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张永波,市发展改革委副县级干部王波,市委社会工作部三科副科长田苹桦,环翠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汤华超,威海市民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君,介绍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探索党建引领“党群融合、一体联动”志愿模式,实施“精致威海·志愿同行”行动,全力建设“志愿之城”,更好地凝聚服务群众。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86.1万人,志愿服务团队9419支,年开展活动近5万场次,“志愿威海”服务平台志愿者活跃度达到60%。
注重供需匹配。按照“需求出发、细微入手、服务定制”思路,整合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以“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策划实施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1200余个。其中,“让爱敲门”项目,发动全市1200多名党员志愿者与300余户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弱势群体结对,定期走访服务3000余场次。
强化培训赋能。定期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培训,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小组比武等活动,提高专业化应急抢险能力。
推行“行业+志愿”模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坚持行业领域有所长、志愿服务尽所能,推动文旅、交通、生态、卫生健康等13个行业领域组建专业志愿队,探索开展家庭教育专业志愿服务,解决家风家教问题,为基层治理夯实基础。
建强项目链条。以重点志愿项目为龙头,形成志愿项目链。今年“五一”以来,为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部署,组织策划了“爱聚场站”志愿服务项目,在旅游旺季面向社会招募1000余名志愿者,实现8个重点区域志愿服务岗位全覆盖。同时,组织属地社区老年志愿者认领15个微志愿项目,定期为交通场站值守志愿者献爱心,赠送自制糕点等慰问品。同步组织专业志愿者为老年志愿者提供康养保健服务,形成志愿服务生态链,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市围绕数字赋能志愿,创新线上服务平台,依托市民卡,开发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云平台,将“志愿威海”和“信用威海”互融互通,目前平台日均使用达到7万人次,最高单日超过20万人次。欢迎大家登录使用。
争做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者。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让我们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将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关注志愿,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大家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共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首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需下载威海市民卡App,进入志愿威海版块后,注册并查看我的界面中“志愿者手册”参与指导。手册涵盖加入和退出团队、活动报名、签到等流程。团队管理员手册则提供团队组建和管理、活动组织等图文指导。志愿者可依此参与或发起活动,并通过App了解活动详情及报名。在使用期间也可以致电市民卡服务热线5566000详细咨询。
“信用+志愿”的积分兑换规则主要依据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时长来评定。志愿者每完成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系统会自动转换相应的信用积分。具体转换规则为:前20个小时,每小时计1分;21—80个小时,每2小时计1分;81—200个小时,每3小时计1分;201—500个小时,每4小时计1分。
近年来,环翠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指示,在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上认真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专业精准”。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思路,因地制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113个,链接27家社工机构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将专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志愿力量“微光成炬”。成立环翠区志愿者联合会,吸纳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成为会员,合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大力发掘优秀志愿者感人事迹,通过短视频、宣讲等精神浸润,引领更多的居民从“受益者”转化为“服务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定期制作《志愿服务项目手册》,结合重要时段、重点工作,设计一批“小而美、易参与、可操作”项目,通过不同形式面向群众发布,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共服务群众2.6万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00余件。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也将持续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希望广大志愿者朋友们争当志愿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引领者,为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贡献志愿力量。
转给更多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