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首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每当唱起这首歌时,我的内心充满力量,无比澎湃,能够从中感受到积极奋发的勇气。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与歌曲同名《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一词来源于近代女性的手工编织用语。“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妇女把编织用的线成团地绕结起来,就变得很紧密,难以拆开。因此“团结”就有了和睦、不可离间的寓意。而今则用来比喻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
“团结就是力量”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传统,揭示了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的力量之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表述比比皆是:《周易》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孟子注重“人和”的积极作用;孔子强调“君子周而不比”,说的是君子之间的调和与团结;荀子谓“民齐者强”。从历史逻辑上看,“团结就是力量”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飞跃的宝贵历史经验;从理论逻辑上看,“团结就是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从实践逻辑上看,“团结就是力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我们都知道,团结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团体而言,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就个人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与之相联系的是一个一个团体,小到寝室、班级、家庭,大到社区、学校、国家。团结对个人来讲,有助于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能够目标坚定地全身心地实现个人的意愿,并在团体的托举助力下,把自身潜力最好地发挥出来。正如雷锋所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我和群众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团结对于团体来讲,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在精神之核。三国孙权说道:“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与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理。若一个团体没有团结精神,则是一盘散沙。“树倒猢狲散”,树虽在,而猢狲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团结之心,最终是各奔东西。可见,团结是团体凝聚之魂。团结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班级成员目标一致,共同成长;团结能够促使家庭和谐美满,万事兴旺;团结让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共生共存,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幸身处中华盛世,来到川南幼专,齐聚一个班级,结识一群朋友。我们在一个一个集体中,要发扬团结精神,凝聚力量,共同把集体建设好。
发扬团结精神,首先要树立团队精神,具体体现在共同的目标、共享的责任和共享的荣誉上。中国有一个经典的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启示我们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与团结协作。如班级共同的目标在于学习、内务、活动等方面,班级同学以辅导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班委为核心,以寝室为小组进行具体分工,落实个人责任。而在共同努力之后获取的荣誉,则需要大家共享。
其次,应具备互帮互助精神,即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注意扬长避短,就能获得进步,发挥出团队的力量。有名言为证:“一人有难互相帮,多人团结有力量,今日帮人人帮己,合力协作并肩行”。
再次,需要富有责任精神。中国历来强调责任意识,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人要心怀天下,兼济苍生。由于身份、职业、地位、年龄、性别等差异,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不同。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责任是完成学业。遵守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好班集体,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最后,具有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信念,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品质,一种默默地担当与付出,一种获得自我的收获和升华。在一个班级里,我们需要为了共同的目标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不言苦,不喊累,为了班级的荣誉而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要成就事业需要团结;一个家庭,要人才兴旺需要团结;一个民族,要昌盛发达需要团结;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需要团结。同学们,让我们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团结一致,为建设和谐美好川南幼专,实现个人愿望而共同努力奋斗。
(本文系初等教育与科技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4级2班的邓希婷同学在2024年11月18日国旗下的演讲 指导教师:乔敏、张燕)
融媒体中心策划出品
编辑 | 王玉虹
责任编辑 | 罗晓娟
初审 | 邓怀伍
复审 | 黄建刚
终审 | 陈伟
点击在看和赞,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