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储能企业,倒在了黎明前!新型储能四大细分赛道,工商业储能发展空间巨大!

文摘   2025-02-01 17:01   山西  

“民族”、“国家”和“梦想”,是老贾描述乐视时最常用的关键词。在“梦想”特别值钱的过去几年里,一群信徒温柔地走入了老贾的良夜。“人活在世界上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给社会留下的价值,我们中国人也能造出世界顶级的汽车,这是我们的民族产品,多么值得骄傲呀……”这段话出自新能源某种意义上鼻祖贾跃亭先生。
而新能源车经历的故事,储能大概率都会经历一次。什么是储能火爆的标志?估计是个人都好像都能进来做储能大赚一笔。什么是储能败局的信号?大概每个人觉得做储能是一种进退不能的煎熬。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储能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9万家,其中仅在2024年成立的企业就近9万家,占据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不断增多的储能企业
一个更残酷的数据是,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3万家。
如果深度研究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史,可以看到,在过去的近10几年间里,中国储能已经数度经历了从神话到噩梦的周期轮回,无数产业明星企业轰然瓦解,“泰坦尼克现象” 此起彼伏。
根据莱特定律,产量每翻一倍,成本就会下降15%到20%,众多竞争者涌入赛道,必将形成产能过剩,储能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储能来的更快一些。
这就是储能市场的残酷,不是因为有钱,有背景就能在惨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

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升,据电网企业统计,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发挥了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顶峰保供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功效,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具体分地域看,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区分别为:内蒙古1023万千瓦/2439万千瓦时,新疆857万千瓦/2871万千瓦时,山东717万千瓦/1555万千瓦时,江苏562万千瓦/1195万千瓦时,宁夏443万千瓦/882万千瓦时。

其中,河北、浙江、甘肃、广东、湖南、广西、河南、安徽、湖北、贵州等10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国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东北地区占0.5%。

从单站装机规模看,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截至2024年底,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装机占比62.3%,较2023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1万—10万千瓦项目装机占比32.8%,不足1万千瓦项目装机占比4.9%。

从储能时长看,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电站项目逐步增加,装机占比15.4%,较2023年底提高约3个百分点,2—4小时项目装机占比71.2%,不足2小时项目装机占比13.4%。

开年首个月,来自中东市场的储能大单捷报频传。
巅峰获悉,宁德时代成功入选阿联酋RTC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为其提供总容量达19GWh的储能系统。
这一规模再刷新了中东地区储能最大订单纪录!巅峰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也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全天候”光伏储能千兆级项目。
而在去年,该纪录的保持者是阳光电源。2024年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签约一高达7.8GWh的储能项目,创下了中东地区储能订单新纪录。
今年年初,比亚迪成功中标沙特电力公司一系列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合同,总装机容量达12.5GWh,将阳光电源创下的中东地区最大储能订单纪录刷新。
但仅仅半个月不足,比亚迪创下的纪录又被宁德时代刷新,多家储能巨头已经在中东地区的储能市场“卷”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储能技术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来自中东地区的储能订单仅占中国储能企业海外市场的8%,远低于欧洲的31%和北美的20%,仅高于南亚、南美和非洲市场。今年出海是最好走的路。

储能的轮回
美国有特斯拉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东亚有LG、松下和快速崛起的宁德时代代表的动力电池产能,唯独欧洲什么都没有。用中国技术,买中国设备,请中国工人指导,最终目标却是抗衡中国,结果8年烧掉1450亿人民币。这就是欧洲版“洋务运动”的故事。
11月下旬,号称欧洲“宁德时代”的Northvolt,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引发整个新能源行业的震动。还是欧洲打破亚洲电池垄断的最大希望,但一夕之间电池和钱都没了。
开局雄心万丈,前期一帆风顺,中期猛然受挫又绝处逢生,卷土重来后更是信心百倍,结果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开局的豪言壮语到结局的沉默不语,反差之巨大,除了作为普通人茶余饭后闲谈的笑料以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储能故事的剧本。
正是在这样一个激情年代,中国储能企业界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市场运营模式和思维。凭借着涌动在激情之中的那股不可遏制的投资和扩张冲动,上演了一出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储能崛起大戏,开场同时,落幕的帷幕已经拉开。
与海外锂电巨头Northvolt已宣布破产同时,国内地处江西的安福国锂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已因资不抵债被裁定破产。
同期,旭明新能源作为一家运作了6年的新能源工厂因债务问题被申请破产,破产申请被法院正式受理,也进入破产程序,员工将陆续解散……

