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掌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等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受邀齐聚一堂,围绕储能、氢能技术研发发展,产教融合政策和举措,产业未来趋势和惠阳示范项目落地等关键议题展开前沿分享,为加强能源学科领域的产教融合及协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俊玲,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惠阳区领导谭星海、欧阳惠鼎、熊佰楚、陶伟军、陈爱华、庞海燕参加活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致辞时说,国家已经启动“十五五”规划进行清洁能源体系构建,清洁煤与煤炭机械化利用、风光电的外输通道建设、风光发电的就地消纳、新型储能体系的构建,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碳排放双控体系将会发挥更大作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晋宾在研讨会上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中心环节,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均需数字化和智能化,否则新型能源体系无法构建。惠阳布局了液流电池、氢能、人工智能等产业,是抓住了历史的发展机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两院院士陈掌星作主题为《大规模地下储氢技术进展和挑战》的演讲。陈掌星说,未来能源利用最终目标是“去碳化、清洁化、电氢化”,未来能源利用会进入“电能+氢能+化石能源补充”的时代。大规模地下储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施中面临技术问题和科学挑战,需要对储存类型、容量、稳定性、经济效益及安全环保等因素进行评估和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作题为《可流动能量载体实现长时储能》的演讲。赵天寿说,太阳能风能利用规模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于储能,液流电池是大规模长时储能首选技术之一。未来要创制新型能量载体、攻关传递与化学反应耦合机理与调控方法,研发出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流体电池储能系统。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刘建国作《氢能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演讲。北京绿色交易所常务副总经理王辉军作主题为《双碳政策及碳市场机制赋能惠阳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春明作主题为《液流电池能源局首台套获批及惠阳示范项目攻关规划》的分享。碳市场能力建设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惠阳的产业集群和绿色乡村条件,具备碳市场能力建设的良好基础条件。研讨会上,北京绿色交易所、惠阳区城投集团、惠州惠阳图迹智慧运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开展惠阳区碳资产开发、绿色低碳能源运营、绿色低碳乡村试点等多个本地项目。根据三方框架协议,惠州惠阳图迹智慧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惠阳碳市场能力建设与服务中心,旨在推动区域碳交易,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提供碳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惠阳碳市场能力建设与服务中心将作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助力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另外,广东双能低碳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惠州惠阳图迹智慧运营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广东省“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对惠阳区平潭镇新圩村的碳排放水平进行了摸底,并通过“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绿色农房(光伏)改造项目,以及部分“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抵消,由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进行鉴证,实现新圩村全域2023年度碳中和目标。同时,广东双能低碳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惠州惠阳图迹智慧运营科技有限公司与秋长街道双田、周田、官山三个村首推林业碳汇试点,实现了2.3万亩林地“点绿成金”,对惠阳地区探索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改善能源使用方式等方向创造了先行示范案例。 随后举行主题为“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助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圆桌论坛。去年以来,惠阳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展了一揽子密切合作,支持中海储能铁铬液流电池技术在惠阳落地生根。目前,中海储能南方基地项目、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已经落户惠阳,计划明年建成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储能应用于广东惠阳2MW/10MWh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的500千瓦电池模块及装备于今年11月被列入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示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春明说,光伏风电支撑炼化低碳转型、氢能规模化利用,均需储能实现峰谷平抑,液流电池具备成本低、大规模、强安全三要素,是大规模长时储能首选技术之一。最新研发的500千瓦电池模块首次运用于惠阳用户侧铁硌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后,将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到电网侧储能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家百兆瓦时级别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同时将打造成广东省的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成为国家产教融合平台重点支持项目。
![]()
徐春明院士介绍了中海储能南方基地项目的核心功能,包括测试、电解液研发及性能测试等,旨在打造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储能和氢能产业链,为惠阳孵化新产业。“未来的新型能源体系里面,储能和氢能将占到一定的比例。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我们将打造新产业链,能为惠阳当地孵化一些新的产业。”刘建国教授则强调了氢能领域的技术攻关与储能结合的重要性,提出惠阳区应聚焦基础共性研究、人才聚集和技术批量生产,以实现氢能低成本化。“惠阳短期内要在研发上做些工作,长期就要关注技术装备以及里面的新材料。”中海储能深耕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十余年。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屾表示,铁铬液流电池具备安全、价格平稳、长时储能及满足客户灵活性转换等核心优势。中海储能将在惠阳打造南方液流电池科研、生产、示范高地,并挖掘上游合作材料厂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截至目前,我们已在惠阳区找到密封胶、电解液等新材料的合作方。随着后续项目和产能基地的落地,这不仅将提升我们的产值,也将对上游企业产生积极影响。”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昊介绍了惠阳近年来在绿色低碳转型和储能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表示惠阳区已形成清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规划思路,重点发展锂电和液流电池,同时布局氢能和纯固态电池材料。惠阳区将依托中海储能等龙头企业,打造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并在氢能及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前瞻布局。“我们依托中海储能,在打造中国南方的液流电池的示范、科研、生产这样一个高地。中海储能的南方基地,也就是它的组装工厂、交换膜工厂、电解液工厂都已确定要落户惠阳。围绕这个产业链,我们在多个领域通过投资模式引进了一批企业。”新一代高能量效率、高电密、低钒渗透质子膜的开发及产业化进展杨霖霖 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总经理李建明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助理、广东公司 总经理贾传坤 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副院长黄靖云 教授 浙江大学/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 董事长吴星明 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解决方案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