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落细落实,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深入开展“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在“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上积极创新,取得很好效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昌黎县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秧歌传承人宋建亮,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将地秧歌学习发展传承的故事搬上舞台。
以小见大,让宣讲内容“实”起来
秦皇岛市“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坚持内容为王,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深入浅出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身边故事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让宣讲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务实,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
坚持政治引领。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纳入“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全过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深刻阐述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把这一科学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以新时代的奋斗故事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突出典型示范。坚持关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深刻讲述群众创新创业、担当使命的奋斗故事,扎根基层、埋头实干的奉献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赓续民族血脉的红色故事,坚定自信、弘扬传统的文化故事,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志愿服务故事等。例如,昌黎地秧歌传承人宋建亮30余年坚守、深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故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电焊特级技师张明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故事等。这些先进典型源自实践、贴近群众,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生动展现了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讲好身边故事。坚持以平凡人的身边事为切入点,以百姓视角、百姓态度讲述自己或身边人的感人故事,以一个个“小人物”奉献、奋斗的真实故事展现时代新风貌。例如,扎根大山的乡村教师以20余年的坚守与奉献点亮孩子们的读书梦;八旬老人捡废品、献爱心,坚持公益事业10余年,用平凡善举彰显人间大爱。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突出“入乡随俗”,讲出“本土味道”,让身边人用“乡言乡语”“方言土语”讲述本土故事。例如,抚宁区遴选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用接地气的乡土语言宣讲党的惠农助农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精心打造,让宣讲队伍“强”起来
秦皇岛市坚持以“强”队伍助力“大”宣讲,全面建好、管好、育好、用好宣讲队伍,以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确保“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
建立宣讲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宣讲员推荐和选拔工作,通过举办宣讲活动、知识竞赛、挖掘先进典型人物等方式,充分吸收机关干部、教师、高校学生、工匠劳模、文艺骨干等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加入宣讲队伍。目前,全市共组建市、县、乡(镇)三级宣讲队伍200余支,基本实现“层层有宣讲团 村村有宣讲员”的大宣讲格局。这些宣讲员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政治素质过硬、人物事迹典型、宣讲经验丰富,是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的鲜活榜样。 提升队伍素质。加强专业培训,注重培育宣讲人才,常态化、多形式开展队伍培训。坚持以赛促训、以赛育才,以集中宣讲等形式,搭建宣讲队伍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培养和锻炼基层宣讲人才。 打造队伍品牌。建设分众化、特色化基层宣讲队伍,因地制宜打造了北戴河区“七色花宣讲团”、海港区“草根宣讲团”、山海关区“银发宣讲团”、昌黎县“清风宣讲团”、大学生“青马报国”宣讲团等深受百姓欢迎的本土化基层宣讲队伍品牌。 用活宣讲队伍。结合宣讲员和宣讲受众的不同特点,用好用活宣讲队伍,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分众课堂”,实现宣讲和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例如,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契机,开展“巾帼颂”妇女职工风采展宣讲,遴选优秀女性职工代表深入各工厂、企业单位,面向全市女职工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百名工宣员、百场工宣讲”宣讲活动,组织劳模代表等进行宣讲,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
贴近群众,让宣讲方式“活”起来
秦皇岛市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不断拓展宣讲阵地、丰富宣讲载体、丰富宣讲形式,让群众喜欢听、听得进。
拓展宣讲阵地。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文化大舞台、长廊凉亭、广场等基层公共场所,常态化开展群众宣讲系列活动。例如,卢龙县柳河北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冀东抗日纪念馆,选取纪念馆周边一棵见证了抗战峥嵘岁月的百年栗树,打造“大栗树下”红色宣讲阵地,用鲜活生动的方言土话宣传柳河北山的红色事迹,受到群众欢迎。 搭建网络矩阵。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形势,为基层宣讲插上“新媒体翅膀”。构建媒体宣传矩阵,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市级主流媒体分别开设“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专题专栏,积极刊发百姓故事、人物专访等节目内容,进一步扩大宣讲影响力。创新话语表达,增强宣讲内容故事性、情境性,打造出《我的秧歌梦》等一批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深受观众喜爱的微视频作品。 丰富宣讲形式。充分利用昌黎地秧歌、抚宁鼓吹乐、青龙猴打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户外大型宣讲活动,营造热烈氛围,提高群众参与度。运用三句半、快板书、京东大鼓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艺术作品创作,以灵活形式克服场地限制,让宣讲活动深入群众,不断提升宣讲“抬头率”“吸睛率”。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力度,通过情景剧、歌曲、戏曲等文艺形式传播好故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