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一街” | 多彩贵州·黔“城”似锦

时事   2024-11-19 17:10   贵州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绵延古今、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深入思考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命题,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视野中深谋远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和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神州大地上,古今辉映、欣欣向荣,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新的活力,呈现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繁盛景象。

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贵州大地上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是延续历史文脉、激励奋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基础。近年来,贵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


海龙屯   胡志刚 摄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部署要求,在“政策配套、专项评估、保护利用、宣传推广”上持续发力,有效推进全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贵州省拥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简称“三名一街”)保护对象94个,其中国家名城2座、省级名城10座,中国名镇8个、省级名镇14个,中国名村16个省级名村15个,省级街区29片,另有历史建筑1655处。


云山屯 陈忠贵 摄


《贵州画报》以“多彩贵州·文化瑰宝”为主题,聚焦贵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简称“三名一街”)的保护、利用与传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工作成效和生动实践。希望通过本期专刊的呈现,一起追寻文明之源、触摸文化之根、夯实自信之基、激发传承之情,广泛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的磅礴力量。




多彩贵州·黔城似锦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贵州恰似一颗夺目璀璨的明珠,傲然镶嵌于云贵高原之畔。这片多彩的土地,孕育出十二座光芒熠熠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宛如岁月的忠诚守护者,亦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与辉煌文化的鲜活注脚。


漫步于这些名城的街巷之间,或许是隐匿在巷角那温馨的糖水小铺,亦或是香气四溢的米粉小店,不经意间,便能邂逅触动内心的历史印记,唤醒味蕾深处那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那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的古老建筑,那潺潺流淌的清澈流水,仿佛凝固于时光之中,停驻在此刻,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在西南边陲的这方天地里,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每一条街道,在静静地等待着你的探寻,与你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它们积极地给予呼应,宛如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有缘人的开启。让我们悠然慢步,走进这十二座历史文化名城,用心去倾听那历史的低语,用目光去凝视那岁月的痕迹。在这方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启一场触动心灵的奇妙之旅。


赤水佛光岩瀑布  王茂祥 摄


01
红色圣地·土司遗风——遵义


遵义,坐落在贵州省北部,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贵州乃至全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远古时期,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桐梓岩灰洞遗址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早期曙光。战国时期,遵义属于“大夜郎国”的一部分,西汉时期置犍为郡,至唐贞观年间,播州之名开始流传,并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代称。遵义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因1935年的遵义会议而名垂青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红色圣地。


遵义会议会址 钟承朴 摄


走进遵义如同走到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漫步。遵义会议会址,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也是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的象征。继续漫步于古城之中,能看到杨粲墓、海龙屯等土司遗址在静静等待人们了解过去土司制度的辉煌与沧桑。此外,四渡赤水战役旧址、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等,无一不彰显着遵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杨舰 摄


除了著名的历史遗迹,遵义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茅台酒酿制技艺、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桐梓苗族服饰、仡佬族傩戏、仡佬族三幺台风俗是当地民众在悠久生活中智慧的创造,也成为展示遵义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些文化遗产如同散落在黔北大地上的珍宝,共同点亮遵义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和文化景观。


仁怀茅台镇一角


在现代化进程的浪潮中,遵义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努力平衡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遵义市丁字口 朱进 摄


遵义,这座黔北“明珠”,正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和土司遗风,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遵义旧貌换新颜  邵佩清 摄


千年风华·黔东明珠——镇远
02



镇远 彭泽良 摄


50余座古建筑、33座古民宅、12个古码头、8条古巷道、5条古驿道,共同筑造了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的古建筑群、和平村旧址的抗战记忆,每处历史建筑无不彰显着这座小城的深厚底蕴,这就是镇远。


镇远青龙洞前祝圣桥 梁斌 摄


镇远,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坐落在贵州东部,是一颗镶嵌在舞阳河畔的璀璨明珠。自汉高祖设置“无阳县”以来,镇远历经无数朝代的更迭,始终保持着其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南宋时期,赵昀御赐“镇远州”之名,自此,这里便成为了黔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及文化中心。


俯瞰镇远古城  刘伟 摄


镇远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险峻的山脉与蜿蜒的河流构成了天然屏障,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随着徽商、湖南中区文化的渗透,镇远商业繁荣,盐船争流,商贾云集,形成了八大会馆、十二戏楼的盛况,成为贵州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众多会馆、戏楼的建立见证了镇远从军事重镇到商贸中心的转变,其中青溪铁厂的设立使镇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一章。


古城建筑  毛蓉 摄


镇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遗产丰富。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包括楼阁、寺庙、古宅、码头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青龙洞古建筑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贴崖建筑群,其以贴崖而建的独特风貌,被誉为“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更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此外,镇远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中原四合院的精髓与贵州山地恰到好处的结合,美与智慧的天然契合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庄式院落。


