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景储能葛群:长时储能的“布道者”锌铁液流电池有望成为最具前景的液流电池技术路线。

文摘   2025-01-09 17:03   陕西  

葛群:长时储能的“布道者”
作为纬景储能的掌舵人,葛群其实是一位“跨界者”。在职业生涯的大半时间里,他深耕芯片行业,始终致力于突破技术壁垒。在芯片行业“长跑”了25年后,长时储能是葛群找到的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求解长时储能
谈及为何涉足能源领域,葛群坦言,正是源于他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洞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然而,随着数字力量的不断增强,其电力消耗也在急剧上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预测,我国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例,将从当前的2%逐步攀升至2025年的5%。
葛群意识到,若不解决能源问题,数字经济的宏伟蓝图将难以全面实现。他在2021年就提出主张通过“控碳不控能”的策略,平衡双碳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
“当下,人们几乎习惯性地将储能与锂电池直接画上等号,可实际上储能涵盖的范畴极为广阔。” 葛群希望拓新大众对于储能的认知,他试图让人们了解,不同的储能技术有着各自的专长,能够匹配不同时长的储能需求。“一定要在储能之前加上恰当的限定词。”他解释道,有些应用场景对储能时长的要求仅仅只有几十秒,这种情况下,飞轮储能无疑是最为适配的技术路径。而当储能时长延伸至 4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便步入了长时储能领域,这恰恰是当下能源市场亟待填补的关键空白。
长时储能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被视作助力电力系统驯服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关键。“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光伏每天的有效发电时间是4至5个小时,这意味需要配套长时储能。”按照葛群的估算,2025年,中国用电量预计超过10万亿度,2030年,用电量预计超过12万亿度。鉴于新能源装机量仍在上升,预计需要200GW~300GW储能配套。
“寻找一项技术,最重要的是手中的‘尺子’,也就是标准要清晰。”葛群认为长时储能技术需要满足八方面要求,首先是安全,这是一切的基石,其次是成本,三是关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再者是具备足够的储能时长,第四是量产能力,确保技术能够大规模落地应用,第五是环保,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第六是选址灵活,摆脱地理条件的严苛束缚,第七是建设周期短,能快速响应能源市场需求,第八是储能的使用寿命能匹配风电、光伏电站的使用年限。
那么,哪项技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葛群向记者详细罗列了当前各项储能技术在每项要求维度上的实际表现。在我国“双碳”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他坚信,能够为长时储能领域注入强大动力、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路线非液流电池莫属。“经过三四年的行业‘论战’,政策终于开始聚焦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葛群提到,长时储能技术瓶颈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大“短板”,而包括液流电池在内的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径,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的政策问答与文件之中。
将技术路线聚焦至液流电池,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当下,液流电池领域涌现出多条技术路线,如全钒电池、铁铬电池等,纬景储能聚焦的锌铁电池也位列其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量因素。” 葛群道出了纬景储能做出这一选择的缘由。化学品的生产与运输伴随着诸多风险,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安全的范畴不仅涵盖对环境无毒无害,更涉及整个流程的风险把控。
从技术路线角度出发,要挑选不存在 “卡脖子” 隐患的方向,以及所需资源供应相对充裕的技术,以此丰富市场现有的技术路径,满足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做产业与做研究不同,一旦资源供应出现缺口,产业发展必将受阻。”葛群说。
综合各方因素,纬景储能判定锌铁液流电池有望成为最具前景的液流电池技术路线。不过,任何技术都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材料科学、电化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产品效率在不断地提升。同时,不同锌基液流电池技术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能。“如同 SpaceX 试图采用不锈钢打造火箭以削减成本,却不得不解决焊接等一连串难题。锌铁液流电池的处境与之类似,只要突破瓶颈,就能有效降低液流电池的成本。” 葛群如此表示。
等待市场爆发
长时储能的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而其最终规模取决于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规模。根据葛群估算,2026年中国长时储能市场需求将近150吉瓦时,液流电池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什么着急建工厂’很多人对于纬景储能有这样的疑问。”葛群反问,如果不提前布局产能,如何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制造业的产能建设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周期,而非看到风口后再去布局。“如何评判一家公司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当所处赛道变得热门,这家公司是刚刚成立,还是已经成立许久。”
