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落寞的国产县城羽绒服,居然会在这个冬天再次翻红,从而成为了大城市打工人的“老实风穿搭”。
“不像那些大牌羽绒服,把设计费和品牌溢价都算在你身上,以至于最后羽绒服穿在你身上时,已经被薅过无数把鹅毛了。县城羽绒服差不多就是工厂货,不讲究什么样式,狠狠充上绒就完事了。”
有人说,国产县城羽绒服的战斗力,就像是寒风里的大白菜,既便宜又抗冻。当国产大牌羽绒服充绒克数在100克出头,就敢卖上两千块时,县城羽绒服给你狠狠充上200克鸭绒,却只要300块左右的价格。
在羽绒服的品牌已经成为了社交货币的当下,这群穿县城羽绒服的年轻人,则早已悟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三分货”的消费观。
“别人穿大鹅是为了体面,我穿小鸭是为了保命。别管里面装的是羽绒还是羽毛,只求它扛得住寒风、对得起钱包。”
最近的年轻人
开始哄抢“县城羽绒服”?
在羽绒服的品牌攀比链中,前有蒙口成为了公认的“中产标配”,后有两千块的高梵成为了“蒙口平替”,而县城羽绒服则用均价两百块的价格,彻底跳出了比赛,直接开辟了另一条赛道。
年轻人一开始察觉到县城羽绒服的好,往往是被它的价格俘获。即使是曾经喊着“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感冒灵更有性价比”的年轻人,面临着百元全款拿下羽绒服的诱惑,也就乖乖举手就范了。
均价两三百的县城羽绒服,让预算不足的年轻人也有了种“穷人乍富”的底气。“一千块的羽绒服我挑挑拣拣,仔细检查充绒量、羽绒蓬松度和面料是否防水,而面对两百块的羽绒服,不管它是鹅绒,还是鸡鸭鸽子联名款,我对它的唯一要求就是别让羽绒飞出去。”
甚至有一些被品牌割了韭菜、于是缩减了过冬预算的中产,也开始买起了县城羽绒服。“羽绒服本身就是一个款式不明显的品类,反正穿起来都像是轮胎人。等你对品牌祛魅了以后,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实在没必要为了某个品牌logo,交上小几千的时尚税。”
为什么年轻人过冬的终点,
是县城“三巨头”?
当城市里的大牌羽绒服还在卷款式、卷设计时,县城的“羽绒三巨头”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卷性价比。
来自山东的95后北漂朱莉,曾经集齐了蒙口和大鹅的“中产两件套”,本以为穿上就能暖暖和和过个冬,结果就被北京的冬天狠狠教育了。
“大家穿的都是清一色的黑色长款羽绒服,主打的就是耐造不显脏,你把动辄上万块的羽绒服穿在身上,就得把它供起来用。在食堂吃饭要脱,在户外坐地上拍个照要脱,甚至挤地铁的时候,没座位都不敢上,生怕自己的羽绒服被身边的人蹭脏,还得送去干洗。”
一顿穿脱把自己折腾感冒后,朱莉彻底明白了,北京的冬天不需要花枝招展。不想再伺候牌子货,朱莉把目光投向了爸妈身上的“县城羽绒服”。
在今年的双十一,朱莉入手了一件鸭鸭的长款羽绒服,打完折后不到400块。“你几乎可以从县城羽绒服的价格,来判断它的充绒量。因为这些品牌没有那么多的设计感,因此就无法从这些方面溢价,只能把充绒量拉满。”
“据说,鸭鸭羽绒服填充的鸭绒,还是什么波兰白鸭绒。但北漂对羽绒服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暖和、耐脏、过膝即可。因此别提波兰白鸭了,就算是我奶奶在乡下养的鸭子,也无所谓了。”
大城市的人们,对一件羽绒服的幻想是“既可以穿着去抵御极寒,又能穿着它去徒步登山”。因此不仅在乎面料是不是Gore-tex,还得要求羽绒服有保暖黑科技。
在上海某媒体工作的90后小船,曾经的衣柜里装满了某mara的羊毛大衣。“上海的冬天虽然阴冷,但也用不上大鹅蒙口,我不想在羽绒服上花太多预算,就随便买了件雅鹿的短款羽绒服,刚刚好能扛住上海的冬天。”
县城羽绒服,甚至还能成为“孝心套餐”的一环。小船生怕自己在杭州的父母冻感冒了,就给爸妈买了老年人加厚款。“县城羽绒服就像是奶奶缝的棉裤,生怕你冻着了。虽然外形看上去鼓鼓囊囊的,但暖和却是真的。”
一分钱一分货的“县城羽绒服”
让这届中产彻底想开了
有人说,县城羽绒服唯一的缺点,就是版型太过老土。“有些羽绒服版型太显胖,有些则是让你穿上后,像是20年前的韩剧女主角。”
但对于不想挨冻的年轻人来说,县城羽绒服就像是一件过冬劳保,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体面。今年32岁的北漂塔塔,已经把县城羽绒三巨头买了个遍。
大牌羽绒服总是时尚博主在评测,而县城羽绒服却是你爸妈在评测的。“别的品牌总是宣传自己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县城羽绒服,却是被自己的爸妈结结实实穿了几十年,因此就有一种信任感。”
有人说,年轻人在羽绒服消费领域的返璞归真,就像是投资时曾经买在了高处,因此多买几件便宜的县城羽绒服,当作风险的对冲品,安慰自己过冬的均价,也不算太多。
“曾经穿蒙口是滑雪,如今穿县城羽绒服则是为了铲雪。”
不过,如今有些县城羽绒服,也陷入了“贴牌”的争议中。“有人说它质量没有几十年前好了。但这些老牌国货的价格,也没有溢价太多。因此只要穿在身上暖和,年轻人也不愿计较什么了。”
“实在放心不下,在爸妈的衣柜里随便翻翻,把曾经买的县城羽绒服重新充上绒,就又能扛过几个冬天。”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