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在第8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医药博览会、中国药店采购供应博览会上,由国药励展与中国新药杂志联袂主办的第三届“医改、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前沿政策分析论坛在江城武汉盛大举行,现场座无虚席。
同频共振,拥抱医改——
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下的
医院药事管理思考
胡欣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药学部首席专家
会议伊始,胡欣发表了题为“同频共振,拥抱医改——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下的医院药事管理思考”的主题报告,为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论坛拉开了序幕。
在他看来,升级三医联动,首先要强化三医领域的数据治理、药品治理。如我国慢病流行的现状与特点,居民年均住院率、医保人均消费支出等数据的治理,影响着药物经济学研究及国采、国谈等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政策谬误。此外,近十年,我国不同等级医院的用药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化药、生物制品及中成药的非指南用药不断减少,基药配备使用量逐渐下降,目前公立医院基药费用总占比约34.46%,且仍处在下滑通道。从公立医院化药、中药使用金额前100位品种来看,医院用药结构明显优化,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面对这样的现实考题,“未来集采品种可代替基药或国谈品种?重点监控与基药该如何协同?临床路径与DRG怎么融合?等等”胡欣的一连串疑问引起现场观众的沉思,这里有很多需要治理的地方。
他从药事管理的角度提醒业界,要关注国家已发文要求开展上市后再评价未完成或未开展的品种;生产批件为有条件上市,5年或10年尚未完成任务的品种;被列入重点监测目录,进入用药金额排名前200位的品种均需不断完善高级别的临床证据。此外,说明书多年未修订或存在多个缺项的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史录文 中国医保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史录文以“中国的药品创新与准入”为题,首先介绍了中国创新药的发展及现状,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其中仿制药成长较高,原料药市场相对成熟。Fast fallow赛道开始内卷,而First in class仍在青春期,需要进一步发展。
从政策环境来看,2015年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速,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与进院政策、医保报销政策等组合拳促使国内药物创新逐渐从“中国新”转为“全球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释放出创新活力,加入ICH使药品注册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中美创新药上市审批时差由5-7年缩短至接近同步。而深化药品审评沟通交流制度更是降低了创新药研发与引进的风险等。
在准入方面,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常态化,多主体协调激励创新药在医院和药店双通道落地。海南特许药械政策、粤港澳大湾区药械通政策等,都对创新药具有积极作用。他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下一步应重点考虑如何全链条支持创新。包括价格管理与医保支付,还有商业保险的深度融合、药品的临床配备使用等,不断优化机制,强化医疗机构改革,调动各种资源推动药物的基础研究,发挥临床研究联合体或研究型医院的积极作用,注重成果转化,以及利用大数据服务于集中挂网采购等,接下来亟待出台系统性配套政策合力拱卫创新升级。
三医视角下创新医药
医保支付的价值思考
隋宾艳 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HTA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隋宾艳以“三医视角下创新医药医保支付的价值思考”为题,分析了医保体制在提高全民可获得性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不过,目前仍有不少药物按现行支付路径无法报销,亟待创新支付方式,近年陆续在上海等地出台支持性政策。她根据国际实践介绍了基于协议管理的风险分担有三种创新支付方式:
一是基于财务的协议。协议从产品临床使用量进行总体控制和安全风险防控,包括量价协议和使用上限。
二是基于疗效的协议。1.证据发展支付。患者较少,但价值较高,患者愿担风险,医保可提前介入,确保可及性;2.按节点支付。患者少,但价格极高,有一定短期临床证据,缺乏长期临床证据,按节点支付,适应症人群增加可及性,若疗效不达标及时止损;若疗效明确,不同节点,医保使用按节点付费相当于分期付款,减轻医保支付压力,患者获得性更强;3.按疗效支付。患者量大,但价格较高,临床试验证据和长期真实效果之间有证据关联,医保支付水平与药品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疗效挂钩,因此假设能获得效果,先行支付。反之,有相应的补偿退款甚至终止动作。
三是增值协议。在原来产品支付和报销范围内,还有额外的赠品,如耗材或医疗器械等。
总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向前影响临床使用,向后影响到医药企业研发生产及管线布局。现行支付方式如何跟动态调整模式相结合考验改革智慧。
共同生产理论视角下的
三医政策协同的思考与挑战
龚时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智慧管理药学系教授
龚时薇做了题为“共同生产理论视角下的三医政策协同的思考与挑战”的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简单理解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及时看病就医,具有可负担性,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她认为,创新药近年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的困惑在于,促进产业发展及老百姓用药可及的不断提高与医院/医保控费存在着冲突。“公共生产”理论强调公民要参与到药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中来。如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研发主体间是竞合关系,在互动中创造价值。
鉴于这样的思考,共同生产理论促进创新药的替代又该如何三医协同,创造性产生健康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根据调研情况,她解读称,在以仿制药优先使用的模式下,要实现创新药优先利用(部分创新药优先替代),需从动力机制、行为互动、价值创造三个方面构建共同生产视角下的创新药优先利用全过程分析框架,突出公众的主体性、分析不同供应环节和不同主体间的互动过程,以实现创新药在健康、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创造。如美国创新药价格昂贵,其做法是在政府医保系统中增加补充保险,即处方药保险,作为单独的支付系统,患者不管用仿制药还是创新药,立足点是提高其健康价值,创新药也有支付模式,值得借鉴。因此,建立创新药优先利用的识别系统,针对原研药、仿制药设计不同的保险报销比例,以公众为主体的三医协同才会更加完美地实现。
三医联动背景下
创新药医院价值评估思考
门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门鹏在题为“三医联动背景下创新药医院价值评估思考”的专题报告中指出,三医联动的不断深入及国谈、集采药品政策的落地实施,让患者更便捷地用上优质优价的新药。卫健部门相继发布组合政策,对公立医院开展药品管理和新药遴选做出更加详细的流程规范,科学、公正地遴选临床急需的高价值品种,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经过探索与优化形成的基于药品HTA/综合评价的医院药品遴选方法,可更直接与国家综合评价的框架要求衔接,更加充分体现各医院决策专家的经验价值观,并兼顾循证信息传递与医院决策效率的要求。
药品准入价值评估是医院创新药品管理的“第一关”,会影响到后期相关管理效果。对医院来说,最核心的共性价值维度就是安全、有效、经济。他认为,各种评价方法与体系均有优势与适用场景,实践中要结合每家医疗机构的现状与管理的历史背景及临床需求,更加合理地去设计个性化的药品价值评估体系,满足其科学与适应性的要求,实现每家医疗机构都有合适的工具开展医院层面的药品价值评估。
“立春网”小程序作为全国药交会唯一官方线上平台现已实现
成为医药企业展示品牌与产品、匹配精准资源,提高线下对接效率,提前锁定贸易商机的重要平台!
点击 阅读原文 抢先预订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