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还是醒世恒言?郑永年教授:短视频或令中国面临全面弱智时代

文摘   科技   2024-10-07 12:53   上海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社会舆论对其影响越来越关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一段话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他警告短视频文化可能带来“全面弱智时代”,引发了广泛讨论。
短视频的普及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真的会导致“弱智化”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01

短视频崛起:不可忽视的事实
不可否认,短视频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从抖音、快手到国际版的TikTok,短视频内容以其简短、直观的特性吸引了亿万用户。
在一个信息极度密集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信息,而不是花时间深入阅读长篇文章或书籍。
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尤其是静心阅读的习惯,正逐渐被形象化的视听信息所取代。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往往一扫而过,选择那些短小、易懂的内容,知识的碎片化正在取代以往更系统、深入的学习模式。
这一趋势是否真的预示着中国进入一个“弱智时代”呢?
02
短视频化:加速表面化和碎片化
郑永年教授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短视频的传播方式,确实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表面化和碎片化问题。当一个社会的舆论空间主要被短视频所占据时,深度思考和理性分析可能会被简单、直接的情绪表达所取代
短视频往往追求短平快,刺激眼球,但却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的内容,容易让观众沉浸在快节奏的信息轰炸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化的知识和一时的感官刺激可能取代深刻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人们更多地依赖情绪化的判断,而非逻辑推理,这正是郑教授所担心的“舆论被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主导”的局面。
网络谣言、仇恨情绪和极端言论,往往通过短视频迅速传播,替代了真相和理性的声音。
03
短视频时代真的会让人“弱智”吗?
虽然郑教授的言论有一定道理,但“全面弱智时代”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工具,本身并没有罪过。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短视频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这种工具,以及大众如何对待其中的内容。
正如过去的纸媒时代,很多人通过翻阅报纸、杂志等碎片化地获取信息,这与今天的短视频时代并无本质区别。关键在于信息的质量和传播者的责任感。
在过去的年代,虽然信息相对零散,但仍有人能够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今的短视频也不例外,优质的短视频内容依然可以为观众提供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只不过我们要有甄别信息真伪和质量的能力。
04
遏制“弱智化”的关键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确实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传播,这对信息接收者的教育水平和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4.8亿,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3.5亿。这个庞大的低学历群体,正是短视频平台的主要受众。这也是为什么郑永年教授的担忧有一定现实基础。
然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抨击短视频,而是提升全民教育水平。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灌输现成的知识。
与此同时,平台的引导和监管至关重要。短视频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必须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力度,引导创作者制作优质内容。
05
工具无罪,如何使用才是关键
将短视频视为一种“原罪”显然是不合理的。工具本身并无罪过,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短视频时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备批判思维能力的人,增强信息甄别和思考能力,短视频不仅不会让社会“弱智”,反而会成为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宇聊科技
科技新鲜事,带你走进未来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