旭明新能源自此进入破产倒计时,债权申报工作也在陆续开展……这家在储能烈火烹油时起步的公司,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储能行业缩影。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热潮推动下,新能源企业迅速扩张产能,大批新能源企业一哄而上,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增产。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很贴合储能行业的现状,面对产能利用率的快速下滑,新能源企业为清理库存,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
而此举会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使得多数小微新能源以及整个产业链企业负重前行。而随着亏损的加剧,新能源企业倒闭的情况已成为常态。
根据企查查数据还显示,最近1年内,我国登记状态处于注销、吊销、撤销、清算、停业、歇业、除名、责令关闭等异常状态的储能企业数量已超3500家。

持续飙升国内企业破产案件
而2个多月前,一家有着13年历史的湖南老牌储能企业桑顿新能源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无疑又是一个危险信号。甚至有人预言,未来在储能某些核心领域,将有80%,甚至90%的企业会被淘汰。
全球创业有一条令人闻风丧胆的定律:5-50定律。意思是说,大约50%新注册的商业公司,将在五年内注销或并购。旭明新能源的破产,固然令人唏嘘,但它不是第一家破产的锂电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资本寒冬,明星企业也求生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软、资本市场不断收缩的年份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重重生存困境,稍有不慎就会面临被边缘化乃至破产的风险。
而那些明星企业,估值过高,会进入另一个困境:钱快烧完了,新一轮融资迟迟进不来。
为了活下去,必须降估值,但老股东们又很难同意。由此,创始团队卡在了新股东和老股东的估值困境之中。
对于那些长期依赖外部融资生存的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可能导致研发、扩张等计划被迫搁置,进而影响生死存亡。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说过,“当你经历过一段很容易筹集到资金的繁华时期,转而进入一段即使出于好目的也很难筹到资金时,显然就会有更多公司倒闭。”
这两年,破产的独角兽、重组的上市公司,一批接着一批。
据安联贸易《全球破产报告》,预计2024年破产数量将上升11%,2025年再上升2%并达到峰值,直至2026年才会稳定下来。
新能源,则是资本收缩下的重灾区。
这几年储能的燥热,留下不少投机空间,很多并不是准备通过深耕做出产品来实现转型,更多的是借助资本力量来赚快钱获得融资。
10月14日,黑芝麻表示,鉴于储能锂电池行业当下的外部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基于投资风险管控的审慎原则,公司暂缓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正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作为当年业界知名的35亿跨界储能的企业,黑芝麻恐怕储能梦碎了。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青禾新能低调宣布已并入母公司禾迈股份,从此光伏、储能业务共用“禾迈”品牌。
储能子公司的关闭和回归潮趋势,愈发明显。敬畏行业,从来是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2022年-2024年6月这两年半时间,市场公布的亿元级以上的重大储能电池项目179个,项目总投资预算超1.24万亿元,储能电池产能规划超2800GWh。
而据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2024年储能电芯产能达750GWh,而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约为266GWh。
如今对行业盲目疯狂豪赌与博弈的激情,把中国储能产业推向新的无序和盲动,使如今的中国储能产业呈现出非线性的迷乱态势。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泛滥的激情和冲动正在毁坏着储能并不富足的产业与改革积累。
一个产业的命运本质很残酷,它用最严苛的办法成就你,也给你一个最严苛的结局。

产业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尾。
一则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捷威动力)的《公司停工停产、员工放假及培训通知》震动业界。
“因为最近公司有一些战投可能要年底进来,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采取了放假的处理方式。”
作为一家市场占有率曾经近乎前十锂电企业,在通知发出后,面对各路媒体咨询,都显示对方欠费停机无法接通。
大部分时候,产业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在同一个时代发展逻辑不变的情况下,产业低谷了一定会反弹,熊市久了一定会迎来牛市。
但如果产业阶段变了呢。一个产业周期比人的寿命短,一个阶段过去了,属于这个阶段的人还活着。这很残酷,也很常见。
希望每个储能人都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年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确定。

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可以在高发时段将弃电储存自用或者参与现货市场,为储能行业带来想象空间。

近年来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超出预期。累计装机方面,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3.7亿千瓦,是2013年底的121倍,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11%;新增装机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1.2亿千瓦,占当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43%;发电量方面,2024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量3462亿千瓦时,占光伏发电量的41%。

无论累计装机、新增装机或是发电量,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和等量齐观的态势都很明显,分布式光伏发电已经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不过,随着国内分布式光伏的飞速发展,众多难题开始显现。一方面,自2024年以来,全国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的问题在多个省份持续存在,接入容量为0的“红区”亦有蔓延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河南、黑龙江、福建、山东、山西、辽宁、河北8个省超过300个县域已无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问题已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午间大发影响了原有的电力供需关系,原电价高峰与尖峰时段基本是午间,也是光伏发电高峰时段,现在却成了电价低谷时段。

