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都匀是一座用桥连接的城市。走进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目光所及之处总能瞧见桥,脚步所达之地也总能跨上桥,“桥城都匀”的魅力正是通过这一桥一景散发出来。都匀的桥千姿百态、五彩斑斓,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融入了城市的灵魂之中,积淀着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记忆。
都匀是一座被山水拥入怀抱的古城,坐落于“九溪归一”的剑江河畔,因其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境内又有纵横交错的河流,自古以来都匀的桥就特别多,素有“高原桥城”的美誉。
都匀的桥最早出现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里,他写到“都匀西门大溪上有新架石梁,垒石为九门甚整,横跨洪流”。随着历史的进程,现今都匀已建有桥梁100多座,有析架拱桥、中承式肋拱桥、双面拱桥、石板石墩、木析构桥、古石板拱桥、钢缆吊桥、跳蹬等等,这些桥形式多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如古朴典雅的百子桥、飞檐翘角的风雨桥、雕栏玉砌的狮子桥、凌云飞架的彩虹桥、斜跨剑江的斜桥等都各具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宏伟与绢秀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桥城文化,因而人们也将都匀视为一座“桥梁博物馆”。
百子桥
在都匀众多的桥梁中,百子桥被列为都匀百桥之首。百子桥位于都匀市广惠路的南端,横跨剑江河,为七孔青石拱桥,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桥身的两边是人行过道,在两端的桥头各立有一对大石狮,都有石梯上到二楼,二楼的两端分别修有一座六角琉璃亭,桥的中段是一间宽敞的茶馆,整座桥雄浑古朴,精美典雅。
百子桥上从早到晚都有许多路人
百子桥的历史悠久,始建于清代的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在当时的都匀有一位乡绅叫唐文升,年过半百了还尚无子嗣,于是他独自出资在剑江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桥,既是方便人们出行,也是在给他本人积蓄功德。乾隆五十六年,大桥建好了,为当地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们无不为之拍手称赞。就在当年,唐文升也终于如愿以偿,喜得贵子。当时唐文升与他夫人的年岁相加正好百岁,夫妇两人“百岁得子”,百子桥由此得名。时任都匀知府的孙廷相为此还题赠“功半洛阳”的牌匾,嘉奖唐文升的善举。
时常有人到百子桥上休闲娱乐
都匀人的一天是从桥开始的,清晨的百子桥最为热闹。桥边就是公园,许多人在这里晨练、下棋、逗鸟等,百子桥处百鸟争鸣。漫步在百子桥上,一步一摇都是景,一字一句皆是意。著名清代史学家、贵州学政洪亮吉曾在百子桥上登亭四眺,望见与百子桥仅相距数百米远的文峰塔高耸在龙潭之畔,与横跨剑江河上的石桥珠辉玉映,相得益彰,他豪情满怀地挥笔题诗“回潭西去绿沄沄,一角楼台上夕曛。倾耳却闻空际响,入山云斗出山云”,盛赞百子桥的风光美景。
百子桥上的茶馆
百子桥见证并记录了都匀数百年来发展的历史。在古代,都匀百子桥是黔桂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桥梁。到了民国时期,百子桥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当时,贵州仅有独山至都匀的路段通铁路,都匀是黔桂铁路的终点站,进入贵州的货物到达都匀后,需要再通过公路转运到其它地方。各地的汽车来到都匀装载火车运输的货物后,就得调转车头经过百子桥开回出发地。火车经黔桂铁路开到都匀,人们将货物装卸完毕以后,也要在百子桥的南端桥头调转方向,开回广西。由此百子桥头甚是热闹,都匀本地人还专门编唱了一段方言民谣:“我家住在都匀大桥头,这点火车打转转,汽车打转转”,其中的“大桥头”说的便是百子桥。许多在外打拼的都匀人,也将百子桥当作是他们心里最具乡愁的地方之一。
剑江斜桥
在20世纪80年代,都匀市在距离百子桥二百米远的剑江河上修建了一座公路桥——剑江斜桥。这座大桥的桥面与剑江河道形成了45度的斜角,是全国大中型桥梁中斜度最大的桥,如同一张巨大的古琴斜架在了河面上,被当地人称为“斜桥”。在剑江斜桥建成通车后,百子桥的行车功能随之被取代了,但它仍旧是都匀城里的一座重要的人行观光廊桥。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百子桥上,或是凭栏远望、临水听风,或是在桥屋、桥亭内品茶论道,在悠扬的古琴旋律中低吟浅唱。古朴的百子桥与现代的斜桥相依相靠,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有名的风景。
