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打造以绿电为主的零碳低碳园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新型储能(长时储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推动氢能、氨能、甲醇全产业链发展,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推进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虚拟电厂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中煤烯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促进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文章。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五年建设任务,加快优势转化、动能转换。推进“五大基地”建设。用好绿电外送量全国第一优势,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煤机装备、风电装备、光伏组件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推动钢铁、焦化、有色等传统产业产品迭代升级。壮大产业链、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实行“链长+属地”包联共建,开展“政府+链主+园区”招商,省级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新增6个省级特色专业镇、8个公共服务平台,培育1个400亿级、3个100亿级产业名镇。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企业间要抱团出海、有序出海,防止内卷变外卷上海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来自民营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们踏上履职新征程。我们将持续关注代表委员们在大会期间贡献的“金点子”、发出的“好声音”。
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总商会副会长、寰泰能源董事长南逸围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话题进行分享交流。“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应该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南逸表示,企业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遵守当地法律要求,避免因法律纠纷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同时加强和当地政府相关政策沟通,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效益。此外,中国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更好维护好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广东两会|布局液流电池等项目,支撑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1月15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省直部门专场记者会,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出席,就“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蝉联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数字化“链式改造”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聚焦新兴产业发展,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在AI芯片、底层框架、无人系统、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支持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应用,推动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稳居国家第一方阵;新能源汽车方面,聚焦核心部件、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开展攻关,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无人驾驶、车网协同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支撑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聚焦未来产业培育,提前组织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布局突破。生物产业方面,聚焦精准治疗靶向药物、先进治疗设备等领域加强研发布局,成功研制国产首台高端台式彩超R9,突破欧美高端超声技术壁垒。深圳建设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新型储能方面,布局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全过程安全等攻关项目,在电池材料、电池系统、储能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支撑我省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
1月14日,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长春开幕,省长胡玉亭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7%;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主体完工;吉林化纤年产15万吨原丝项目投产;T800高性能碳纤维试生产成功;“吉林一号”117颗卫星全球组网;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均增长20%以上。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挂牌运行;李玉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春入围国家首批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松原全国首套严寒地区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投入运行。长客自主研发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运行。2025内江两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基地
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新能源+储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运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因其安全性高、扩容性强、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被视为中大型储能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此,来自民进内江市委会的市政协委员胡珀卿感受深刻。他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基地的建议》,从打造全钒流液电池产业链,积极做大产业集群、加强与原料产地合作,支持建立钒资源储备、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配套政策支持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要绘制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引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企业,构建产业链分工合理、配套协作、集约集聚的发展格局,打造钒电池储能全产业链集群。同时,推动与“三州一市”共建飞地园区,以产值税收共享为合作基础,充分整合地方政策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集群有效协同发展,引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企业。也利用内江市威远化工园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建立起完整的钒电池产业链,积极培育钒钛领域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与上游资源开发、生产、提炼企业,电堆、电解液、隔膜厂商中游企业,下游储能集团的合作,推动钒钛产业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贯通产业集群链条。鼓励、引导内江钒制品企业、钒电解液企业和电堆制造企业以资源、资本、技术等方式与红格南矿区、攀西地区等原料产区深度合作,推动钒电解液生产企业扩大产能,做大做强钒电解液生产能力;扩大钒资源储备,构建钒电解液“银行”、钒资产大宗交易平台,形成以四川为中心的全国性钒资产交易体系,支持钒资源的储备,并通过立法确立钒原料储备的法律地位。搭建合作平台。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钒电池领域研究领先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钒电解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设立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开展联合攻关,共同解决钒电解液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同时举办“钒电解液产业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钒电解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探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设立钒钛电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产业资本、证券投资和金融租赁资金用于支持内江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攀枝花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攀枝花会展中心开幕。会议现场,攀枝花市政协副主席饶晓东代表政协第十届攀枝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攀枝花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攀枝花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222件,立案207件,对17件有相似的提案作并案处理,最终立案190件,所有提案均已办理答复。其中,聚焦共富区建设和增进民生福祉两大方面是2024年攀枝花提案工作的重点。在聚焦共富区建设,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相关提案66件。建好共同富裕试验区,是攀枝花市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是各项工作的总纲。围绕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紧扣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关于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建议》《关于攀枝花市钒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建议》《关于助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办理,制定《2024年攀枝花市绿色氢能产业新赛道竞赛方案》《2024年氢能产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国家电投100兆瓦/5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成功纳入四川省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召开四川省钒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大会等活动,举办各类投资推介会,不断拓展产业新赛道,培育消费新热点,对民营企业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融资服务质效,助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攀枝花市政协提案工作将紧紧围绕“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对提案工作规律性认识,努力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以新使命广泛凝心聚力,以新作为助力共富区建设,以新举措推进深度协商,以新机制完善工作保障,为奋力开创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5济南两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济南这样干!
1月13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于海田作《政府工作报告》。
从会上获悉,2025年济南市将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梯次攻坚,实施技术突破、主体培育、应用推广、生态建设四大工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空天信息产业聚势起势,推动济钢卫星总装制造产线、深蓝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和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可回收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空天数据资源服务应用等产业链布局。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重点引进工业无人机链主企业和商业化应用企业,加快构建智慧绿色低空基础设施网。
同时,济南市将推进新能源装备产业扩量提质,开展高效太阳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推进山东电工电气全钒液流电池等重点项目,加快山东能源互联网集聚区、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建设。提速量子技术产业化进程,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持续拓展“量子十”应用示范,健全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开展RISC-V芯片和开源软硬件重大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标志性产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2025德州两会|扛牢使命担当 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1月12日,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后,德州市人大代表,德州天衢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大山在接受闪电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朱开国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6个方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立足全市实际,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围绕八个“加力提效”部署了重点工作任务,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朱开国市长报告中,多次提到我们天衢新区,可以说新区已经是德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25年,我们将扛牢‘走在前、挑大梁、当先锋’的使命担当,围绕‘整体水平再提高、引领作用再加强、一排底线再守牢’,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王大山表示。一是服务融入重大战略。用好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继续开展“遍访总部”活动,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的京津冀项目20个以上,形成“研发在京津、智造在新区”模式。二是扩大投资提振消费。实施项目“四个一批”工程,加快推动北矿新材、中电科、北京航天、全钒液流电池等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对先导激光雷达、立讯精密、日彩包装等重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尽快投产达效。落实全市服务业六大攻坚行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促进房地产、文旅、会展、物流等产业发展,精准释放内需潜力。三是培育扶植主导产业。深耕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推动德州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跻身国内第一方阵。常态化落实政企交流早餐会、区级领导走访帮扶等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抢先布局氢能、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当好德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主力军。四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五大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东部大学城,优化医疗布局,构建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会展、商务休闲“六大中心”,建设有创造力吸引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
2025黄冈两会|打造中部新能源示范城市2025年1月7日,在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刘洁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中部新能源示范城市。2024年,黄冈市加快新祥云新材料、三利谱偏光片、石鼓冲绿色建材、平坦原、紫云山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推进。报告指出,未来一年,黄冈市将推进蕲春花园抽水蓄能、英山铁基液流储能、浠水绿电交通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中部新能源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