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对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来说,可谓是向“新”向上,大放异彩。
9月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位于龙泉驿区的中法成都生态园作为唯一国别合作园区在“投资中国”专区设展,“园区造”红旗新款E-QM5、雪铁龙凡尔赛C5X等系列车型华丽亮相,具备266个真实测试场景、上万个虚拟测试场景,定位精准度达到厘米级的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吸引全球目光。
9月26日,2024第十一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龙泉驿区举办,10多个省市1000余名企业家代表与会,来自法国、丹麦、葡萄牙、荷兰等国的10余家欧盟企业和机构慕名参加,成功引进中科川信北斗/GNSS超算技术及数字化应用研发生产总部项目等9个重点项目,涵盖汽车制造、能源电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向国内外释放出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作为成都经开区所在地,龙泉驿区迅疾行动,专门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更加坚定自觉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开现代化龙泉驿建设新局面。“走出去”“引进来”,龙泉驿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动力,创新创造,坚决扛起全省全市经济大区的使命担当。
深化改革带动
让发展动力活力更足
位于龙泉驿区的四川一汽丰田工厂,首批全新一代普拉多正式量产下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龙泉驿区坚定落实落细党中央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各项改革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委深改委审议专项改革方案89个,争创国家和省市级改革试点及自主创新改革43项,聚焦重大改革领域和重点专项改革方案先后实施105个课题,提出建设性创新性改革建议160余项;“两业融合”发展改革经验连续3年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并宣传推广;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5亿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量质提升。
“尽管如此,龙泉驿区产业体系不优、动能转换不快等问题仍然存在。”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全区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期,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带动,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据介绍,龙泉驿区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定实施“工业兴区、制造强区”战略,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主引擎,先立后破,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改革、金融发展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行动、项目攻坚行动、“智改数转”行动、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做大做强赛事经济和演艺经济,着力构建“一干主导、两业融合、多元共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智改数转”,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能升级,存增并进、整零并重整合盘活整车产能,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产品向新能源汽车切换;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大力培育“成都造”有根企业,引育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产业规模;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抓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契机,打造中国西部智能网联高地,开辟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赛道。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占比提升至30%以上,智能网联汽车L2级及以上新车装载率超80%。
聚焦“两业融合”,做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汽车软件、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产业新地标;聚焦现代商贸、文体旅游,发展平台经济、数字消费等新模式、新场景,积极发展工业电商、工业旅游,培育汽车贸易集聚区、川派餐饮特色街,构建优质高效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发挥“后大运”效应,聚焦文化演艺、职业赛事、体育休闲等产业,深化多元共兴,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27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多元共兴支柱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驿区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深入推进智慧龙泉驿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拓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覆盖面,优化提升“12345亲清在线”服务功能;提质建设“政策找企业”平台,聚心聚力化解经营主体“急难愁盼”,擦亮“驿站办”营商环境品牌。
突出开放推动
让产业竞争能力更强
中德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金秋时节,位于龙泉驿区川路塑胶大道88号的“瑞马买车”展场内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停车场内数百台不同品牌汽车整齐排列。
“靠企业单打独斗是做不了海外市场的,以前我们是关着门做事情,来到龙泉驿区后,政府不仅帮我们打开二手车出口这扇门,还实打实地引进外国客户,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比如巴哈马一次性就给了我们110台、价值8000万元的订单;同时,我们每年出口退税达到7000万元。2023年瑞宬汽车收入达到10亿元;今年1~9月,二手车出口同比增长11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瑞宬汽车总经理张京川说。
近年来,龙泉驿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为牵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抢抓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机遇,聚焦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试点,以开放促改革,强化战略协同,创新顶层设计。围绕优势产业,搭建高能级产业合作平台;探索建设成都经开区内陆无水港,聚焦双港联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联动,发展通道经济;破除区域壁垒,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等。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获评四川省优秀,3项自主制度创新成果获批在全省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双港联动成渝“五定”公水联运货运班车累计开行1400余趟,运输货物超2500标箱,货值超4亿元,推动利用成渝公水联运通道发运整车超2万台。建成中德智能网联四川实验基地,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596.38公里,已为奥迪、百度、蔚来、商汤科技等43家企业提供测试验证服务。中法生态园落地中德工业4.0学习平台项目(成都试点)、科创中国·绿色低碳会地联合创新中心等功能性平台,荣获“2023外向型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对外开放作出专门部署,四川省被赋予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使命任务,成都市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龙泉驿区将以此为遵循,突出开放推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龙泉驿区将大力实施开放合作行动,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新格局;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深化中欧班列新能源二手车带电运输试点,共建“蓉欧+汽车”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无水港”建设,推动“双港”联动、“多港”合作,拓展四向多式联运通道;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深化全链协作配套,共建成渝汽车产业生态圈;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