古城青龙桥  罗秀芬 摄


镇远的古城风貌,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太极图。㵲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景观。这种山、水、城相融的古城格局,不仅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更让镇远成为了一个充满灵性与和谐之美的宜居之地。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之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而又宁静的古代社会。


水乡古城  杨胜屏 摄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镇远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它的魅力在于那水乡泽国般的宁静与和谐,是旅行者心中向往的精神家园。


镇远古镇 王敏 摄


03
中国瀑乡·西部之秀——安顺


安顺文庙 袁远刚 摄


安顺,其名字初现于《明史·地理志》。安顺州设立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这座城市的辉煌便缓缓启幕。明太祖朱元璋将普定卫与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自此,这座城市便承载着人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一美好愿景的寄托。


石板街一角 袁远刚 摄


安顺以其深厚的土层与丰富的水资源,加之周围环绕的群山,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被誉为“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安顺是一座五方杂处、多元文化的和谐家园,多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长、共存、共荣。苗族的银饰与刺绣、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与歌谣、仡佬族的节日庆典与风俗习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安顺的文化天空。


位于儒林路的故氏故居 袁远刚 摄

故氏故居 游绍龙 


安顺具有世界唯一性且保存完整的屯堡村寨体系。安顺的屯堡文化村寨作为明朝时期军事移民聚落的典型代表,至今仍保留着600多年前的古朴风貌。这里的居民被称为“穿明朝衣服的汉人”,他们坚守着祖先的生活方式,传承着独特的屯堡文化。


安顺文庙  王兴文 摄


无论是对于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还是对于寻求心灵宁静的游客来说,安顺都是一处值得探索的宝藏之地。


 安顺文庙  袁琴书  摄


宝桢故里·洞天织金——织金
04


 财神庙  朱进 摄


“织金”源于彝语,意为“种荞麦的地方”。不仅是对这片土地肥沃的赞美,更是彝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辛勤耕耘的生动写照。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晚清名臣丁宝桢,他生于斯,长于斯,以卓越功勋名垂青史。


 太平桥

童生桥  朱进


织金古城的布局与当地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城内,74处文物古迹错落有致,其中25处更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贵州地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月华桥  朱进 摄


若你要寻觅“天下第一洞”,织金想必是最好的去处。织金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石幔石瀑如丝如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雄奇壮观的溶洞景观背后是地壳运动、地下水的溶蚀等地质作用的魔力。


05
温泉之都·夜郎古韵——石阡


石阡启灵桥  张清林 摄


石阡,巍然屹立于云贵高原之东,山川壮丽,气候温婉,自古便是“南通镇远,北距思南”的重要商贸枢纽。


石阡万寿宫  赵应霞 摄


步入古城,仿若穿越时空长廊,万寿宫与文庙古朴巍峨,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辉煌。楼上村古建筑群,错落间尽显仡佬族匠心独运,雕梁画栋间流淌着民族之魂的悠长韵律。


 石阡“仡佬毛龙”表演场面神秘壮观,让人们清晰感受到新年喜庆热闹的氛围 。廖迅 摄


春节之际,仡佬族人以“毛龙”舞贺岁。云雾缭绕中,毛龙破晓而出,龙腾盛世,独一无二,乃古夜郎文明与现代龙图腾的和谐共生,彰显着石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风情。而“说春”之韵,更添侗族民俗之彩,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   黄树定 摄


茶香袅袅,石阡苔茶名扬四海;茶灯之舞,茶艺与舞蹈的完美交响,诉说着石阡人对茶文化的无限热忱与传承。


 毛龙在夜郎风情街河西堤岸翻腾起舞,红了这条街。


石阡温泉以水质优良、疗效显著而享誉四方,被誉为“国水”。夜郎古泉依山傍水,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泡汤于此,不仅是身体的舒缓,更是心灵的洗礼。


古桥上人来人往  梁斌 摄


探秘夜郎古城,品味茶文化之雅,尽享温泉之乐,石阡,一处集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养生休闲于一体的人间仙境。


乌江明珠·文化交融——思南
06


 思南古建筑群 秦刚 摄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处于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自楚置黔中郡起,思南已有1800余年的悠悠建置史。元、明、清三代,思南曾长期作为司、府治所,累计达639年之久,其中包含130多年的司治史和500多年的府治史。其历史之深邃,文化之绚烂,令人叹为观止。


思南“进士第”建筑 刘朝能 摄

蜿蜒向前的青石板路 秦刚 摄


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乌江大峡谷及其黄金航运水道,使得思南成为贵州历史上开发和通商最早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商贾云集,经贸繁荣,思南成为乌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享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的美誉。作为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思南不仅是地理上的交通枢纽,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数千年来,众多少数民族陆续迁入聚居,带来了儒家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在这里不断地交融共生。


