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评丨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政务   2024-11-22 10:01   北京  


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陈洪玲 衣鸿飞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强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并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凸显了网络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网络强国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动态发展的体系。新征程上,要科学理解网络强国的科学内涵、建设方向和依靠力量,准确把握网络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内在关系。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协同机制、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国际环境。 

  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网络强国建设的坚固防线。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强国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和挑战,必须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网络防御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强化网络数据保护和个人隐私权益。通过定期评估法律实施效果,及时调整修订,保持法律体系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开发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网络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提高网络安全防御的主动性和精准性。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同时,加强网络普法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网络安全防护网。 

  健全多层次、多部门的网络强国工作协同机制,提升网络治理效能。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不仅要注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还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治理。网络强国建设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加强跨部门协同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网络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网络强国工作领域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在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跨部门合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数据、安全威胁情报等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对网络态势的感知、预测和应对能力。同时,要优化决策流程,引入科学决策机制,利用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方式,提高网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政策既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又兼顾各方利益,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和社会认可度。 

  坚持创新驱动网络强国建设,推动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一方面,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能力。持续加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量子信息等技术突破,推动网络经济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还要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信息惠民为民服务。加强重要民生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深化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数字化,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注重网络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激发网络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新征程上,应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国际化的网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网络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建设,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实战型、复合型人才。建立院士、专家领衔的创新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应给予高额奖励,确保网络人才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薪酬待遇,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此外,还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利用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博览会等平台,加强与全球顶尖网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网络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同时鼓励国内人才“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网络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国际网络合作与交流,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的网络挑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各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数字经济和网络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倡导开放包容的网络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互鉴。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创作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通过举办国际网络文化节、网络论坛等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与信任,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往期链接:

党建网评|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党建网评|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

党建网评|努力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

党建网评|蓄满人才“活水” 润泽乡村“沃土”

党建网评|以警示教育深化自觉自警自省


来源:党建网,作者分别系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王 寒
校对:王 寒
制作:王 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党建网微平台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宣传平台、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