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豆腐和鱼豆腐都不是豆腐
文/蚊子
名称里带“豆腐”两个字的,就一定是豆腐吗?各种豆腐又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中的定义,豆制品可以分为发酵豆制品、非发酵豆制品和大豆蛋白类制品。以水和大豆为原料,经过制浆、凝固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豆腐,就是我们普遍认知中的“豆腐”,属于非发酵豆制品。凝固剂的不同,又让这些非发酵豆制品产生了南豆腐、北豆腐和内酯豆腐的区别。
传统的南、北豆腐分别采用石膏和卤水作为凝固剂。南豆腐含水量高,吃起来细腻柔滑,又被称为“嫩豆腐”;人们常说的“卤水点豆腐”点出来的则是北豆腐,需要先用盐卤凝固,之后还要经过压榨和排水,所以含水量较低,口感扎实,又被称为“老豆腐”。
内酯豆腐的出现相对较晚。内酯豆腐使用一种叫葡萄糖酸内酯的食品添加剂作为凝固剂,提高了豆腐的保水率,口感最为细腻嫩滑。
千叶豆腐也是豆制品大家族中的一员,不过属于大豆蛋白类制品,不能划归豆腐名下。
千叶豆腐是由大豆分离蛋白、大 豆 油和淀粉等配料加水混合制成的,其制作过程包括斩拌、塑形、蒸煮等。作为其主要成分的大豆分离蛋白经过多种方法处理后,去除了大豆中原有的叶酸、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等非蛋白质成分,蛋白质含量达到 90%。
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制作包括千叶豆腐在内的素食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制作肉制品,比如人们无比熟悉的火腿肠,才是它的主阵地。
千叶豆腐与豆腐起码还有点交集,鱼豆腐和豆腐的关系则像两条平行线。
鱼豆腐是以鱼肉绞成的鱼糜为主要原料,添加大豆蛋白等辅料,再经蒸煮、切块后油炸而成的。和高植物蛋白的豆腐不同,鱼豆腐是如假包换的高动物蛋白产品。
人们肉眼无法辨别这些产品具体成分的差别,但豆腐、千叶豆腐和鱼豆腐的味觉体验明显不同。
即使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千叶豆腐,也自带淡淡的咸味。在食用盐、味精等调味料的调和作用下,豆子原生的大豆味儿在千叶豆腐里已经变得相当淡薄。得益于千叶豆腐的多孔结构,它就像一片干爽的海绵,能充分吸收汤汁。一旦碰上火锅和烧烤酱,吸饱了汤汁的千叶豆腐会变得更加下饭。
鱼豆腐则主打“鲜”和“弹”。以鱼糜为主料,再加上糖、食盐、味精等调味料,使鱼豆腐整体呈现出一股浓郁的鲜味。擂溃及热处理后产生的鱼糜凝胶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使鱼豆腐口感非常有弹性。
除此之外,豆腐从磨豆到点浆成型,烹饪方式以煮为主,成品颜色基本与黄豆内芯保持一致,素净偏白;而鱼豆腐在最后的熟化阶段一般采用油炸的方式,成品大多色泽金黄,更能勾起人的食欲。
不过,豆腐的地位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替代。
豆腐最主要的原料大豆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不包含大豆的千叶豆腐钙和大豆磷脂的含量较低,要想做得好吃,需要采用高油、高盐的烹饪方式;鱼豆腐在加工过程中本就添加了大量的糖、油和盐,油炸之后还需要再根据不同口味卤制调味。所以,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考虑,千叶豆腐和鱼豆腐都比不上真正“原生”的豆腐。
文中配图由“视觉中国”提供