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光:从灵感火花到完美绽放,见证竹编醒狮的匠心之旅

文摘   2024-12-04 20:45   四川  



点击文字立即关注




近段时间,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展在校园内开展,犹如一座艺术的万花筒,展现了学子们的才华与创意。在这场展览中,儿童早期发展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20级9班竹狮团‌(成员:肖棋文、潘越、郑鑫懿)的竹编作品“醒狮”尤为抢眼,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为展览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灵感之源:文化与地域的碰撞


团队负责人肖棋文自幼便对传统文化怀揣着深厚的情感,这份情感如同一颗深埋心底的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醒狮作为其中的瑰宝,象征着吉祥、勇敢与力量,其活力四射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肖棋文眼中闪烁着对醒狮文化的热爱之光,这份热爱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团队中蔓延开来,点燃了创作的灵感火花。







学校所在的川南地区,竹资源丰富,竹编艺术源远流长。这一地域特色为团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川南的竹资源如此丰富,竹编艺术也是当地的瑰宝。我想,如果能将这两者结合,用竹编的形式呈现醒狮,那该多有趣!”肖棋文的这个创意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了团队成员的热烈响应。


大家敏锐地意识到,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不仅能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更能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于是,团队成员们共同决定,以竹编醒狮为主题,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创作征程。






创作之路:团队的携手与坚持





确定主题后,团队迅速行动起来。肖棋文深知深入了解醒狮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她带领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对醒狮的造型、颜色及寓意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醒狮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比如眼睛要炯炯有神,才能彰显其威风;嘴巴的形状和开合度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生动活泼。这些细节都需要在我们的作品中精准呈现。”肖棋文的话语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同,他们深知深刻理解文化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












 

为了掌握竹编技艺,团队成员们虚心向竹编艺人求教。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选竹、破竹、编织等基本技法。竹编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精妙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从未轻言放弃。成员张宇感慨道:“有时我们会因为编织手法不对而反复重来,但我们知道这是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掌握技巧。”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逐渐掌握了竹编技艺的精髓。







掌握一定的竹编技巧后,团队成员着手设计竹编醒狮图纸。他们结合个人理解和创意共同商讨,肖棋文建议在保持传统形象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我希望作品既能作为艺术品展示,又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可以作为环创作品摆放在幼儿园里。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作品的尺寸、颜色搭配以及整体造型结构。”团队分工合作,有的绘制草图,有的研究色彩搭配,有的则从实用性出发提出建议。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设计出了满意的图纸。







设计图完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按照设计图纸精心编织。从醒狮的头部开始,他们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如眼睛、嘴巴、耳朵等。为了让眼睛更加有神,肖棋文和成员郑鑫懿一起研究并采用了特殊的编织方法,使眼睛看起来更加明亮生动。嘴巴的编织则注重形状和开合度的精准把握,团队成员们通过反复试验与调整,终于找到了最完美的编织方式。







在编织身体部分时,团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醒狮的身体需要有一定的弧度和立体感,这对竹编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员潘越提出了一些创新的编织思路,大家一起尝试了多种编织方法,不断调整竹子的弯曲度和编织顺序。经过多次失败后,他们终于成功编织出了具有立体感的醒狮身体。“那一刻,我们真的非常激动,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团队成员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整个制作过程历时一个多月,团队成员们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作品的创作中。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力求让作品更加完美。“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作品的质量和效果,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专注度,最终完成了这件精美的竹编醒狮作品。






作品之美:传统与创新的交织





这件竹编醒狮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醒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竹编这一传统技艺的呈现,作品更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同时,团队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如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简化,使作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能够展示竹编技艺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门传统技艺。”团队成员们共同表达了他们的创作初衷。这件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它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设计的创新力量。







从作品的细节可以看出团队成员们精湛的竹编技艺。每一根竹子都被他们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紧密而有序的结构,仿佛一只真正的醒狮跃然眼前。







在编织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运用了多种编织技法,使作品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质感更加细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为孩子们创造出更丰富、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团队成员们深知自己的专业使命,他们通过这件作品展示了对传统技艺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也为今后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







在众多的毕业作品中,竹编醒狮脱颖而出,其独特的创意功不可没。他们将醒狮这一传统形象与竹编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的思维不仅展示了团队成员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艺术的敏锐感知,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郑鑫懿说:“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激发更多同学的创新意识,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无限可能。”他们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着更多的同学勇于创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之路。






赞誉与启示并存





这件竹编醒狮作品在校园里展出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师生们纷纷前来参观,对作品赞不绝口。







“我真的被这件作品惊艳到了!竹狮团队能够将竹编技艺运用得如此娴熟,并且将醒狮的形象表现得如此生动,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儿童早期发展学院美术老师黄玥在参观作品时感慨地说道,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团队的赞赏和对作品的惊叹。


“这件作品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新的力量。竹狮团队的创意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觉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妹雷佳粼在参观后深受触动,她表示将以团队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创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醒狮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严密在课程的结课点评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团队成员们来说,这件作品的完成只是他们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一个起点。肖棋文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团队成员们都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员潘越说:“我们也希望能够将我们的创作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大家一起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他们深知,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支持。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团队的竹编醒狮作品正是学校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学生们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肖棋文、潘越、郑鑫懿一样富有创新精神和文化传承使命感的学生,在学校这片教育的沃土里茁壮成长,为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END



融媒体中心策划出品

编辑 | 周冰倩 喻文春

责任编辑 | 罗晓娟

初审 | 张娜娜

复审 | 黄建刚

终审 | 陈伟 


点击在看和赞,分享给更多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园趣事、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