家如果关注可以发现,近期的资本市场正以央国企上市公司为主力,拉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升级。
回过头来说,企业的增长方式无非两种: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
a.内涵式增长,指的是企业以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能力的增长模式。企业做出产品,卖出去,攒点钱,攒地差不多了扩大产能和销售、招人,这是典型地内涵式增长。往好的方面说,企业发展是非常稳健地;如果企业发展过程中拿过投资人的钱,这种增长模式,往差地方面说就是,长地太慢了。虽说社会强调“大胆的钱,耐心的资本”,但投资人的钱对退出有天然的要求。内涵式增长对投资人的钱的退出时点及节奏等安排不同。
b.外延式扩张,是以企业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能力的成长模式。有些时候一个企业并不拥有它所需的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对于不具备某种关键的特定资源或能力的公司而言,依靠自身力量来创造这种资源或能力有时是非常困难的,那就可以借助第三方通过合作和投资收购的方法来快速获取。但借助外部力量也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例如腾讯做不好电商,阿里做不好社交等等。企业需要权衡各种方式获取资源的利弊,核心在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进行培育或者吸收。
外延式扩张通俗地讲就是“与其让猪上树,不如直接买个猴“,但这对企业家的挑战也很大。企业太熟悉自己的业务和技术,但对资本的业务逻辑在认知还有欠缺。大家一定要认识到,除了内涵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是企业另外一种持续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大家看上面这个图。从企业性质角度看,企业增长曲线大概是从个体业主到合伙制、股份制再到公众公司;从组织管理状态看,企业增长曲线大概是混沌简单到职能制、职业部制、矩阵制、再到母子公司、网络型;从企业发展的区域看,企业增长曲线大概是从本地企业到区域企业、全国企业,再到跨国企业、全球企业;从企业产品和业务线角度看,企业增长曲线大概是从单产业单产品到单产业多产品,再到相关多产业多产品,最后到非相关多产业多产品。
有家公司13个业务板块,包括天然气、石油、房地产、酒店、出租车,这种业务组合协同性在哪里?最后发现协同性在财务上——共用资金管理,。
多说一句,并购里存在一种极端情形——用并购买断一个人。并购标的公司做什么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把看好的那个人买断。
我们说,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产业的升级迭代本质上是靠技术泡沫和资本泡沫驱动的。在技术泡沫和资本泡沫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哪家企业率先跑出来就很关键。当下我国经济走到了饱和状态,但饱和并不意味着需求消失,而是对识别需求、满足需求的能力要求更高。一边是两种泡沫的驱动,一边是识别和满足需求的难度加大,留给企业发展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并购扩张逐步成为热门选择。
另外,很多行业本身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即使有技术革命在不断驱动创新,但中国人上手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如果再加上资金的力量,再新的业态也会瞬间竞争惨烈。最后,企业的厮杀就看两点:产品竞争力有多强悍以及资本实力有多雄厚。

如此看来,并购是产业的课题。不仅如此,并购也已经是时代的课题。

对于大企业集团而言,面临三方面的问题,并购也可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行业竞争压力大,同业竞争惨烈。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同业竞争,没办法用“小米加步枪“的方式,只能是东风压倒西风,即横向并购。
2. 上下游产业制约,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大企业集团有实力也需要站在全产业链角度进行考量,此时纵向并购就是不错的方式。我有个煤炭客户 ,煤炭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平抑煤炭价格周期波动最好的方式就是纵向收购火力发电厂。这是典型的用产业链延申的方式对冲周期风险。当然还有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对冲周期风险。
3. 主业发展进入成熟或衰退期,面临转型发展,需要切入新的业务领域。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买出第二增长曲线,这条新的增长曲线可以与原有业务具有相关性,也可以完全不相关。
大企业集团做并购,有几层战略意图。

1.提升盈利能力,即拿钱买钱。但并非简单的财务数据上的1+1=2,而是要通过并购实现多方面的协同,最终实现增长层面的1+1>2的效果。

2.优化资产结构

3.提高企业资产质量。用资本的手段做业务取舍和资产吞吐,本质是改善公司内在资产质量。

4.买卖之间实现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5.为投资人解决退出和回报问题
整体看,并购的目的可以是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消除同业竞争、进入新领域(推动业务延申和整合)以及丰富和优化产品种类,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产品市场覆盖。
那么并购的类型就可以简单划分为:产业化并购、财务型并购以及套利型并购三种。

四、两个并购工具

第一个是在财务吸引力原则下如何做并购的工具——财务价值矩阵,看下图。

并购标的公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 对于经营不善者(收入增长率以及利润增长率均比较低),最好放弃收购,因为收购标的的收入增长和价值增长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风险较大;

  • 对于价值增长者(收入增长率以及利润增长率均比较高)而言,这类公司是最好的战略性收购标的,但收购价格昂贵,需要较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 对于简单增长者(收入增长率高,但利润增长率低)以及利润寻找者(收入增长率低,但利润增长率高)而言,这类标的公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长基础,在收购价格适当的情况下,管理层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
以上四种标的公司的情况,对于大企业集团做并购战略的设计和选择时,从谈判策略、交易结构到整合方案及管控措施的跟进都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个是在战略协同性原则下做并购的工具——战略协同性评价矩阵。
并购标的同样可以分为四类。
  • 对于经营不善者(协同功能少且协同效果差)而言,并不适合收购。
  • 对于价值增长者(协同功能多且协同效果好)而言,这类公司是最好的战略性收购目标,但收购价格昂贵,大企业集团需要较强的整合能力。
  • 对于简单增长者(协同功能少且协同效果好)以及利润寻找者(协同功能多且协同效果差)而言,具有一定的整合价值,在收购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收购后的整合空间较大。

五、并购需要发育的能力

大企业集团用并购的方式实现持续增长,对其战略投资能力要求非常高。具体看,并购能力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价值发现能力,包括产业潜在价值的发现能力、企业潜在价值的发现能力以及机会创造能力。
其次是产业核心成功要素的判别及移植能力,包括产业核心成功要素的判别分析能力和产业核心成功要素的获得和移植能力。
第三是资本运营能力,包括融资能力、企业并购能力、并购后整合能力以及有效资本市场运营能力。
第四是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包括核心能力需求识别、投资组合管理、现金流管理、资本结构设计、融资成本控制以及投资方案设计能力。

六、总结

并购无非就是拿钱买钱、拿钱买时间或拿钱买空间。大企业集团并购的目的是实现持续增长,增长有两种实现方式:内涵式增长以及外延扩张。增长遵循四种逻辑:

1. 在老产品老市场之内提高产品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并购就是用资本运作的手段买竞争对手,获得市场份额。
2. 老产品迈入新市场,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买拥有客户和渠道的标的公司。
3. 给老客户卖新产品,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买拥有成熟产品的标的公司。
4. 给新客户卖新产品。在明确战略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并购的方式寻求多元增长。
对于当下的市场环境,大企业集团需要拿资金换时间,所以并购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确,并购是产业的课题,也是时代的课题。


并购菁英汇
每日分享并购领域的相关案例、干货、方法论;同时你能找到丰富的并购培训、会务活动、投行研讨会等线上线下自我提升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