10月24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提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主引擎。为此,龙泉驿区将对标国内外先进园区,围绕构建以汽车、智能网联、航天装备、绿色环保和中法生态园5个特色产业园为支撑的“一轴三片多园”空间格局。优支撑,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园区;兴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化园区;重赋能,打造全国一流的专业化园区;强聚集,打造全国一流的实力型园区,推动成都经开区进入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强化创新驱动
让发展更具“含新量”
位于东安湖的“一场三馆”
“三个率先”创新培育适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土壤,自动驾驶示范常态化安全运营里程超36万公里;全国首创农村产权交易“数字农交”模式,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2730宗、107.14亿元,位居四川省区(县)第一;首创“税企合作社”“税财协合作社”,惠及会员企业超过1.8万户,2200余户会员企业享受退减缓税政策4.39亿元,推动企业贷款授信3331笔、授信金额达29.6亿元;成立规模100亿元的成都经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子基金20支,总规模达420亿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龙泉驿区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改革推动、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全区共有工业企业328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52家,2023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0.7亿元;建成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186家、博士后科研平台28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比如,成都“光明光电”公司建成同行业内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新产品占总收入超过53%,光学玻璃年产销1万余吨,占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都“光明造”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行业“冠军”。成都“美奢锐”公司深耕金属陶瓷新材料领域,业务范围遍及全球30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金属陶瓷第一品牌。
“成绩虽然明显,但与成都经开区的定位来看,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说,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让发展更具“含新量”。
要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力度,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进入国际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要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深入实施“科创十条”,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主导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优一强二兴三,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天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四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快“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共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要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围绕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示范引领场景。
要创建人才发展“特色区”,强化高质量人才支撑。优化完善人才“引育评用留”制度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招引培育一批“智改数转”紧缺人才和“数字工匠”,加快建设成渝创新人才和产业人才高地。
龙泉驿区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新经济示范应用场景突破50个。
加快营城行动
让“幸福城区”底色更亮
营城惠民,消费提能。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举办地,近年来,龙泉驿区以成都大运会“一场三馆”建设和举办系列赛事为契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实施“六大功能片区”建设,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建成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一场三馆”已签约入驻新消费场景29个,龙湖东安天街、杉杉奥特莱斯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城市活力日益凸显,给全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擦亮“驿都”文旅名片。据统计,2023年8月至今,东安湖体育公园共举办演唱会等大型商业演出60余场,累计吸引观众132.4万人次,票房收入约9.14亿元,带动消费59.41亿元。截至目前,龙泉驿区文创企业超过3483家,2023年实现文创增加值达80.44亿元,旅游人数达266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12亿元。
加快营城行动,让“幸福城区”底色更亮,是龙泉驿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龙泉驿区正以“六大功能片区”整体布局、错位协同为抓手,以盘活资源要素、推进城市“三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化营城模式改革,优规划、强功能、聚产业、塑形态、出形象。突出东西轴线引领提升城市能级,加快资源盘活提升城市价值,深化融合发展增强城市活力,以需定供,科学编制实施“公共服务地图”。民生为本、系统集成,进一步统筹科教文卫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后大运”效应,做大做强演艺经济,加快城市升级高质量发展。
龙泉驿区高水平建设东安湖活力城,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城市新中心,高质量打造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世界大运公园国际文体高地;加快洪河—青龙湖城市片区提质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快锦绣天府片区整体呈现,打造公园城市大美田园,展现乡村振兴大美形态;加快主城片区有机更新、强基补能,汽车城片区建圈强链、转型升级,加快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生态保护、价值转化;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形成“六大功能片区”错位协同、共进共兴良好格局。
踏着时代鼓点,向新“驿”路前行;凝聚澎湃力量,奏响改革强音。争先进位、为民惠民,龙泉驿区正朝着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
(何子蕊 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供图)
END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编/制作:刘丹阳
审核:李振
政审:蔡若愚
终审:李韶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