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量性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把握质性研究的特征
资料的首位性
融入背景
沉浸在被研究的自然情形中
“局内人”的观点
“深描”
选择正确的质性研究方法
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有描述性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人种学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不同的质性研究方法差异如下:
(1)描述性质性研究对资料的分析往往无需达到解释的深度,而是对某一现象或事件进行全面描述或概括。
(2)现象学研究旨在描述或探索人的生活经历,理解其含义。
(3)扎根理论目的是产生某一社会结构或社会过程的理论。
(4)人种学研究,亦称民族志研究,适合于探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照护方式。
(5)个案研究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或特定情境上,以深入了解其独特的经历和情境。
(6)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践者自己实施、在实践中进行、旨在改进实践的方法。
设计逻辑严密的访谈提纲
访谈是护理质性研究中最常使用、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提纲在访谈中起到提醒作用, 能够反映资料收集的水平。
访谈提纲的设计要以研究问题为主线,且遵循以下6个原则:
①语言表达简明;
②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
③题目数量适量,6~8个为宜;采用开放性问题且避免诱导性;
⑤访谈问题要结构一致;
⑥题目之间要有逻辑、环环相扣,呈并列或递进关系。如从背景资料、感受、认知、应对等层层递进进行问题设置。
清晰的呈现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的撰写有3种类型
类属型
情境型
物发生的情境,表现被研究者的内在情感与思考,说明事件之间的关联将研究者个人的反思融合在研究中。
结合型
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
(1)研究者可以延长沉浸和持续观察时间,并使用合众法,即运用多种研究对象、资料来
(2)源、方法与理论等收集资料,也可以运用反例分析、回访受访者、同行讨论等方法来提高可信性。
(3)通过2组成员对研究资料进行互不依赖的研究和比较,以保证研究的质量。
(4)通过调查审核来提高研究的可确认性,即研究者系统地记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等不同阶段活动的所有步骤,外部人员根据资料来复制验证研究结果,通过审核得出对结果意见的一致程度。
(5)通过丰富的描述展示背景的相似度以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理论来解释研究结果,扩展研究结果转换。
参考文献
刘均娥,王莹,孙柳. 质性研究护理论文的撰写与质量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24,59(3):276-280.
——助力学术成长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小程序-购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