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窃听风云”
引言
11月1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听秾说”科普团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以“植物的感知能力”作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农业科普小课堂,讲解植物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体内的应对机制,让同学们认识到植物生命的多样性。
★
活动开始
主讲人首先通过一个视频来介绍植物的感知能力,接着邀请同学们探讨,植物是否存在感觉?能否听懂人类的语言?同学们积极回答,气氛热烈。
接着主讲人讲述了弗莱堡大学艾迪教授的电信号研究植物的情绪变化的实验,并告诉同学们,植物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微小的电信号,这种信号极难发现,是植物传递自己情绪的唯一方式。之后,主讲人通过另一个实验,又证明了植物确实存在感知能力,且这种情绪可以传播给同类。
介绍植物感知机制
含羞草的“害羞机制”
主讲人通过科普视频向同学们讲解含羞草叶片收缩的原因不是因为“害羞”,而是因为叶柄基部的运动器官。当触碰含羞草时,会引起叶片的化学反应,导致钾离子流失,运动细胞水分流失,从而运动器官失去膨压,叶柄快速下垂,叶片闭合,这种反应其实是含羞草的一种防御机制。
捕蝇草的“捕猎机制”
主讲人通过科普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捕蝇草能够捕猎的诀窍——叶片一些特殊的触发毛,它们能够快速响应内部防御机制,合拢叶片,包裹猎物,接着分泌消化酶,“吃”掉猎物。
向日葵的“追光机制”
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面向太阳的现象称为“向日性”,这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向日葵背光面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面,背光面生长更快,生长速度的差异导致茎弯曲,使得花盘始终朝向太阳。
苜蓿——天生的“气象预报员”
苜蓿在下雨前会把叶子合拢,像给自己撑起一把小伞,这是由于苜蓿叶柄基部有一个“肿胀体”的结构,对空气中水分变化十分敏感,能够提示叶片做出反应。
上述四种植物的反应机制讲解结束后,主讲人向同学们提问,生活中还能观察到哪些类似的植物感知现象,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作答,讲述自己了解的神奇的植物。
最后主讲人对本次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了简单总结,植物虽然不会跑不会跳,但它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和适应周围环境,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和有趣,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植物现象,探寻生命的奥秘。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