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普能公司山西长治全钒液流3GWh产业基地首期正式投产。中国潞宝集团和美国艾芬豪集团双方强强联合后,各自优势正逐步释放,充分体现了普能技术、潞宝速度。在本次投产仪式上,普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会超介绍了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进度、3GWh储能系统产线首期投产车间的布局和设备配置、普能Gen3电堆的总装流程。并代表普能公司对控股方潞宝集团领导及奋战在一线的员工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感谢。潞宝集团总裁杨志军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的投产只是起点。接下来集团将全力支持普能全钒液流产业发展,希望普能发扬“一天当做三天干,八个小时算一天”的潞宝精神,加速储能系统二期和电解液项目建设。普能公司山西长治3GWh全钒液流产业基地首期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普能公司结合在山西长治的产业打造经验,也将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在全国区域布局产业基地。在钒资源方面,普能公司与国内第二大钒生产商承德钒钛成立合资公司河北大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普能公司控股股东潞宝集团投资了湘西优质钒矿,为普能后续项目交付所需要的钒资源和电解液生产提供充分保障。跟随国家新能源的发展战略及规划,打造全球最新最先进的全钒液流产业链基地,潞宝集团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投资百亿元,将普能公司发展成为中美合作的标杆企业,全球钒电池储能领域的排头兵,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无可争议的领军企业,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做出卓越贡献。山西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翔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能源局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统筹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撑。下面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一是深入推动节能降碳,能源消费低碳绿色转型持续加快。积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十四五”前三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73.7%,按新考核口径,完成目标进度的116%,位于全国第一梯队;煤炭消费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整体煤炭消费实现负增长。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7171万千瓦,度电煤耗由2019年325克降至311克;11个市全部完成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改造任务,累计改造691.52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燃烧600万吨以上;建成公共充电桩约9万台,桩车比达到1:7,在北方省份中率先实现公共充电桩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供给质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高。2021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煤炭供应复杂局面,我省认真践行“决不能让国家为煤发愁”的庄严承诺,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以长协价保障24个省份的电煤需求,电力外送量位居全国第三,在能源保供中作出了山西贡献。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增强供给能力和弹性,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44座,在全国率先发布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智能化建设引领全国。锚定双碳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风电光伏规模跃升,装机占比超过49%。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煤电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半壁江山”。深度挖掘非常规天然气上产潜力,建成4个10亿立方米级和2个20亿立方米级气田,初步形成包括勘探开发、井下抽采、集输利用、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煤层气产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清华大学共建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建成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煤层气省部级创新平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具备陆上6兆瓦、海上10兆瓦风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全钒液流电池实现智能化生产,全氟离子膜实现国产化替代,“晶硅—拉棒—切片—电池—辅材—组件”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四是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能源转型活力动力持续增强。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省内+省间”相协调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首个转入正式运行;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1+1+N”电力市场规则体系;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到1800亿千瓦时,450家售电公司列入我省电力市场目录。充分发挥我省绿电资源优势,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出台绿电就地转化工作方案,探索开展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创新合同能源管理,确定稷山县为我省首个整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的试点示范县,深入开展能效诊断,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五是深化拓展能源合作,能源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擦亮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这张靓丽的名片,成功举办6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已成为国际能源低碳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推动能源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晋能控股集团光伏组件、煤机装备先后出口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强化省间能源合作,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西藏等省(区、市)签订中长期电力合作协议,外送电省份达23个。能源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省能源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能源力量。从“抢项目”到“选项目”钒电池产业迎来“春天”今年以来,钒电池产业喜报频传,行业似乎正迎来“春天”。“钒电池不缺大项目了,骨干龙头企业过去抢项目干,现在开始选项目干。”在液流电池中,全钒液流电池具有能量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的优势,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和技术成熟度最强的液流电池技术。
钒电池优势在于长时储能,混合储能已成为业界趋势。
在于储能时长配置更灵活,同时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能优势,能量转换率可达到70%以上,尤其适合于大型长时储能。
目前,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1.5万~2万次,而锂离子储能电池约在5000次左右,液流电池整体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年或更长时间,这将大幅降低储能系统的维护成本和更换频率。根据巅峰测算,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时长越长,初始投资成本越低。
巅峰氢储认为,当前,钒液流电池的产业链、生态链基本建立。在产业上游,以钒资源、膜材料、电极材料等原材料供应为主的新老公司比较多,但是,由于以往钒资源大多用在钢铁市场中,现在钒液流电池对钒资源的需求旺盛,钒电解液的供给是目前行业面临的一个小卡点,希望上游厂商能够在钒资源的供应方面做好文章。在中游,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下,以电堆和系统集成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和产业化公司逐步增多,同时,也不乏跨界来做装备制造的企业。但是与锂电产业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产值来看都不够大,而且产业的韧度偏小。巅峰呼吁:山西省以北京普能、永泰能源、国润储能为钒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产业链能够加快形成行业的规模集聚效应。随着“碳达峰”的到来,市场对长时储能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但行业的发展不能是无序的,只有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才能建立起山西健康的产业生态圈,获得良性的发展。20255年中巅峰预测:可在4小时储能项目下,行业平均水准可以做到2000元/kWh的初始投资成本和0.56元/kWh的度电成本,行业头部一体化企业可以做到1800元/kWh的初始投资成本。钒电池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在所有电化学储能中是最低的。
2024年可能就是钒液流电池储能的元年-2025年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