房间里的茶几和座椅    铜仁市思南县周家盐号  林剑 摄

房间一角的瓷器   铜仁市思南县周家盐号  林剑 摄


思南拥有8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思南花甜粑的甜蜜、刻纸的精细、花烛的浪漫、花灯戏与龙灯戏的热闹,都是思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们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方桌的四边都会带有精美的蝙蝠图案,铜仁市思南县周家盐号 林剑 摄

雕刻题材很多来自于生活的瓜果蔬菜,花鸟虫鱼,细致入微的观察是雕刻丰富的来源。   铜仁市思南县周家盐号 林剑 摄


儒家之雅、巴蜀之韵、荆楚之风在此汇聚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走进思南,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见证它在时代变迁中的华丽转身。


屋顶错落有致的青瓦 秦刚 摄


07
侗族歌乡·革命圣地——黎平


蝉鸣、潺潺流水声、树叶被风吹起……大自然的千百种声音从侗歌之乡中传来,这就是侗歌的起源地之一——黎平。


贵州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


黎平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五帝时期,属西戎之地,后有三苗迁徙至此。从黔中郡到武陵郡,从龙标县到辰州,再到明清时期的黔东军事要塞,黎平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文化的交融。


黎平侗族大歌 冯四方 摄


扁担街(翘街)见证了无数行人的匆匆脚步与岁月的静好;黎平会议会址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转折点,其庄严的建筑与深刻的历史意义,让人肃然起敬;黎平纪堂鼓楼等古建筑将侗族建筑艺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翘街 袁远刚 摄

黎平会议会址


侗族大歌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世代传唱。侗戏、月也、侗族琵琶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是为黎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魅力,流传着侗家人的千年古韵。


黎平天生桥 


太极圣地·历史名邦——福泉
08


福泉水西门  黄伦 摄


福泉,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吉祥与福祉的地方,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殷周时期的且兰古国。明清两代,福泉不仅是贵州中东部的大都市,更是西南地区的“黔中咽喉”。


福泉水西门 黄伦 摄


福泉被称为“千峰叠翠,一水环城”,是中国古代营城建设的典范之一。福泉城墙见证了福泉作为军事重镇的辉煌岁月;葛镜桥横跨清水江之上,被誉为“贵州八达岭”,其精湛的石桥建造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竹王城遗址、高石头石刻等古迹,默默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而沙坪火车站旧址、福泉清水江红军渡口遗址,则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记录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英勇与坚韧。


太极宫  肖芳 摄


除了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福泉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福泉阳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福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清水江杀鱼节则是当地民众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节日;2024年贵州福泉“川恒杯”第一届“福太极”太极拳公开赛展示太极拳运动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太极殿   林剑 摄


形意如刀,八卦如梭,太极如棉。在太极圣地修心养性,于一招一式中“身知”“体悟”,感受武术魅力。


打太极   肖芳 摄


09
珉谷古韵·明清遗风——安龙


安龙半山亭   胡云江 摄


在贵州西南的崇山峻岭间,隐匿着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的古城——安龙。这座被誉为“滇黔锁匙”的古城,自古以来便是滇、黔、桂三省交通的咽喉要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共同编织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步入安龙古城,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龙广观音洞遗址,静静诉说着远古人类的智慧与信仰;明十八先生墓,则是对那段悲壮历史的深刻缅怀。这些古建筑与古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此外,安龙还以其“荷香之城”的美誉闻名遐迩,十里荷塘与古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安龙招堤  黄复兴 摄


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安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丰富多彩。水墨制香,以其独特的工艺与香气,展现了安龙人民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热爱;苗族板凳舞、赶毛杉树等民俗活动,则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黔剧,作为地方戏曲的瑰宝,更是将安龙的历史文化以艺术的形式传承至今。


活态史书·历史长廊——贞丰
10


夜色下的贞丰  胡云江 摄


贞丰,坐落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黔西南州腹地。这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古便是黔中通往滇桂的要冲,茶马古道的悠悠驼铃声,至今仍回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凤山学宫  张多芳 摄


贞丰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派四合院格局,又有南派阁楼式结构,江淮建筑风情尽显。在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昌宫历史文化街区,明清古建与民国风情交织,展现了贞丰独特的营城理念和建筑美学。


贞丰名城-中街  樊川 摄


作为中国糯食之乡,你能在这品尝到美味的布依灰粽;每年夏天,你能看到当地群众穿着布依族服饰在稻田上举行“六月六”祭田民俗活动。布依灰粽和“六月六”祭田民俗活动是布依族饮食与文化精髓的象征,深深镌刻着一代又一代贞丰人民对稻田金黄、丰收喜悦的温馨记忆。


贞丰“二月二”苗族走亲节,阁楼下的圆桌宴。樊川 摄


文/夏进 石颖慧

编辑/王学艳

 校对/杨蕾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贵州画报
《贵州画报》创刊于1959年,是贵州省大型影像综合期刊。画报始终发挥影像呈现、艺术表达的特点,用图片讲述贵州故事,用影像诠释贵州精神,用视觉展现贵州形象,是世界了解贵州、贵州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体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