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NTERTANKO挑战水质数据库资料显示,有329起挑战水质影响《压载水公约》执行的事件报告,涉及46个国家、142个港口和12种压载水系统类型。报告最集中的港口为Thames、Dahej和Immingham;受影响最多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类型为采用过滤+化学制剂注入、过滤+电解和过滤+UV技术;国内报告挑战水质影响目前有35起事件,集中在舟山、南京、常州等港口。
图1 受影响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类型
挑战水质(challenging water quality)是指船舶从周围水域环境中压入的具有水质参数的压载水(这些水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高总悬浮固体、浊度等),可导致经正确安装、维护和运行的经型式认可的压载水管理系统,由于操作限制或无法满足运行需求而暂时无法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和盐度不是定义挑战水质的参数。当出现因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操作或维护问题而导致系统故障或性能不足时,应考虑采用压载水管理计划中的应急措施程序,而不是挑战水质流程。
船舶在挑战水质条件下营运时,船员应严格参照压载水管理计划、BWMS操作、维护和安全手册以及MEPC.387(81)的船舶在挑战水质条件下营运时应用压载水公约的临时指南要求,正确处理和排放受挑战水质影响而需旁通处理系统的压载水。根据港口情况、本船BWMS的特性以及历史记录,提前评估挑战水质风险;受影响时采取故障排除和减解措施全力保证BWMS正常工作;如故障排除和减解措施无效,根据挑战水质触发条件表,确认BWMS已达到操作限制和或操作需求;船员实施旁通的替代方案或旁通程序;离开港口后,可根据BWMP上净化程序对未正常处理的压载水、压载水舱和管系进行净化;及时向需排放旁通后未正常处理的压载水的港口国报告;在压载水记录簿中详细记录挑战水质的处理情况。同时保存其他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维修保养记录、设备故障报警记录、故障排除和缓解措施、报告记录、排放许可等。
图2 挑战水质操作流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