关于用户侧的光储融合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当下国内工商储盈利模型的最强逻辑仍是基于分时电价下的峰谷套利,商业模式单一,面临投资回报不确定风险。

在资深储能行业观察人士杨洋看来,用户侧储能可以服务于用户,也可以服务于配电网,参与电力交易。如何让储能有机地集成到电网中,服务于各个主体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障碍。

目前,关于储能的容量电价如何制定,“光伏+储能+可控负荷”如何参与电能量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在顶层设计上仍属于空白。

杨洋认为,分布式光伏如何作为价格接受者角色参与电力交易,分布式光伏+储能如何有机集成到电网,涉及到电源与电源之间的公平竞争、电源与电网之间责任如何划分等多方的利益冲突,国内尚未就这些基础问题展开研究。

从技术角度看,行业主流的工商业储能价格已经来到0.7-0.8元/Wh区间,EPC价格大约在1.0-1.2元/Wh(上述价格还在不断下探)。中国拥有全球最便宜的储能电池和系统,储能在国内已经具备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能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能源发电无疑是关键,而储能是核心。储能产品又分为四个不同的细分市场,这四个产品市场间的差异性,将极大地影响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市场定位、资源投入、产品模式和发展模式,所以需要进行细分市场分析。


四个细分市场主要包括:源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储能。

其实光伏产业早已细分为源网侧光伏(集中式光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等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格局和投资逻辑。

源网侧储能

源网侧储能的投资方,主要是源网侧原有的建设运行企业,比如电网公司(像国网旗下的国网新源,主要从事网侧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运营),传统大型发电企业(五大四小)。源网侧储能是一个高度的买方市场,即少数投资者与大量卖家间的关系,投资方具有极高的议价权,卖家的利润水平始终被抑制。

从下游买家的角度看,源网侧储能唯一的变现渠道,是通过省级辅助服务市场,将储能服务产品销售给电网调度,这几乎是一个单一买家的市场。

从可替代产品的角度来看,源网侧储能是“集中式辅助服务市场”的一个提供方,提供包括备用、调频、调峰在内的相关服务。但是能提供同类的服务的竞争者众多,尤其是市场化灵活性火电机组、市场化水电机组、燃机、甚至大型工商业储能、大型可调节负荷,也可能以虚拟电厂的某种形态参与。

工商业储能

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万亿,其参与主体:工商业业主、投资方、储能集成商、EPC方,已形成四方协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EMC)。

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峰谷价差的套利模式降低用电成本,以及参与虚拟电厂产品的交易或需求响应事件。2023年6月,国内已有19个地区的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这也意味着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逐步在增强。
工商业储能的市场容量最大,远远大于发电侧以及电网侧,而且有确定的合作以及运营模式,情况较好的分布式储能电站的年收益率可达到8%-15%。
户用储能
户用储能已经成为储能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未来的黄金赛道之一。户用储能系统通常与太阳能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相结合,为家庭提供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
户用储能的市场需求仍处于高景气的状态,但主要市场依旧分布在海外,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测算,预计到2025年户用储能渗透率有望达28%,欧洲户用储能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18%会提升至2025年56%。
国内的户用储能市场发展实际上受到电网企业的限制,在中国,由于电网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心,居民供电服务的整体可靠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户用储能的发展前景。
而且在国内从经济性计算来看,户用储能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便携储能

便携储能产品,是一种内置高能量密度电池,可提供稳定交流/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可应用于户外旅行、应急备灾等场景。便携储能产品与传统小型燃油发电机相比,具有安全便携、绿色环保、无噪音、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广泛替代小型燃油发电机,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便携式储能市场的浪潮已经开始翻涌,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压力下,哪些玩家最终能站稳脚跟,有所收获呢?我们拭目以待!
可能是另一种细分市场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目前也未有定论。
巅峰总结,四个市场,各有特色
由于五力模型的要素、市场化水平、政策、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储能产品将逐步分化成源网侧、工商业、户用、便携四类细分市场,在技术、产品、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可能都存在差异,而且越靠近运营端,差异性越大。
工商业储能发展空间巨大,在电力市场化因素的驱动下,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将呈现蓝海竞争、产品快速迭代的局面,在中国将是机会最大的市场。


巅峰推荐
中国新能源自媒体之一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巅峰储能
光储狂飙迎来巅峰时代 合筑光储+虚拟电厂成数字化企业标配.构建零碳园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光储融合将成新能源转型破局之道“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巅峰储能一定要把中国光储产业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