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申工社
一销售副经理张某被辞退,他不服,申请仲裁,向公司索赔668万元!
然而,公司发现张某提交的证据见都没见过,一查发现:均为伪造,张某不认,双方闹至法庭!
结果会怎么判?一起来看案例!
张某在2007年进入江苏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后担任公司销售副经理。2011年3月,该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因劳动报酬及经济补偿,张某与该公司发生纠纷,并于2011年12月23日提起劳动仲裁,提交落款时间分别为2009年1月6日的《聘用协议》、2010年5月6日的《协议》、2010年12月25日的《确认书》,据此主张工资208.33万元、业务费454.76万元、经济补偿金44374.5元,共计近668万元。
公司对该3份书证的真实性提出异议,认为张某利用加盖公司公章的空白纸张,3份书证的形成时间均不客观。
经由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确认,“聘用协议”与“协议”上的汤臣公司公章印章印文的形成时间接近;认为“确认书”上的汤臣公司印章印文的形成时间在2010年12月以后(不包含本数)形成,3份书证均为伪造。
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据此只支持张某的经济补偿金。
张某不服,提起上诉。
员工伪造证据被处以10万罚款
此案经一审、二审,张某均败诉。张某向江苏高院申请再审,得到准许。
2017年1月,江苏高院依法再审后认定,根据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书,张某提交的3份证据均属伪造。该公司提交的张某签字的财务账册及领条等证据,足以证明该公司已全额支付与张某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和业务费。
但是,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应支付经济补偿。据此,江苏高院依法判决该公司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金4万余元,驳回张某主张工资及业务费的诉讼请求。
江苏高院审判监督二庭主审陆法官表示,该案中,张某提交3份虚假证据,且涉及金额巨大,严重妨害了民事诉讼。经报请江苏高院院长批准,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江苏高院向其发出“司惩1号”决定书,依法对其处以10万元罚款。这是民事诉讼法对提交虚假证据妨碍民事诉讼所规定的最高处罚。
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
在诉讼中均不应当伪造证据。
否则,后果很严重!
《民事诉讼法》(2023修正版)
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第一百一十八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八十九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一)冒充他人提起诉讼或者参加诉讼的;
(二)证人签署保证书后作虚假证言,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三)伪造、隐藏、毁灭或者拒绝交出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四)擅自解冻已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财产的;
(五)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给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的。
版权信息 | 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法院网、劳动法研究等,转自:申工社,版权归作者所有,劳动派编辑发布,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
● 一员工不接受调岗,公司为其建立专门工作群!1人打工,3人监工!双方闹上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