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从何而来? | 麦克法兰《资本主义的文化》

学术   2024-11-16 11:00   美国  

本文转载自“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

本书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思考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集成之作。全书从农民、人口、自然、革命等八个专题有的放矢地回答了资本主义从何而来?资本主义为何而来?这两个关键问题。
—— 编辑推荐

— 麦克法兰自选集 —
资本主义的文化
﹝英﹞艾伦 · 麦克法兰  著
康子兴、周小薇、马猛猛 译
ISBN:978-7-100-23572-3
定价:116.00元
页数:368
装帧:精装
商务印书馆 2024年10月新书

超越经济框架,全面辨析资本主义的起源与文化

论资本主义的性质


节选自《资本主义的文化》,第311—316页,“附录”,注释从略。
在这本书中,“资本主义”一词被频繁地使用。我应该讲清楚我想用它表达什么意思。马克思和韦伯为“资本主义”这个词及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特征赋予了经典表述,联系这个经典表述来做这件事就再简单不过了。资本主义是众多社会形态中的一种。在马克思的分析中,一种社会形态由经济基础或“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组成。众所周知,马克思尤其关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且,尤为关注历史上某种具体的经济基础。他认为,这种经济基础在西欧兴起于15-18世纪的某个时间。它的核心特征是什么呢?
至关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个人私有财产得到了充分发展。财产不再由国家、公社或家庭拥有,甚或由领主所有,而是完全由个人支配。这不仅适用于不动产,也适用于个人的最终“财产”——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一切都异化了,每件事物都是一种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人们能够买卖物品,也能够买卖他们自己和彼此的劳动。很明显,一切都得到了释放,并被赋予货币价值。所以,个人私有财产与普遍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使阶级得以出现:所有者和被所有者,地主、农民与劳动者,资本家与工人。
根据这种生产关系中的变化,生产方式中也出现了一种变化。工具与物质环境变化了。在一个人造的世界中,人类寿命变得越来越长。机械替代了人类劳动。水磨是封建主义的基础,蒸汽机则是资本主义的基础,这个评论非常著名。一如这个评论所表明的那样,尽管生产关系与方式之间的联系不是自动的也没有固定的方向,但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当人的工具发生变化,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也随之变化。这包括了生产组织中的变化。沧海桑田,一个少有专门化与劳动分工的世界转变成一个分化日益加剧的世界。在资本主义之前,唯一的专门化出现在社会的主要阶层之间:一方面是牧师、教育者、战士和统治者,另一方面是成群的农业工人。在那时候,手工技艺纷繁杂多,但是,城镇和市场很小且处在外围,工匠也很少。在资本主义中,这一切都变了,而且,工厂生产的兴起有必要使不断增长的分工变成以分钟计算的任务。
马克思注意到,一些相关的变化与这些核心特征绑定在一起:一个大体上非货币化的交易体系变成几乎完全由金钱主导的交易体系,以物易物变成为一种金钱标准。在此之前,农业和其他物品首先是为了即刻消费,偶尔为了交换而生产,现在则主要是为了交易而生产。地理和社会流动性也获得增长。人们不再与一个领主或一片土地绑定在一起。资本主义生产模式需要的劳动流动性使用一个庞大的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的形式浮现出来。
马克思关注这些基础结构特征,除了在某些脱口而出的评论中,他只把较少的注意力放在资本主义的司法-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维度上。例如,他论述说,当贵族制居于主导地位,荣誉和忠诚的概念就得到强调,但是,在资产阶级统治期间,自由、平等这些概念就居于主导地位。为了拓展定义,把上层建筑包括进来,我们可以转向马克斯·韦伯。
在韦伯归纳的资本主义诸特征中,许多特征都与马克思归纳的特征相重叠。一种“自由”劳动力量的出现摆脱了劳役、奴役或亲属关系的束缚,对韦伯而言,它极为重要。与之类似,劳动分工越发深入,尽管韦伯在这里详尽说明了一种新的区分:“商业从家户中分离出来,这一分离彻底统治了现代经济生活”,它也至关重要。这并不必然是物理性的分离,就像工作地点与家户之间的分离一样,它是“在法律上,法人从私人财产中分离出来”。一个人可能以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商人行动,以另一种方式作为家庭成员行动,这种区分使之得以实现。它也包括了有限的责任、公司与合作的措施。到目前为止仍然分布广泛的“家庭生产模式”把经济生产单位与社会再生产单位混合在一起,经济生产单位与社会再生产单位之间的分离就存在于“家庭生产模式”的瓦解背后。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公共与私人领域日益分化,这一区分也随之出现。它也与一种新型的“理性记账法”的发展有关。
在比较封建与资本主义体系时,韦伯论证说,中世纪欧洲大领地上的耕作并非“资本主义的”。“如果它导向资本会计学,尤其是导向一种事先的评估,用金钱来估计从一种交易中获取利润之机会”,那它只可能如此。韦伯在其他地方非常清晰地扩展了这种观点:
我们把资本主义经济行为定义为这样一种行为,它基于交易机会的效用化,追求利润的扩张,亦即基于(形式上)和平的营利机会……人们总是根据金钱计算资本,无论是借助现代簿记方法还是任何其他方法,无论多么原始和粗糙,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所有事情都要做到平衡。因此,当企业开始运转时,即有最初损益平衡表,每一个别交易进行前,人们都要进行估算,以确定其适当的盈利。在企业结束时,则有最后的决算损益平衡簿记,以确定所获“利得”。
所以,其核心特征不存在于真实的会计方法中,例如复式记账法等,而是存在于精神态度里,即计算出通过交易盈利的可能性的欲望。
所以,韦伯总是谈论态度与意识形态,当他洞见到资本主义的精神气质时,他就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最后,资本主义的独特性存在于它对待金钱、时间、效果、积累等事物的态度。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之下,积累、节省、追求利润在伦理和感情上都变得富有吸引力,在此之前,它们则不被接受。把无止境的积累当作目的而非手段,这样的伦理正是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特质。
人们被赚钱与获取所统治,把它们当成人生的最终目的。经济上的获取不再作为一种满足物质需要的手段从属于人。这颠覆了我们所谓的自然关系……很明显,它的确是资本主义的首要原则,一切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民族对之感到颇为陌生。
在落后的边远地区,这一伦理或精神也可能繁荣,或者在古代文明的大市场里,它也可能缺席。韦伯看到,在其自身之内的金钱、依靠它们自身的诸多市场,甚至特定的会计体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事物的用途与目的。资本主义的根不是金钱,而是对金钱的爱。
韦伯是一位难以捉摸且时常自我矛盾的思想家,然而,关于他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的必要(如果是非充分)条件,他有时候会列出清单。一个这样的清单出现在他的《经济通史》(General Economic History)中。他列举了六个这样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理性的资本会计制度”,第二个是“市场的自由”(换言之,不存在阶层或对贸易的其他限制),以及第五个特征是我们已经论述过的“自由劳动力”。其他三大特征需要补充到资本主义的定义上。他的第三个前提是一种“理性的技术”,“亦即一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分解为计算的技术,它意味着机械化”。在这里,由于一种我们已经论述过的观点,他与马克思叠合在一起,即资本主义很可能与一系列工具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与那些让人们控制环境的机械联系在一起。韦伯最后补充了两个条件,它们把人们再次带进上层建筑与基础结构之间的边界,韦伯摆脱了这种人为的区分。他的第四大特征是“可预测的法律”的必要性。正如他所谓的,“工业组织的资本主义形式如要理性地运转,它就必须依靠可预测的判断与管理”。在希腊城邦,以及在亚洲的父权制国家,这都没有出现。韦伯认为,“在斯图亚特王朝之前的西欧国家中”,它也未曾出现过。但是,没有政治与法律的确定性,人们就不能做出理性的决定。最后的特征也与法律有关,但是以另一种方式。这就是“经济生活的商业化”。他认为,“经济生活的商业化”意味着“普遍使用商业工具,来代表在企业中以及在财产所有权中共享的权利”。
当然,关于资本主义诸特征,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加以补充:马克思关注的心理异化、恩格斯记录整理的个人主义家庭体系,以及在韦伯著名的“世界的祛魅”中呈现出来的对自然的新态度。但是,关于那一特殊历史现象更为深刻的特征,我们已经了解得足够充分,能够描绘出一幅好的图画。这本书的论题之一正是那一特殊历史现象的起源和发展。

