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价值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功能既有稳定的内生力量,也有蓬勃的外部张力。“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美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及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在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意义都存在内容交叉。
01
个人层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古人云:“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这是“美育”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最早记载。与西方古典美学相比较,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中诞生的中华美育,大多表现为人生美学,强调美对人格养成、人格理想和人格崇尚的不可或缺的功用。有“以文化人”“以礼教人”的谦让恭敬、安身立命之美;有“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的超越功利、澄怀味象之美;也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与时俱进、融合和谐之美。纵观古代中国社会,无不以美作为中介,教人向上向善向美,最终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网络信息四通八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人格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内心空虚、精神脆弱、厌倦生活甚至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人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的作用愈加凸显和不可替代。美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在主动性实践与创造中,生命获得自由的表现,能够作用于人的思想和精神,对培养人的感知能力,发展人的情感能力,激发人的想象能力,建构人的智能结构,都有着重要的调节整合作用,能够使人的心理结构获得统一和完整。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审美心理的引导,就是要贯彻“纯洁道德、丰富精神、健全体魄”的价值理念,既使人的外在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要求,又以美立人,以文化人,着眼于尽善尽美的人格的养成,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整体观。
02
社会层面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关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人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本质力量得到进一步彰显,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站在时代新人的高度,真善美之于人格养成和生命成长不可或缺。同时,只有富于真善的美,才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不管是青年一代的学校教育还是杰出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不能只有具体学科的知识,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能培训,还要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高度关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特殊功能,不仅引导人们对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向往和追求,还要引导人实现美好人格的升华。
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培养产生时代需要的新人。我们期待的时代新人,就是融合了真善的力量,既有自身的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又有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超越个人功利的崇高信仰,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即个人与社会整体上呈现出的一种既相对稳定又蓬勃向上的“美”的状态。当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美好的心灵,完善的性格,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境界时,不仅会滋养个人的价值和幸福,也是涵育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源。
03
国家层面
弘扬爱国为民的中华美育精神
塑造美的理念,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始终流淌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血液之中,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文化思维特征。近现代以来,中华美育的内涵一直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不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抵御强敌的国家自强图新之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人民积极进取,建设美好家园,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家国情怀之美。改革开放则体现了革故鼎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创新之美。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育内涵不断丰富,层次加深,领域拓宽,有国家富强之美,有民族复兴之美,也有人民幸福之美。
总体来说,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始终以爱国为民为导向的中华美育精神,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地位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政治论断。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从物质需求扩大到包括政治地位、社会秩序、自然生态以及价值实现等领域在内的各种需要,有着对完善自我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更多的美的需求。简言之,美育已经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因此,新时代美育工作,一方面,要坚守民族文化根脉,遵循美育特点,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另一方面,要立足时代生活,对中华美育精神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创造反映新时代中国风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把握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精神文明成果,实现美的传统与现代的相融相通。
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