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张剑辉博士鸣锣上市!公众号上线!海博思创正式登陆A股688411科创板。

文摘   2025-01-27 11:50   山西  

2025年新的一年祝各位忠实读者朋友们新年更上一层楼!光伏新韵,福启新程。2025年由于公众号推荐机制变化,鼓励新号IP发表有推进奖励,巅峰储能重新申请新号,请各位读者点个新关注,2025年一起前行!
1月27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举行,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证券简称为“海博思创”,证券代码为“688411”,以崭新的身份亮相资本市场,开启发展新纪元。
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博士表示,“海博思创成立十余年来,见证了中国储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试点示范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公司一路走来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行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今日,公司迎来成功上市,开启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以科技创新和稳健经营让海博思创成为A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秀上市公司! 
张剑辉博士表示,相信在资本的参与和支持下,公司的发展将再次全面提速。未来,海博思创将以新的发展为契机,全面强化公司治理,进一步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以更好的服务和优异的经营业绩回馈投资者。
近几年,海博思创紧紧抓住能源低碳转型机遇,实现了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营业收入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和36.87亿元,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88.67%;同期,海博思创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1.77亿元、5.78亿元和2.82亿元,显示出较高的成长性。 
业绩增长背后,是海博思创坚持科技创新的技术底蕴。经过多年积累,海博思创具备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公司通过储能系统运行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数字化模型驱动的技术创新,推动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和产品创新,设计最优的储能解决方案与运行策略,对储能系统的寿命、效率和可靠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性的持续优化。目前,海博思创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模块和28项核心技术,并依托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通储能全产业链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研发投入方面,海博思创不遗余力。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6月,海博思创研发费用分别为5,593.78万元、9,410.02万元、17,856.62万元及11,696.80万元,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保证公司持续的研发创新。
同时,储能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海博思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策略,搭建了完善的技术研发队伍,制定了多元化的激励策略,持续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不断夯实和提升公司技术水平。
技术加持之下,海博思创也获得行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多年来始终保持业内领先优势。在标普全球2024年11月发布的《2024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报告》中,海博思创成功跻身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成为全球市场前三大储能系统集成商。
成功登陆科创板站上资本市场舞台后,海博思创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此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储能系统生产建设、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主营业务的规划和发展,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随着募集资金的逐步投入,公司研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为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全球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5年储能会迎来长时,安全时代。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宁夏。
边广琦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工作。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日前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推进新型储能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2024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升,据电网企业统计,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发挥了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顶峰保供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分地域看,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2439万千瓦时,新疆857万千瓦/2871万千瓦时,山东717万千瓦/1555万千瓦时,江苏562万千瓦/1195万千瓦时,宁夏443万千瓦/882万千瓦时。河北、浙江、甘肃、广东、湖南、广西、河南、安徽、湖北、贵州等10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国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东北地区占0.5%。
从单站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截至2024年底,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装机占比62.3%,较2023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1万—10万千瓦项目装机占比32.8%,不足1万千瓦项目装机占比4.9%。
从储能时长看,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2—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13.4%。
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国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发布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和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推进智能电网重大专项和储能相关重点研发计划,不断健全标准体系,有力促进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
30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产,推动国产化大容量空气压缩机、透平(装备)的研发应用,带动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落地,进一步深化大型钠离子储能电站应用探索。多地建成构网型储能项目,有效提升新型储能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立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积极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巅峰推荐
中国新能源自媒体之一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巅峰储能
光储狂飙迎来巅峰时代 合筑光储+虚拟电厂成数字化企业标配.构建零碳园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光储融合将成新能源转型破局之道“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巅峰储能一定要把中国光储产业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