内容简介


在对资本主义的起源及其诞生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书指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个经济体系,而且是一种可以影响物质、社会、家庭甚至精神存在基础的文化。借助于详尽的历史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研究数据,并且参考了西方社会以外的大量文献,作者对现代文明的起源进行了极具探索性的审视。比如,作者论述了罪恶的本质、人们对于爱情与家庭的态度、暴力现象、人口变化以及我们如何在统治自然的同时又对其充满崇敬。总之,本书对于上述种种议题的考察最终都指向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资本主义从何而来?资本主义为何而来?

目录(滑动阅读)


前言

致谢


一  农民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格兰农民:一个神话模型?

二  人口

生殖模式

三  暴力

农民与强盗

四  自然

人与自然世界

五  邪恶

万恶之源

六  爱情

爱情与资本主义

七  革命

社会经济革命与现代世界的起源

八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摇篮——英格兰的案例

余论

重思个人主义,或历史学家的技艺

附录

一条注释:论资本主义的性质


参考文献

索引

翻译说明

作译者简介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获博士学位。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和阿萨姆)有30年田野经验。他还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英国多个节目担任过专家顾问。麦克法兰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的比较研究,著述凡20余部,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日本镜中行》《反思剑桥》《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都铎和斯图亚特时代英格兰的巫术》《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等。

康子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政治学理论、古典社会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著有《社会的立法者科学:亚当·斯密政治哲学研究》,译有《论文明社会史》《西欧的国家传统:观念与制度的研究》《商业社会中的政治学:让-雅克·卢梭和亚当·斯密》等。

政治哲学研究
交流读书心得,收集和分享书讯、讲座信息与会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