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政协委员美淼储能沈敏提案:推动液流储能示范应用,夯实新能源之都新质生产力。

文摘   2025-01-18 17:00   山西  

近日,常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正式召开,市政协委员、美淼储能董事长沈敏参加本次会议。他今年带来了《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 夯实新能源之都新质生产力》提案。
以下为提案原文
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 夯实新能源之都新质生产力
一、背景
(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多元化技术路线发展成效显著
新型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是抢占未来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自2019年以来,新型储能以年均超一倍的增速发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实现爆发式增长,多元化发展成效显著,从装机规模、技术路线、政策创新和商业模式四个方面看,我国新型储能受益于政策红利,已实现短期快速发展,正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将继续朝着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方向发展。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电储能等多元技术继续探索商业化应用,满足电力系统多场景应用需求。
(二)支持政策频出,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自2017年我国储能产业第一部综合性文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截至2024年7月,全国已累计发布了2200余项储能政策,主要涉及发展规划、产业补贴、电力市场、新能源配储等类型。
发展规划方面,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并在规划引导、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给出了明确指导。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首先明确了新型储能的战略定位,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并在此基础上聚焦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建设布局、市场机制、规范管理和国际合作等六大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各地方政府亦积极响应,纷纷制定“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7月,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到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86.6GW。
其中,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常州开展储能项目试点示范,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推动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突破。此外,北京、四川、广东、吉林、云南、安徽等地都出台了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细则,在积极探索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常州市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现状
常州市人民政府在2024年8月发布了《常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推进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科学布局新型储能,重点发展电网侧储能、鼓励发展用户侧储能,支持发展电源侧储能。今年来常州市在推进新型储能在多种功能场景的多元化应用方面已形成典型案例。
(一)因地制宜建设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一项典型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手段。
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是全球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该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盐穴资源,通过在用电低谷时将多余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于地下盐穴,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压缩空气转化为电能。
项目规划建设两套35万千瓦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机组,总储能容量达280万千瓦时。建成后,一次充电可储存电量280万千瓦时,年预计充放电330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万吨。该项目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壁垒,研发制造出世界最先进的空气透平和压缩机组,并实现核心设备的100%国产化,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总容量最大、综合效率最高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二)江苏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并网成功——美淼全钒液流储能项目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上升,对长时、大规模储能的需求显著增加,而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无爆炸着火隐患,功率容量可独立设计,寿命长、可深度充放电,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大规模长时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
美淼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是江苏省首个用户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位于常州溧阳市。该项目采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通过正负极活性物质均为钒离子酸性水溶液,并储存于独立储液罐中,通过外接管路使钒电解液流入电堆内反应,展现出强大的储能潜力。该项目储能时长达4小时,设计使用寿命25年,年储能规模达18万度电。不仅解决了光伏发电储能的“痛点”,平滑了电力输出波动,还为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在用户侧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示范。
(三)“光储充”一体化加速落地——全市最大的公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投用
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了造福人民。常州深入推动储能应用模式创新,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让更多市民充分享受新能源产业发展红利。
7月,在金坛体育馆附近,苏文电能打造的电能侠光储充换一体化场站正式建成投用。这个全市最大的公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全年可利用太阳能发电近100万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5吨,节约标煤251吨。
三、发展建议
(一)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应出台细则,在省内率先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
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在省内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
一是加大对新型储能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新型储能项目。
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是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储能项目的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
四是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的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五是加强新型储能项目的用地保障,合理规划储能项目的用地布局,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
通过这些措施,常州可以在新型储能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储能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通过新型储能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新型储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对整个新能源产业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常州应以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新型储能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新能源发电、储能、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新型储能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是拓展新型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多元化技术路线,探索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领域的多元化应用。
四是建立新型储能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
通过新型储能各链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实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拓展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夯实“新能源之都”新质生产力
为了充分发挥新型储能的作用,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常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常州应积极拓展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一是推动新型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开展“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二是探索新型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如在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等场景中建设储能设施,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是创新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鼓励企业开展储能租赁、储能共享等服务,拓展新型储能的市场空间。
通过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可推动常州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电力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常州“新能源之都”的新质生产力,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巅峰推荐
中国新能源自媒体之一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巅峰储能
光储狂飙迎来巅峰时代 合筑光储+虚拟电厂成数字化企业标配.构建零碳园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光储融合将成新能源转型破局之道“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巅峰储能一定要把中国光储产业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