尽管长时储能市场爆发的时点相比葛群此前预测略有推后,但是他相信市场会在2025年迎来井喷式发展。“到时产能是最为关键的,这也是纬景储能从2022年开始投资建厂的原因,提升制造能力同样需要时间。”
提升制造能力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葛群希望通过锌铁液流电池让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所谓能源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一种能源难以同时实现供应安全、清洁低碳、价格可及。
“以中国的资源禀赋估算,同样获得1千瓦时的能量,使用石油需要花费0.7元,使用天然气要花费1.2元,而使用煤炭只需0.4元。相比于有限的化石资源,风、光资源无限,也足够清洁低碳,但是价格仍然较高。”葛群表示,尽管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已经低至0.15元,但是如果无法做到“随用随发”,这些电仍可能是“垃圾电”。因此在衡量新能源发电成本时一定要叠加储能成本,目前储能度电成本为0.5元~0.6元,因此新能源度电发电成本约为0.7元,仍然高于煤炭的发电成本。
液流电池技术迈向技术普惠最为关键的是降本,因为成本竞争力将决定其长期市场潜力。
“我们希望将新能源+长时储能的度电成本降低到0.4元以下,其中储能度电成本降低至0.2元左右。”降低国内的度电成本,葛群笑称这是自己给储能行业定义的“摩尔定律”,但是根据他的估算,2028年,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会降至0.2元。
纬景储能目前仍然处在产能爬坡的过程中,公司在珠海的工厂目前产能已经达到设计产能的三分之一。训练工人同样需要时间,工人可能来自传统制造行业,可能并不理解精度的偏差对于电池性能的影响。“目前珠海工厂的状况最好,临沂工厂、宜昌工厂刚刚交付,未来也会经历产能爬坡过程。珠海‘超G工厂’的产能今年已经达到百兆瓦级产量,液流电池才具备商业化的基础,否则市场也不会认可这项技术。”
市场仍然需要培育,不过转变正在发生。葛群足够乐观,“观念需要逐步改变,目前已经有客户意识到长时储能的重要性,已经有多家国企央企与纬景储能合作,并给出不错的商业条款。”
作为长时储能的“布道者”,葛群很有耐心,他表示公司会仔细挑选客户,需要他们理解自己需要的是长时储能的液流电池。“从投资人,到供应商,到员工,再到客户,都需要认可长时储能的价值,这是前提。”
葛群增补为上海市新联会副会长
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近日召开二届三次会员大会。
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李霞出席并讲话。市新联会会长张毅,副会长陈岩、陈俊杰、丁光华、葛群、黄春华、梁顺龙、刘炜、卢慧文、潘江雪、邵楠、童麟、王韵、杨晖、赵松涛,秘书长陆雷,监事长蒋颖,副监事长刘兵、邹甫文,市新联会会员近300人参加。
会议宣布,理事会增补葛群为市新联会副会长,增补会员63人,任命副秘书长12人;会议增补理事23人。
会议指出,2024年,市新联会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全体会员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创新方式方法,实现工作突破,取得丰硕成果。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要进一步守正创新,激发新联会组织战斗力;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担当,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打造品牌矩阵,共同唱响“海上新力量”。
纬景储能葛群获选《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度行业创新封面人物
2025年1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正式揭晓2024年封面人物,他们来自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在2024年为人称道,他们改变着行业,影响着未来。纬景储能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葛群获选“2024封面人物年度行业创新”,此项发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大地揭晓。
获选理由这样写道:他是一位长时储能新技术的开拓者,尝试用锌铁液流技术去打开一个储能电池发展的新方向。他也是一位跨界创业者,从软件行业进入能源行业,带领企业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为利用普通资源,降低储能成本开拓新路,面向新能源电力体系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葛群先生强调,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是一个重要课题。他认为,“关键在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们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显著降低新能源利用成本。”从而为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铺设坚实基础,使之成为驱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巅峰推荐
中国新能源自媒体之一
国际视野、中国情怀


巅峰储能
光储狂飙迎来巅峰时代 合筑光储+虚拟电厂成数字化企业标配.构建零碳园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光储融合将成新能源转型破局之道“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巅峰储能一定要把中国光储产业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