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稿|推进长江、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

政务   2024-11-12 14:00   北京  


推进长江、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

王月清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部署出台相关重要政策文件,为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运交汇的江苏,以推动长江、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为重点,做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是新时代的新使命,也是新探索的新机遇。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新石器时代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丰富灿烂的长江文化。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2022年4月,江苏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目前,正在编制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将统筹沿线8市形成“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布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和长江同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流动的文化。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内容,出台专项规划开展运河保护,高质量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名片”,推动千年文脉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其本源是文化,其本意是保护。在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是首要任务。我们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系统研究阐发长江、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彰显其融入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关系文脉传承、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在系统性保护和传承中,一是要高度重视长江、大运河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迹)的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坚持保护是第一要务原则。二是尊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共识,坚持“整体保护”“原真保护”“最小干预”,避免过度开发、拆真建假。三是注重文化与生活的交融,坚守人民立场,“活态传承”“生活存续”,人民在胡同街巷、市井家园过上和创造现代生活。四是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坚持科学规划、精准监测、科技赋能,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前沿科技多元呈现,服务于保护传承,服务于展陈创新,服务于创意创造。五是强化主体功能区分类推进,面向国家文化公园内的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在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以尊崇敬畏之心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民族之魂,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江苏力量。


来源:2024年第11期《党建》杂志,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监制:苗遂奇

审核:古丽娟 王群星

责编: 

校对:陈 

制作:王 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党建网微平台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宣传平台、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