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到现实,COS《悟空》铠甲展现创意魅力!

文摘   2024-12-25 20:10   四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走红,其细腻的画面和蕴含的中国神话背景深深吸引了众多玩家。恰似一场创意与文化的奇妙邂逅,在厚德楼大厅的情景教具制作作品展示活动中,一件受该游戏启发而创作的儿童玩具铠甲《黑神话:悟空》,静静地展示着它的魅力。

这款手工打造的悟空铠甲,甲片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透露出一种历经锤炼的坚韧。手中的金箍棒挺立,仿佛带着游戏中的威严与力量,将虚拟角色以实体的形式带到了观众面前。


从铠甲上细腻的纹理到每一处微小装饰的雕琢,无不透露出制作者们精湛的技艺与非凡的创意,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赞美之声此起彼伏。

在这件令人赞叹的作品背后,是一个充满激情且才华横溢的制作团队。“《黑神话:悟空》的流行让我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制作小组组长泽仁同学回忆起创意的萌芽,“我们思考着,是否可以通过手工技艺,将游戏中的悟空形象转化为适合幼儿园的教学教具,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一简单而深刻的想法成为了他们创意制作的起点。


指导教师施黎明对团队的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创意非常巧妙,成功地将现代游戏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触动了年轻人的心弦。在创作过程中,我主要在技术和艺术层面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同时也引导他们将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作品中。”

“悟空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巴登卓玛同学强调了作品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西游记》和相关神话传说,力求还原传统文化的精髓。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谈及制作过程,刘星佑同学笑着分享了他们的趣事:“一开始,我们在材料选择上遇到了不少困难。试过用普通卡纸,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突发奇想,决定尝试废物利用,用外卖包装袋的牛皮纸来重塑铠甲,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既环保又耐用。上色时,大家都沉浸其中,甚至不小心把颜料涂在脸上,互相看着对方都成了‘小花猫’,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团队成员来自多民族,文化背景各异,但在《黑神话:悟空》创作中,成为创意源泉。罗绒扎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使得这件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还蕴含着多元文化的魅力。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不仅让我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也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虽然之前有一些手工制作的基础,但这次挑战完全不同。”彭开蕾同学则更看重这次创作对她动手能力的锻炼,“从设计草图到选材、塑形、上色,每一步都需要亲自尝试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还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实现创意。”

整个制作过程耗时数日,从最基础的盔甲片开始,画圈、切割、粘胶、上色、拼接、组装,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血。金甲的制作尤为复杂,需要先将甲片浸染金色颜料,再与底片紧密贴合,才能呈现出英气逼人的效果。而铠甲上的兽面装饰,则是通过精心雕刻石膏模具,再在黏土上压印、上色而成,虽难以完全复刻,却也颇具神韵。



“此次创作绝非孤胆英雄之旅,而是团队智慧与力量的磅礴交响。”陈利佳同学对团队协作的关键作用深有感触,“团队成员各有所长,绘画妙手、塑形达人、色彩搭配巧匠汇聚一堂。创作过程中,我们相互借鉴、彼此扶持,每逢难题,便围坐研讨解决方案。以制作悟空金箍棒为例,需精心斟酌比例与重量,经多番探讨与试验,才觅得适宜材料与制作之法。通过此次携手合作,作品圆满问世,成员间情谊愈加深厚,团队默契亦如榫卯相契,坚不可摧。”

《黑神话:悟空》儿童玩具铠甲,不仅是一件手工制品,更是年轻一代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它像一颗新星,闪耀着学生们的才情与智慧。


END





融媒体中心策划出品

编辑 | 李晗 张晴 罗滟滢(实习)

责任编辑 | 刘伊凡

初审 | 邓怀伍

复审 | 黄建刚

终审 | 陈伟 


点击在看和赞,分享给更多人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校园趣事、校园生活、校园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