百子桥与斜桥相依相靠
都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中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毛南族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的六成以上,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蕴浓厚,特别是横跨在剑江河上的两座风雨桥——文峰桥、西山大桥,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的建筑,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寓意。
都匀是一座傍水而生的城市,悠悠剑江穿城而过,城市的南北两面是一马平川,东西两侧是两座大山,当地人分别称作东山、西山。文峰桥坐落于东山脚下,连接着文峰公园,西山大桥则坐落在西山脚下,连接着西山公园,两座风雨桥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文峰云桥
文峰桥原是一座供行人过河的小石桥,后经改造成青瓦黄梁的风雨桥,全长110米,宽4米,整座桥梁为少数民族传统的木制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在桥柱子上雕刻有许多图案,如十二生肖、苗族图纹、布依族图案等,若是在夜间走到桥上,还能见到彩灯映射出的奇特的水族文字——水书。
文峰桥坐落在东山脚下,与文峰塔遥遥相望。
文峰桥,一头连着繁华的文峰路,另一头连着热闹的文峰园,与高高矗立在剑江河畔的文峰塔遥遥相望。文峰园是以文峰塔为主体修建的开放性的城市公园,文峰塔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塔,号称“贵州第一塔”,是都匀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无论是生活在都匀的本地人,或是外来的游客,通常都要到文峰桥走一走,由此桥而入文峰园,静静地观赏这座具有钟灵毓秀之气的文峰塔。
几位老人在风雨桥上休闲娱乐
2019年,都匀市在文峰桥的旁边新修建了一座文峰云桥,大桥共3层,有230多个商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该桥延续了文峰桥的建筑风格,顶部层次丰富,走廊结构精美。这两座桥紧挨在一起,既一脉相承,又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文峰桥的行人通行能力。
剑江河上桥连着桥
如果要说当前都匀最火的网红桥,非西山大桥莫属了。
西山大桥是都匀市区主要的交通桥梁之一,最早建于1966年,在2016年时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了一座别具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桥。该桥总长为112米,桥宽31.5米,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增加到了双向四车道,桥的左右人行道上各建有三层高的风雨桥,桥面有8米宽,非常适合休闲娱乐。
西山大桥航拍图
每当夜幕降临时,西山大桥上人山人海,车流如潮,夜景迷人。桥上的彩灯在清幽的剑江中倒映出色彩斑斓的光影,飞檐翘角上的一排排红灯笼随着和风微微摇动,给这座风雨桥增添了迷人的色彩。除了来来往往的行人,桥上还有跳广场舞的、唱歌的、演奏乐器的,也有许多人在廊座上小憩,畅谈言欢,放松身心。在西山大桥横跨的剑江西岸边,就是都匀有名的美食街,这条街上汇聚了黔地的丰富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贵州独有的酸辣味和夜市不可缺少的烧烤味。
西山大桥的中间为汽车道,两侧是风雨桥。
西山大桥上的风雨桥
2018年有一部叫《无名之辈》的电影成为了当年国内票房的一匹黑马,电影的取景地就在都匀。电影中,夜幕下的剑江河畔灯光璀璨、流光溢彩,桥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外观精美别致的西山大桥在灯光照射下更加的耀眼夺目,这番迷人的景象甚是让人流连忘返。都匀西山大桥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引来了无数驴友特别是许多年轻人纷纷前来直播打卡,拍摄短视频等,为都匀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夜幕下的西山大桥,流光溢彩,景色迷人
