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宗宪先生
张宗宪先生是20世纪最成功的华人收藏家之一,也是拍卖界的元老宗师。他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艺术品收藏界的起起落落。2024年11月30日,张宗宪先生在香港仙逝,享年97岁。张宗宪先生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传奇经历,他对艺术品的热爱,他对后辈的提携,他的专业精神、魄力和远见,他的勇气、智慧和坚持,都将长久地激励着人们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不断前行,继续书写收藏江湖的传奇。
2017年,嘉德文库首次出版了张先生的传记——《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2024年,经张先生授权,嘉德文库和香港中华书局、集古斋联袂编校出版《张宗宪的收藏江湖》繁体版。为了表达对张宗宪先生的感恩和追思之情,嘉德文库将以《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为基础刊载系列文章。这也是嘉德文库对张宗宪先生所倡导的“分享和回馈”理念的念念回响。
系列文章的第一期为嘉德投资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先生的序言,讲述“为什么张先生的收藏人生值得书写”。第二期内容,我们带您走进张宗宪先生的古董商号:永元行。第三期内容,我们与您一同追溯张先生关闭永元行以后,“罗伯特·张”的古董生意。本期内容,我们将带您回顾张先生参与嘉德的首场拍卖,以及他在拍卖场的风采!
嘉德首拍的1号牌
■ 1993年,张宗宪先生访问刚刚成立的中国嘉德
张宗宪和嘉德,两条线索的相遇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
张宗宪作为古董界响当当的“1号先生罗伯特·张”,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古董商,频繁地周旋于全世界最重要的拍卖行,主战苏富比和佳士得,是清官窑市场最重要的买家和卖家之一。他不仅将全球范围内流通的重要中国古董带给他身后的大藏家,也为自己积累了日益丰厚的收藏。
1994年3月27日,中国嘉德的第一场拍卖终于在长城饭店开槌了。“罗伯特·张”照例拿1号牌,买了第1号拍品,“所以在嘉德我是绝对的No.1!”说起这段经历他也当仁不让。
中国嘉德的首场拍卖会推出了书画和油画拍卖品245件,拍卖师是半路入行、自学成才的高德明先生,当年他正好六十岁,后来也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公认的“首席拍卖师”。午后1时开拍,除了100多名中外收藏家前来竞标外,还有应邀嘉宾、观众及新闻记者,场内挤进了上千号人。1号拍品是吴镜汀的《渔乐图》,这不是一件特别有名头的作品,之所以作为第一张是因为寓意收获,算讨个口彩。
■ 1994年嘉德首拍第1号拍品:吴镜汀 渔乐图 立轴 102x37厘米
第1件拍品的起拍价是8000元,“1号先生”张宗宪率先出价:“我出1.8万,一拍就发!”全场立即活跃起来,一个台湾买家举到2.8万,张宗宪马上举3.8万,别人再举,张宗宪干脆站了起来:“今天嘉德店开张,祝他们兴旺发达,八万八,发发发!!”
这一喊再没人跟他争了,一落槌只听全场啪啪鼓掌。直到若干年后,嘉德的几位创办者回忆起当时这一幕,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感激之情。王雁南说,第一场拍卖会,自己站那儿就慌了,基本什么都看不清楚,但就记得张先生一开场就站起来举牌,还说了那么多鼓励的话,真的是既感激又感动。
“我对先生一直有一个歉疚,”陈东升则说,“张先生支持嘉德,买了东西给嘉德提气,实际上说白了他是帮我们抬庄。但是我们刚进入这行不懂规矩,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拍完还照样收了他佣金,他也没吭声。我心里一直觉得欠他一笔账。”
张宗宪买的《渔乐图》当时市价基本上在1.5万元左右,八万八都够买到一张比较好的齐白石作品了。后来《渔乐图》又转手三次,最后9000块就卖了出去。捧了场,买得贵,还付了佣金,別人笑张宗宪“要面子,吃大亏”,张宗宪自己可不这么想,“如果不是这样,大家怎么会记得这个事?怎么会记得我这个人?”一场首拍,1号拍品,1号先生,张宗宪的心思和个性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一来为嘉德捧场,倡扬了道义;二来,在内地一场万众矚目的拍卖会上,大家都记住了香港来的张宗宪。
■ 1994年嘉德首拍张宗宪举起1号牌竞拍第1号拍品
