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勇敢者和创造者吧
这是你打开「银河小野」的第78篇文章
01
哈喽呀,我是小野。准备写文章的时候,发现今天是冬至,真的好快啊。而且冬至一到,离过年就不远啦。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那么小野在这祝大家冬至快乐,记得吃饺子和汤圆噢。
我前几天不是在做商户采集信息嘛,跟一些摆摊的小摊主打交道,听他们在杭州的故事,听他们的生意观,听他们唠嗑的一些家长里短,听他们相处的人情世故。
第一次感受到苏轼在《赤壁赋》所写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海海,你我皆有自己的人生活法。
我为什么专门想写一篇小摊主的文章呢,因为在我的小时候,我父母曾经也是如此,在广州那个大城市,靠着自己种菜卖菜,养活一家人。
我始终认为,看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怎么样,就看城市里不被人注意的小人物生活的怎么样。
02
漂泊是每个人避不开的词。
漂泊不止异乡,还有心理上的漂泊,内心藏着居无定所的秘密。
我采集到的这些摊主都是外来人口,可能是因为听说杭州机会多,也可能是有亲戚在杭州,总之,Ta们都来到了杭州靠摆摊谋生。
这些摊主都是做一些特色小吃,炸的烤的煮的蒸的煎的,统统都有,真的好香啊。
Ta们当中有人做了半辈子,有人刚开始做一两年。我既叹气有人年近半百还在外奋斗,又惊讶摆摊仍然是很多人在外的谋生方式。
我采集到的一个师傅,他是重庆人,在东北生活了大半辈子,做烧烤也是。我去采集的时候,师傅推着快掉的眼镜,热情地问我要吃点什么。
我说了我的任务之后,师傅不太懂互联网,但还是认真听,同意采集,收集一些简单的信息。他一边说自己的烧烤故事,一边熟练地翻着炭火上的食材。
师傅那个时候没读什么书,换了一个又一个城市,最后在东北安稳下来,一待就是大半辈子,人生中的一些大事都在黑土地上得到了见证。
03
为人父母,一辈子操心。
中国式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而且这种操心是代际传递的,一代传一代。
我觉得这种操心,给人很矛盾的感觉。一方面既心疼父母的操心,觉得是压抑和限制,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操心,需要父母的助力。
我昨天采集的时候,有一些摊主在马路边摆摊,我蹲点了一会。发现城管和摊主有一种和善的默契。什么意思呢?
摊主们大概知道城管什么时候来,城管也知道摊主会在什么时候骑走,等会又回来。
城管并不会大声呵斥赶走,而是吆喝着:老板,收摊了收摊了,早点回去休息。摊主笑着应声: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最后一个顾客的,人家等着呢。
然后有个摊主说:“哪有这么早休息哟,还要帮孩子还房贷,现在一天都赚不了几个钱,哎。”
这句话一出来,我五味杂陈,城管开玩笑说:“你还是有钱人,我连房都没有,你还买得起房。”
摊主说:“老家买的房,不值多少钱,结婚要房,生孩子也是。现在儿子儿媳哪里有钱还,还是要和我那老头一起还,现在啥都要钱。”
这些叔叔阿姨在杭州摆地摊,可能是帮孩子还房贷,可能是为自己的晚年攒点积蓄,减轻孩子的负担,可能是想跟自己的孩子有话题聊天。
无论如何,中国式父母,不是为孩子操心,就是为自己操心。
04
底层人物的生存方式。
我小到大听到的一句话:你要努力读书,不然将来就和XXX一样。这里的XXX一般是清洁工、电工、农民,以及废品垃圾回收人员。
反正都是一些底层小人物,但在网上也看到另外一种答案:我努力读书,是为了让XXX生活得更好。
我采集的几个集市,这些摊主老板们基本上都熬到凌晨一两点,有的时候还会通宵。因为客人很重要,客人什么时候吃完喝完,摊主们就什么时候收摊。
好冷,天气真的好冷,心情也真的好冷。
我采集的时候,主要是晚上,真的好冷,手冷得通红,寒风看似轻飘飘的,但冷起来刺骨。有人路过,摊主们就吆喝一句:要吃点嘛,来看看。
有人来吃了,摊主们就很热情,可能是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这个生意经,笑迎八方客,财源滚滚来。在Ta们搭建的小帐篷里,会用火盆烤火,客人坐在里面不会冷。
摊主们自己不怎么舍得烤火,因为煤炭也是钱,Ta们把客人照顾的周全,好的新鲜的食材,这些是为客人准备的。
我采集的时候,摊主们虽然不懂怎么玩,但会试着去听去接受。有一个摊主说:我们没读什么书,听不懂,但你这个能带来流量,我们后面交点钱也没什么。
但其实这个采集后期也不用交钱。摊主老板们在生意场上的历练,哪怕是做点小买卖,对新鲜的事物,一边谨慎,一边好奇。
像不像我们的父母,还有我们自己?
作者:银河小野
作者简介:一个理性脑和感性心并存的可爱人儿
图片来源:堆糖网
在这里
沉淀我的成长认知
问个问题
点关注了吗?
星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