绿地公园内形态各异的桥,为桥城都匀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都匀,是一座古典与现代、山水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城市,有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绿色城市、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等诸多美誉。这些年来,都匀坚持以绿色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底色,先后打造了南沙洲、三江堰、青云湖、杉木湖、绿博园等许多开放式的绿地公园,其中的众多形态各异的桥,为这座山水桥城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在都匀绿博园,时常能见到一桥一景、桥水相依的画卷。
说起公园里的桥,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绿博园的七座桥——迎恩桥、乐善桥、永济桥、雁序桥、谪仙桥、梦遇桥、涟溪桥,七座桥各具风格,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了一桥一景、桥水相依的画卷。这些桥也被称为“诗桥”“文化桥”,桥的名称均来自于都匀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古桥,有着浓厚的古诗词意境,也有寓意深刻的历史人文故事,成为了连接都匀历史与现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绿博园内的迎恩桥
迎恩桥是绿博园里规模最大的一座景观桥,以其独特的橙黄相间的颜色横跨湖水两边,成为了非常亮眼的风景。据现存最早的贵州地方志书《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原版的迎恩桥在都匀城北一里,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绿博园内的乐善桥
乐善桥是连接绿博园南门入口到东南展园的一座桥。该桥的独特之处是采用了花瓣的造型,若是从高处俯视,便能看见桥上如蓝色花瓣的形状,桥与花很好的融为了一体。历史上的乐善桥原名刘公桥,于清代道光年间修建。在历史上,刘公桥曾几度遭遇大水冲毁,每次都是在当地人纷纷慷慨解囊、同心协力下,大桥才得以修复,后来人们将此桥改名为乐善桥。
绿博园内的永济桥
永济桥和雁序桥都与清代咸丰年间都匀有名的进士陶廷杰有着深厚的渊源。据《都匀县志稿》记载,永济桥在都匀城北二里许,为陶廷杰所建。陶廷杰曾赋诗形容桥的形态,“安得虹腰波上卧,不教雁侣泽中嗷;倾心孟子谈王道,十二舆梁压翠涛。”他取名永济桥,惟愿此桥能永远利济过往的行人。雁序桥的桥名出自陶廷杰的诗文《雁序桥》,诗中有云“连珠高建龙蟠石,伐木平铺雁序桥。”这座桥造型别致独特,桥梁为七孔,中孔最大,两边依次排列有三个小孔,远观桥形,犹如长空雁序。他取名雁序桥,是希望家乡的文人士子能树立鸿鹄之志,在广阔天际自由翱翔。
绿博园内的雁序桥
谪仙桥原在都匀龙山上,“谪仙桥”一名来自明代诗人邹元标的诗里。明代的王阳明路经黔南,明代的张翀、邹元标、陆粲等谪戍都匀,这些著名的文人对开启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贡献。他们悠游都匀,不仅抚平了被贬谪的忧结,也丰富了都匀谪仙文化的内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绿博园内的梦遇桥
梦遇桥与隐仙张三丰有关。“梦遇观澜”是都匀的古八景之一,曾经为张三丰的栖息处。在都匀城北五里处有神仙梦遇山,山脚下有三江汇流,张三丰曾观澜于此,因而此处有一座会仙桥,也叫梦遇桥。
涟溪桥的桥名非常典雅,与水相融。在古代,该桥位于洛邦河与东湖的交汇处,洛邦溪水注入湖中,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景色迷人,故取此名。
这七座桥不仅将绿博园的六大展园区很好的串联起来,也以丰富的姿态在展现都匀的桥梁之美,给这座城市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都匀三江堰湿地公园里的玉带桥风光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桥梁在都匀拔地而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都匀的桥就像是都匀人的血脉,不仅流淌着都匀人开放好客的性格,也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连接着都匀与世界,让“桥城都匀”这张城市名片更加的光鲜靓丽。
横跨剑江的都匀彩虹桥
图/文 徐健
编辑/王文竹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