■ 1994年嘉德首拍张宗宪起身拍下第1号拍品
■ 张宗宪与中国嘉德团队聚餐,左起:陈东升、张宗宪、寇勤、王雁南
■ 2017年,中国嘉德团队拜访张宗宪
■ 张宗宪与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
“1号先生”的拍场风采
拍卖,是一个不见硝烟的竞技场,是眼光品位和经济实力的双重角逐,场上的游戏规则是大力者得之,谁出价高谁得。
张宗宪喜欢这个“场”。
一则,拍卖效率高。早年间,收藏家能买到一个万历五彩瓷是不得了的事,比如上海一户人家出了个万历五彩的小碟,就曾在收藏圈轰动一时。没有拍卖行,没有展览会,平头百姓甚至官宦人家都见不着好东西的,出来一两个立即被疯抢。有了拍卖,信息流通快,买家能看见全世界的好东西。拍卖行就是卖酱油的那个漏斗,伦敦收两件放进去,巴黎收两件放进去,一开拍把全世界集中到一起,比古董店效率高多了。
二来,拍卖大厅是个流动的“场”,里面流动的不仅是拍品,也是气氛,是人心。一场拍卖,就像一场演出,你出价就参演,最后冲破重重竞争买到东西,你的表演就会博得观众的赞叹和掌声。屏幕上数字翻飞,买家的心跌宕起伏,其中的刺激也并非人人都能享受。日本收藏家、大古董商坂本五郎曾经说过,20世纪70年代,他在伦敦拍卖行竞拍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当最终以31.5万英镑的价格落槌时,由于过度紧张,他的五脏六腑都感到剧痛,猛喝一大杯白兰地才缓过劲来。
张宗宪则不同,他享受驰骋拍场的感觉,深谙其中的艺术,驾轻就熟,几乎从不紧张——至少看起来是如此。相反,他是那种能控制拍场气氛的人。
最能洞悉他拍场风格的是拍卖师。拍卖师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在望下高台时,就从几百号人中清晰辨认竞拍者的意图。曾任佳士得拍卖师的史彬士说,拍卖场上不少人爱用小动作或者使眼色来示意加价,表示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转瞬即逝的话拍卖师就很难猜测,张宗宪从来都会很坚决地明明白白地告诉拍卖师,自己要不要加价。他想买的都能买到,秘诀之一就是明明白白,让拍卖师不会有任何的误判或者漏失。在内地拍场,张宗宪依然风格鲜明。
■ 1994年翰海首拍,张宗宪坐在第一排举手竞拍。他戏称自己是拍卖场中的“天下第一顶”。
第1排,1号牌,1号拍品,最好是首拍,竞得的价格还往往远高于市场价。如此光鲜华丽、率性恣意的张宗宪刺激着人们对市场的想象,赢得了瞩目,制造出传奇。内地诸多拍卖行也都知道了“罗伯特·张”,给他一个雅号:“1号先生”。直到现在,很多拍卖行的1号牌还留给他,这就是他的江湖地位。
“1号先生”的竞拍风格和书斋出身的收藏家风格迥异,他身上文人气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商海沉浮、胼手胝足打拼而来的一种神气。首先入场就得醒目,张宗宪的行头都很有“派头”,常见的着装是白色西装,花色领带,有时候戴个爵士帽,摘下来头发油光可鉴。整个人时髦精致,还透着霸气和傲气。老朋友陈德曦说,张宗宪如果穿得鲜亮,那在场的就要注意了,他肯定是要出手了。
想让所有竞拍者都看到的时候,“1号先生”就不会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他会坐在椅子扶手上,比人家高半截,想要一件东西,会举着手不放,很容易就成了全场注意的焦点。翰海首拍的照片中还拍到了“1号先生”的风采:微侧着身,腰板挺直,右手高举,眼神中充满志在必得。
给拍卖行捧场归捧场,张宗宪可不会买错。他谨记自己经纪人的身份,要对买家负责,每样拍品都是事先仔细研究过的。他对看好的东西坚决咬住不放,接连顶上去的结果,是往往拍到手价格很高。但他用高价买回来的东西,最后总还能卖出个好价钱。1989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他以1650万港元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先生买下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当时所有人都说张宗宪买贵了,但放到现在看这件东西已经是过亿的价格了。
“那些最贵的,大大超出预算买到手的,早晚都是最好的艺术品。”张宗宪底气很足,他觉得买东西不难,只要前期认真看每一件东西,认真选择。瓷器杂项是他精通的领域,他自己看;书画他说自己不懂,但有方法——每次参加拍卖,把要买的东西事先选好,在图录上标出来,请大概七至十位专家帮他看。老一辈的秦公、章津才和米景扬都帮他看过画,专家都说对,他就买。
■ 张宗宪先生在齐白石《篆书四言对联》前
送别张先生!
纪念张宗宪先生系列文章,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